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jié),天寒地凍,寒風(fēng)凜冽,在野外的大水面,如:水庫、湖泊、大河等,由于地勢空曠,水面又大,接觸的寒冷空氣面積大,常有大風(fēng),就會加劇水溫的下降,魚兒就會藏匿于深水窩點,釣者幾乎釣不到魚。這時我們應(yīng)避開大水面,找小溪、小河、小溝渠、小水域等小水面施釣。只要擇時選點和釣法得當(dāng),冬天一樣能釣到魚。
一、選擇適宜的天氣與釣時
1.釣雪前和雪中。在下雪前,天氣雖然寒冷,但水下溫度卻比較暖和,魚兒預(yù)感到寒流即將來臨,食欲頗佳,咬鉤很猛。下雪之初,表面水體逐漸開始變冷,水域底層還是比較溫暖的,魚兒較易咬鉤。
2.釣暖陽天。所謂冬天的“暖陽天”,是指北上暖氣流形成,南下寒潮還沒產(chǎn)生時。此時既無雨雪,又無霜凍,風(fēng)和日麗,多云天或陰天,不冷不熱,人舒服魚活躍。魚兒敏感地覺得水溫在上升,開始游動、覓食。這種天維持時間不會太長,多則一周,少則三四天。這是冬天里最好的釣日,機(jī)不可失。
3.釣降溫天。冬季寒潮來襲,驟然降溫,東北風(fēng)刮起,天氣變冷,氣溫變低。降溫的當(dāng)天,水的底層溫度高于水表層的溫度,水溫高于氣溫。由于水體上冷下暖,加快對流,溶氧量大大增加,魚情特別活躍。寒潮來臨刮風(fēng)下雨或下雪等,都有可能使水層溫度低于水底溫度。原因是氣溫驟降,水體溫度下降比空氣中溫度下降慢,因而水溫高于氣溫。而且因為水底溫度下降遲緩的緣故,造成水底溫度高于水表層溫度。鑒于此,驟然降溫,水底溫度適宜,魚類就會活動著覓食,就能釣到魚。
4.釣霜凍大霧天。在冬天,大霜大霧的天氣是很好的釣魚機(jī)會。這是因為此時的天氣雖大霧彌漫,能見度低,但它好像給溪河、溝渠蓋上了一層防凍膜,使氣溫沒有降低。伴隨著太陽的升起和氣溫逐漸回升,濃霧漸漸散去,水溫也會上升,猶如春天般暖和,魚兒會開始活動著覓食。
5.選好釣時。冬天,除了選擇好適宜的天氣,還要選擇一天中最適宜的時間。一日之中魚咬鉤的最佳時間是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這個時間是一天中氣溫、水溫稍高的時段。當(dāng)然,如果碰上當(dāng)天氣溫比較暖和,可以延長到下午4時多。其他時間,由于氣溫、水溫較低,魚兒則少動少吃,釣者不必早出晚歸,免受霜凍寒冷之苦。
二、選擇適合的釣場與釣位
1.趨溫選釣位。冬釣宜在小水域垂釣,以小溪、小河、溝渠和池塘為好。因為小水面多地處低洼,周圍常被村莊、高坡、堤壩遮擋,水溫比大水面相對高一些;另外,魚類為避寒往深一些的水區(qū)遷徙,因水面小,長手竿也能滿足需要;小水面溫度高,魚又多,魚兒較易上鉤。冬天不宜釣大水域和流動性的水域,因其水溫較低,魚兒不進(jìn)食。
2.精心選釣位釣點
①背風(fēng)朝陽處。進(jìn)入冬季刮的風(fēng)多是西北風(fēng)、北風(fēng)、東北風(fēng),此風(fēng)會使氣溫下降。在選擇釣位時首先要考慮到背風(fēng)朝陽之處,這里有遮擋物遮擋寒風(fēng),受太陽光照射時間長,水域溫度相對要高于風(fēng)口處,自然就成為魚兒越冬的棲息場所。
②水草蘆葦叢處。在餌料匱乏的冬季,枯草叢生之處,不僅有豐富的餌料,且氧氣充足,水流也相對平穩(wěn),晝夜溫差??;枯水草還能遮光擋風(fēng),既能給魚類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還能躲避其他食肉魚類的攻擊,枯草叢中和暗草旁是下鉤的好地方。有些溪河岸邊多生長茂密的蘆葦,蘆葦叢中1.5米左右的水深,應(yīng)該是鯽魚冬季最佳的活動場所。特別是北岸,堤壩高而背風(fēng),又向陽,大片的水草和蘆葦叢里有魚隨時可以充饑的食物,在正常天氣里魚肯定是在此匯集。
