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5年(或是726年),大詩人李白從湖北出游金陵,途中經(jīng)過江西九江,遠遠的望見廬山頂山冒著仙氣,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匆忙趕往廬山。廬山腳下的村民都很淳樸,見到李白來了,連忙端茶倒水,非常熱情,在知道李白的意圖后,一位農(nóng)民自告奮勇,當起了向?qū)?,引著李白登山?/span>
這天的天氣不錯,李白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愉悅。山是那么的巍峨,只有一條小道,李白慢悠悠的行走著,一路上數(shù)不盡的風光,真是愜意。一二個時辰后,李白來到了香爐峰底下,看到了平生僅見的最為壯觀的一條大瀑布,甚是歡喜,在一陣心潮澎湃后,李白當即吟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首詩的意思是:太陽照耀香爐峰生出裊裊紫煙,遠遠望去瀑布像長河懸掛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飛奔直沖而下,莫非是銀河從九天垂落山崖間。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螅扔须鼥V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
望著冉冉升起的漫天水霧,李白意猶未盡,提出想要登到瀑布頂上去看看,看看銀河又是從哪里來。村民告訴他,沒有路了,無法再向上走,李白心里一陣失落,昂著頭,站在原地久久的發(fā)呆,隨后一聲長嘆,轉(zhuǎn)身下山。
公元2011年5月,行者周益清驢行至江西九江,也來到了廬山腳下。他順著當年李白的行走路線,一個人輕裝簡從地登山。
廬山,奇秀甲天下,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世界地質(zhì)公園。
遠遠的,行者眺望著那條從九天落下的銀河。雖然李白的詩詞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但依然可以想見當時水流的洶涌和壯美。
秀峰,當年李白作《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的瀑布,只可惜如今水流如絲,基本干涸。
行者大失所望,一邊想象這條瀑布當年的壯觀水流,一邊深深的嘆息,人世間的最大遺憾,莫過于此。
稍稍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時代的推移,已開鑿出了一條登山小道,直通香爐峰頂。在懸空的山腰,可以看到瀑布的側(cè)身。
行者朝著瀑布的最頂端走去,道路崎嶇,在一些險要之處,也能看到香爐峰的面貌。
廬山瀑布源頭,世界文化景觀,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水,就發(fā)源于此。
行者歷盡艱辛,終于走到了當年李白想要到達卻未能到達的地方。銀河之水,清澈、涼爽,默默流淌著李白的無盡遺憾。
公元2011年10月,行者周益清再次驢行到江西九江,再次登上廬山,這次,是踏上李白后來在廬山隱居卻不知道旁邊就有奇觀的三疊泉。
在通往三疊泉的峽谷中,流水已經(jīng)干涸,當年,就是因為水流阻止了道路,李白并不知道咫尺之地有此勝境。也由此可以證明,曾經(jīng)的三疊泉有多么的激蕩。
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
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三疊泉瀑布,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
三疊泉本是一條疊了三次的瀑布,然后掉入潭中。如今,干涸得成了一條小溪。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對生態(tài)的破壞,大自然的生物與美景已漸漸變異或消失。行者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遺憾,遺憾程度不遜于當年的詩仙。
點擊文章上方藍色“周益清”,關(guān)注作者。
作者簡介:周益清,男,漢族,1977年生,湖北蘄春人,后定居重慶,行者、旅行家、作家、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