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連日持續(xù),人們手中開始離不開熱水袋和一次性的暖貼。建議大家在睡覺時,不要整晚將熱水袋放在被子中,當被中足夠暖時即可將熱水袋取出。然而,應該有很多人在睡覺時將熱水袋放在被子里,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吧?然而,熱水袋和暖貼的錯誤使用會引起低溫燙傷。那么,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低溫燙傷是指,接觸到40~60度的相對較低的溫度而造成的燙傷。接觸40度的溫度持續(xù)約6小時、44度約2小時、50度的溫度2~3分鐘時,會引起低溫燙傷,但是這些時間會根據(jù)體質、部位、熱源的不同而變化。
人體的皮膚溫度一般在36度左右,然而,即使是40度的低溫,長時間接觸也會引起皮膚的蛋白質發(fā)生熱變性,導致皮膚壞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低溫燙傷。它是“溫熱”燙傷(熱水、火焰、蒸汽等溫度引起的損傷)的一種,是指由低溫熱源而引起的燙傷。易引起低溫燙傷的部位多數(shù)在,腳后跟、腳踝、小腿等貼近皮膚正下方有骨頭的部位。
此外,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更易引發(fā)低溫燙傷。如果身體健康,可以通過移開身體而避免燙傷,但是,因糖尿病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而導致知覺不敏感,因腦梗塞、骨折等導致身體無法移動等狀態(tài)時,容易出現(xiàn)熱水袋等長時間接觸到皮膚的情況。熟睡的嬰幼兒也需要特別注意。
最開始,皮膚只是微微變紅,無明顯變化,疼痛感也較低。但是,多日之后,皮膚開始變黑,皮膚深部就像裂開個洞一般出現(xiàn)壞死。
由于缺乏自覺癥狀,患者從開始到接受治療的時間往往拖得很長,從而導致接受治療時,發(fā)現(xiàn)皮膚的皮下組織受到破壞,必須進行手術等情況的存在。治療需要花費將近1個月的時間,并且還會留下燙傷的痕跡。低溫燙傷不易被發(fā)現(xiàn),會在不知不覺中惡化,這一點是低溫燙傷最大的危險。低溫燙傷后不可冷敷! “出現(xiàn)水泡”“皮膚中間變黑”時,立即到皮膚科就醫(yī)!
低溫燙傷的原因,不僅僅是熱水袋。還包括使用電暖腳寶、一次性的暖貼、被爐等保溫器具,除此之外,在電暖風前睡著等例子也不在少數(shù)。據(jù)報告稱,有些知覺不敏感的老年人,在使用衛(wèi)生間坐便器、健身器具(通過電極貼片輸送電流,使體溫上升,讓肌肉活動的器具)、智能手機等時出現(xiàn)低溫燙傷。
包括血液循環(huán)不好(血液循環(huán)不好,體溫就會上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知覚遲鈍,而感覺不到高溫)、高溫環(huán)境(貼著暖貼,蓋著毛毯睡覺、乘車時坐在空調(diào)暖氣的上方)、壓迫(緊身褲內(nèi)貼有暖貼、腳放在電暖腳寶上,再蓋一層被子)、熟睡、大醉等。
特別是在使用暖腳寶、熱水袋時,如果再蓋一層毛毯或被子,溫度就會升高,腳上受到的壓力變大,血液循環(huán)變得更差,更容易引起低溫燙傷。因此,使用暖腳寶、熱水袋時,要保證與身體隔開一段距離,放在接觸不到身體的位置,或者睡覺時提前將它們從被窩中取出。
低溫燙傷后的注意點有哪些?
發(fā)現(xiàn)低溫燙傷后,首先不可冷敷。冷敷會導致血液循環(huán)變得更差。其次不可消毒。如果是皮膚發(fā)紅的輕度癥狀,涂上凡士林加以保護即可。但是,當“出現(xiàn)水泡”“皮膚中間變黑”時,則需要盡快到皮膚科就醫(yī),否則將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