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一點OnePoint 的第44篇文章,聊過了《占水師》這部電影中的構(gòu)圖,再來看看其堪稱典范的用光,相信會對你的拍攝大有幫助。
與構(gòu)圖相似,用光的方法有很多,但難的并非如何布光,而是為什么這樣布光。
所以,這篇文章我希望更多討論的,是用光背后的那個“為什么”。所以我會先從更容易體會的光線的“感覺”講起:
燭光的溫暖
影片開場不久,就出現(xiàn)了一個經(jīng)典的室內(nèi)長焦。你能看到主人公的妻子坐在桌旁,抱著兒子的皮鞋。一盞孤燈在她右側(cè),形成了視覺上的“光源”(當然真實拍攝時肯定還有其他光源)。
月光的冰冷
然而當鏡頭拉近,畫面來到孩子們呆過的房間,觀眾發(fā)現(xiàn)原來3個男孩的床是空的,而克勞大叔是為了滿足妻子的要求而對著空床念童話書。
冷、暖兩種截然不同的色調(diào),恰好反映出克勞大叔此刻矛盾的心情:是繼續(xù)假裝孩子還在,還是帶領妻子面對現(xiàn)實,他找不到答案。畫面右側(cè)兩張空床,也是窗外月光所投射的冷色調(diào)。
同樣的手法,還運用在女主角思念亡夫的一幕上:
而窗簾在她臉上所投射下的混亂陰影,仿佛將此刻她內(nèi)心的痛苦與掙扎描繪了出來。
柔光與硬光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燭光帶給人物面部極強的明暗反差,也就是很強的陰影。被光照到的部分與陰影間的過渡很銳利生硬,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硬光”。
“硬光”并不是我們所喜歡的表現(xiàn)人物美麗的光線,通常人們更喜歡“柔光”,比如下面這個鏡頭:
而產(chǎn)生柔光的條件,通常是一扇較大的窗戶:
注意,假如窗戶上沒有紗簾,那么陽光直接照射進來,將會形成硬光:
順帶一提,晴天太陽直接找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光。
但硬光有時也有好處,那就是很容易形成影子,讓畫面更有戲劇感:
安全的平光
什么是平光?就是照亮一切,讓畫面顯得沒什么立體感的光線。
這聽起來并不怎么吸引人,但有時在敘述平緩或暗藏殺機的情節(jié)時,是一種安全的光線,就像下面克勞大叔在戰(zhàn)場尋找兒子尸骨的時候:
如上面這個鏡頭所展示的那樣,陰天時的光線,就是平光。
這種光線也是很多人喜歡用來拍攝日系人物寫真的光線,不過我并不喜歡。
側(cè)光與逆光
側(cè)光,是從被攝主體側(cè)面照射過來的光線。
能突出人物面部、建筑物等被攝物體的立體感,當它與冷暖色調(diào)結(jié)合時,能帶給畫面更強的戲劇感,就像下面克勞大叔在墓地為已經(jīng)安葬的孩子朗讀小時候的讀物時:
以及克勞大叔第一次看到伊斯坦布爾的時候,那種復雜的心情:
逆光則不同,來自于被攝主體的后方。
逆光時人物面部會顯得很暗,剛好適合表現(xiàn)不滿和壓抑的氣氛,就像下面這張克勞大叔被沒收通行證時的鏡頭:
但逆光有時也可以很美好,比如讓建筑形成漂亮的剪影:
和讓鏡頭形成點綴畫面的光斑:
最后加一點輪廓光
聊到最后,我們基本上都在討論1個光源所形成的不同光線,以及不同光線帶給人的感覺。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就會碰到2個和2個以上光源組合形成的場景。但是多光源的情況很多,也很復雜,所以我只討論輪廓光這一種:
你能看到克勞大叔的耳朵和脖子,被身后的燈光照亮,如果沒有這盞燈,那么這部分就將陷入黑暗,并和背景融為一體(這里是貶義)。
另一個例子,注意人物從頭部到肩膀,整個邊緣的光線,勾勒出了他的輪廓:
輪廓光,也是人像攝影中主光以外,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輔助光線,能起到將人物從背景中凸顯出來的作用。
好了,聊到這里,其實還僅僅是聊了攝影用光的很小一部分。希望通過電影這種方式,讓你不會覺得太累。
以后如果碰到合適的電影,我也會再談談更多攝影上的技巧。
一點OnePoint
一次教你一點攝影知識,讓你成為影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