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視已經(jīng)成為全世界的高發(fā)眼病,而病理性近視,則像一顆藏在眼后的不定時炸彈,冷不丁的給你的眼睛一記重磅打擊。病理性近視常伴隨視網(wǎng)膜變性、黃斑變性、視網(wǎng)膜裂孔、視網(wǎng)膜脫離等一系列眼病,而近視性黃斑變性則是其中較為復雜的一種。目前對近視性黃斑變性的分類并不能系統(tǒng)地解釋黃斑變性的部位、范圍和程度,我們亟需一個更全面的分類系統(tǒng)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歸納這種疾病。最近發(fā)表在Progress in Retina and Eye Research 的一篇綜述,提出了近視性黃斑變性的新分類,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困擾。
現(xiàn)有分類方法存在局限性
文中提議將近視性黃斑變性定義為:高度近視引起的黃斑病變。過長的眼軸和/或后鞏膜葡萄腫是近視性黃斑變性的主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生。
目前現(xiàn)有的分類方法,是將近視性黃斑變性為三大類,包括:
A:萎縮性黃斑變性
B:新生血管性黃斑變性
C:牽拉性黃斑變性
但每一類都不是獨立的,可同時合并存在,因此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分類作用。
ATN新分類出爐!
文中提出新分類的三個關鍵詞:萎縮(atrophy:A),牽拉(traction:T),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N),簡稱ATN分類法。根據(jù)萎縮的程度分為A0-A4,牽拉程度分為T0-T5,新生血管程度分為N0-N2。具體分類可詳見下表。
表:近視性黃斑變性ATN分類
舉個“栗子”
患者a:高度近視,眼底照相可見漆裂紋,OCT可見視網(wǎng)膜內外層劈裂,按照ATN分類為: A1T2N1。
患者b:高度近視,眼底照相見彌散性萎縮、輕微黃斑中心凹出血,OCT見活動性脈絡膜新生血管,按照ATN分類為A2T0N2a。
患者c:高度近視,眼底照相見豹紋狀眼底,OCT未見牽拉及其他病變,按照ATN分類為:A1T0N0。
圖:3個患者的眼底照相及OCT結果
結論
近視性黃斑變性ATN分類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黃斑變性的部位、程度,并能更好的追蹤、掌握疾病的變化。ATN分類必將成為眼科醫(yī)生的又一門利器,新的一年,披荊斬棘,所向無前。
原文鏈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Myopic+maculopathy%3A+Current+status+and+proposal+for+a+new+classification+and+grading+system+%28ATN%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