③障礙物處。有樹枝、樹樁、倒樹、磚塊、石頭等雜亂障礙物的水域,水深1.5?2米是很好的釣點。水中樹樁周圍魚兒也能建造魚窩,樹樁上會有許多小蟲附著在上面,是魚兒可口的餌料;水底石頭、磚塊能給魚兒搭建許多天然的洞穴,是魚兒抵御寒風(fēng)魚群聚集藏身的好地方。這些地方不但魚多,而且個大,十分誘人。但必須探明水底情況,找準(zhǔn)位置,或在其邊緣下鉤,否則往往會折鉤斷線。
④陡岸峭壁處。野河、溪流、水庫的支流(河)有的地方與山體相連,有的經(jīng)水長期沖刷,形成陡岸峭壁,地形復(fù)雜,其邊緣區(qū)域水也相對較深,易于存魚,尤其是選擇向陽的一面施釣效果會更好。這些地方地勢險峻,光顧的人會很少,垂釣中首先要注意自身安全。
⑤深淺交界處。冬季魚群總是隨水溫的變化而遷徙,即使在同一天中,魚群也會隨溫度變化而在深水與淺水之間來回活動。深水區(qū)是魚類藏身的地方,為了覓食,它們常常會游到淺水區(qū)域?qū)ふ沂澄?,但淺水容易暴露自己,很不安全。有時剛到淺水,人影、竿影一晃,嚇得它立刻逃往深水,所以,魚兒總是在亦深亦淺的交界處巡游。如果在此打窩投竿,容易得手。
三、選擇適口的誘餌與釣餌
1.冬釣必先誘。釣魚人都知道“善釣者必先善誘”的道理。打窩的誘餌料要以腥香為主,但味不要比釣餌的味濃,否則就喧賓奪主,魚只吃誘餌不食釣餌。正確的是誘餌應(yīng)比釣餌略粗糙些,要突出“香腥”口味,這樣才適合冬天魚的口味,有利于提高冬釣的效果。
布窩補(bǔ)窩要講究方式方法。誘餌第一次不要布得太多,可稍多一點,以后做到有魚咬鉤不續(xù)窩,無魚咬鉤勤續(xù)窩。釣者在岸邊定點后不能靠打一次窩子釣全過程,從不補(bǔ)窩,而要根據(jù)水情魚情適時地進(jìn)行補(bǔ)窩。原則就是“少量勤補(bǔ)”、“細(xì)水長流”,使窩點上經(jīng)常有誘餌飄香。窩子有誘惑力,才能引來魚入窩,使窩子里始終有魚在吃食。
2.冬釣用佳餌。因為寒冬使魚兒活動和覓食的能力大大降低,而濃腥的食物能調(diào)動魚的食欲,所以冬季用餌要突出一個“腥”字。
①選用紅蚯蚓。蚯蚓有萬能餌料之稱,各種魚類四季都愛吃。選用蚯蚓時應(yīng)注意,因為冬釣用小鉤,所以應(yīng)選較小些的蚯蚓,整條穿。其方法是:從蚯蚓的頭部外穿進(jìn)、穿出、再穿進(jìn),反復(fù)幾次后再從尾部穿出,仍然是留頭露尾,頭尾以各留出0.7厘米為好,利于誘魚。
②選用紅蟲。穿紅蟲最好使用細(xì)條鉤,如白狐1?2號鉤。細(xì)條鉤穿紅蟲,不易破損,破損后紅蟲就留下一層蟲皮,對誘釣都很不利。另一種方法是把紅蟲綁把兒,三四只紅蟲綁成一把兒,紅蟲不破損,在水中鮮紅奪目,并散發(fā)出一種比較特殊的味道,會極大地刺激鯽魚的食欲。除了紅蟲和蚯蚓外,江南地區(qū)用白蛆或其他蟲餌也很好。
③選用素餌。素餌宜選腥香型商品鯽魚粉狀餌料。腥香型商品餌,不但氣味濃郁,在水中散發(fā)快,而且往往含有動物成分,如蝦粉、紅蟲粉、蚯蚓粉、蠶蛹粉等,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適合冬季鯽魚對餌料的要求。另外,冬季的餌料除講究其味型、比重、霧化狀態(tài)外,還要講究餌料的顏色,以白、紅、黃色比較顯眼,易被魚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