本季的拉塞爾·威斯布魯克,暫時打著生涯最迷惘的籃球。
十年前,他二年級時,我開始稱呼他威少爺,當時不無調(diào)侃之心:
一是他那時還年少,二來打球時,頗有老年代少爺派頭:UCLA時著名的兇狠單防,在NBA沒怎么表現(xiàn);打球一味提速,上籃經(jīng)?;穑?/span>射不進遠射,失誤不少;除了杜蘭特,看不見其他隊友。
好的是勇決恣肆,好的是一往無前。
雖然大家都調(diào)侃“只有威少能防住杜蘭特”,但實話實說,直到杜蘭特去勇士,威少一直很懂得給杜蘭特做球——他的許多助攻,是這么來的。
那時他的問題是:陣地戰(zhàn),看不見其他隊友的空位。
經(jīng)常一路狂奔,把節(jié)奏帶跑偏了。
話說,組織后衛(wèi),有些是指揮官,指揮落位、協(xié)調(diào)節(jié)奏、分配球權(quán)。比如2011年卡萊爾說基德,“他負責把桌面擺好,讓大家吃飯。”
有些是創(chuàng)造者,持球進攻,破壞防守,尋機給隊友。比如太陽時期的納什,一個擋拆就是一個空位。
2010年后,又出了一類:
他們不太會指揮,也不能準時找到隊友,但他們持球進攻能力了得,那就放開個人進攻,順便分球給隊友吧?——比如國王時期的埃文斯,比如2010年前后的威少。
威少在四年級時,是這樣的:
擅長推反擊,但陣地戰(zhàn)組織,除了叫擋拆找內(nèi)切,就是找杜蘭特切出。
好在,他練出了一手急停中投。
2012年總決賽,杜蘭特、哈登、韋德、勒布朗、威少五個先后拿過得分王的怪物云集,可是單場最高得分屬于威少:第四場的43分。
那場他一個三分球都沒投中,只有3個罰球。靠的就是一個接一個急停中投。
這就是早年的他:
組織靠提速反擊+持球突破;得分靠急停中投+突破。
不減速,不控制,烈火澎湃。
套路不多,效率不高,但對手架不住他來回折騰。
2015年之后,多諾萬教練上任。威少開始看錄像帶,琢磨隊友的走位和出手習慣。
2015-16季,他場均24分10助攻。那年的雷霆差點掀翻勇士,眾所周知。
從那年開始,他會組織了。結(jié)合之前一往無前的反復沖刺,下一季,他場均三雙,拿到得分王:場均32分11籃板10助攻眾所周知。
雖然命中率只有43%,但三分率還算有34%,罰球率85%。
請記住這組數(shù)字。
2017年9月,威少做了一個PRP膝蓋手術(shù)。
下一季,甜瓜和喬治來到雷霆。威少場均25+10+10,三分率低到了30%,罰球率低到了74%。
再下一季,即上季,威少場均23+11+11,三分率29%,罰球率66%。
本季,威少三分率23%,罰球率72%。
對一個依賴突破的后衛(wèi)而言,三分和罰球的大幅度下滑意味著什么呢?我們都知道。
平心而論,他現(xiàn)在的組織功力,比當年進步了。
上季的雷霆,當喬治肩膀沒事、能放開投籃時,威少組織得,不敢說井井有條吧,至少還過得去。
當然沒有基德那么老辣,沒有昌西那么穩(wěn)的節(jié)奏控制,也不像沃爾天生自帶組織的感覺。但上季常規(guī)賽的威少,的確算是個好組織者了。
尷尬的是:
2015年之前,威少是一身的攻擊火力,但少組織才能,只能自己刷得分。
2017年之后的他,組織才能練出來了,但攻擊火力沒了。
這就讓他像是個:
投籃選擇大幅弱化版的凱爾特人時期朗多。
攻擊火力何以沒了呢?如上所述,投籃退化。
威少的個人進攻,向來效率不高。生涯真實命中率53%,投籃命中率43%。
他早年甚至籃下命中率都不高,因為上籃變化少:拋射?低手?高打板?不太會,直接加速沖刺,人出底線前打板上籃吧!
本來他的中投還好,但基本就是一招加速后的急停拔起、雙動投籃。
好處是出手點極高,跳得也高。壞處也明白:弧線很平,非常吃手感,不適合遠距離,而且年紀一大就尷尬了。
科比31歲那年,三分率跌到了33%。麥蒂從28歲之后,三分率就不提也罷了。巴朗·戴維斯其實也這德行。
反而是坐地炮型投籃的皮爾斯,三分率老而彌辣。
威少無論是上籃還是中投,都是直線、強拔、硬走。
撤步、拋射、歐洲步?沒怎么見他使過吧?
這份強拔中投,讓他年輕時可以總決賽單場43分。但是到膝蓋動過手術(shù)了,就不太好了。
2018年季后賽,爵士的套路是:鎖死其他人,讓威少投個爽。結(jié)果威少最后兩場45分和46分,但全系列賽命中率40%。雷霆被干掉,成全了米切爾新秀年的美名。
2019年季后賽,開拓者基本放任威少投。結(jié)果是他全系列賽命中率36%。雷霆被干掉。
“你有本事投死我們!”——結(jié)果威少投不死對面了。就這樣。
一個人的罰球,特別容易看得出手感變化。
威少從2010-2017,罰球率從未低于80%。雖然遠射不好,但中投一向還湊合。
但2017年手術(shù)之后,連續(xù)三年罰球命中率74%、66%、72%。
本季他16尺到三分線,中投命中率35%。三分率23%。
基本出了罰球線,就沒威脅了。
所以,這是本季至今威少的尷尬處:
他也能持球組織一下,但效率肯定不如哈登高,所以是二號持球手、帶第二陣容。
他的組織才能其實比年輕時進步了,但因為中遠投和罰球手感不穩(wěn),導致持球進攻對面敢讓他投,無球進攻時對面不理他。
他也在努力摸索,所以經(jīng)常打得很猶豫:他知道自己射不進三分,經(jīng)常把機會讓給隊友。
當球隊能把節(jié)奏帶起來,他就能發(fā)揮作用——當然失誤也多。
但被迫磨進焦灼的最后幾分鐘時,他就尷尬了:
對方陣地戰(zhàn)刻意放投,他的速度、突破和分球,都發(fā)揮不出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還稱呼他威少,但其實他31歲了,在NBA已經(jīng)打了接近29000分鐘了——他的打球強度,這近三萬分鐘大概能頂?shù)吕锟恕た茽柭奈迦f分鐘吧……
所以他的消磨,也不難理解。
好的一面是:
就像上季習慣了讓喬治閃光似的;本季他也沒太跟哈登搶陣地戰(zhàn)球權(quán);經(jīng)常會處理失當,但大體上,只要節(jié)奏慢下來,他還是會“我自己打得起伏不定,但我就自己琢磨吧,球給你你來……”
所以他效率依然不高,但終究沒太妨礙球隊贏球。
近一周來,也在減少三分、增加突破、試圖把自己突破的那一面作用發(fā)揮出來——大概,他也在試圖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為勝利做貢獻。
比起年輕時一猛子扎的不管不顧,本季的他至今,雖然還迷惘著,但姿態(tài)上,至少也在試圖適應(yīng),不再是當年,頂著脖子瞪著眼睛,跟布魯克斯教練卯著勁的架勢了。
至于這究竟算是成熟還是老去,看時間而定吧。
——大概,一個人能為了更高目標放棄一些其他,就是成熟;放棄了之后卻無心再去追求目標,就算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