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157期日報。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IF:19.315]
① 納入共277項隨機對照試驗、超過99萬受試者,分析24種膳食補充劑/干預對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風、冠心病風險的影響;② 減少鹽攝入可減少血壓正常者的全因死亡和高血壓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證據確定性中等;③ 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風險,葉酸可降低中風風險,證據確定性低;④ 聯(lián)合補充鈣+維生素D可增加中風風險,證據確定性中等;⑤ 其他補充劑和膳食干預沒有顯著影響,證據確定性中等或更低。
Effects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 Umbrella Review and Evidence Map
07-09, doi: 10.7326/M19-0341
【主編評語】《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納入9項系統(tǒng)評價+4項新臨床試驗,涉及277項臨床試驗、近百萬受試者數(shù)據,綜合分析了16種膳食補充劑和8種膳食干預對心血管結局和早死的影響。結果顯示,減少鹽攝入、補充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葉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包括地中海飲食在內的其他膳食干預和補充劑,都沒有顯示出明顯的保護性作用,或未達統(tǒng)計學顯著;而聯(lián)合補充鈣+維生素D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這些發(fā)現(xiàn)可供臨床和制定相關指南參考,不過大部分結果的證據確定性都不高,還需進一步的高質量研究。(@李丹宜)
Lancet[IF:59.102]
① 分析1990至2017年中國各省健康模式和疾病負擔;② 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是造成2017年全國死亡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的主因;③ 2017年生命損失年(YLL)的主因包括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肝癌、慢阻肺;④ 肌肉骨骼疾病,精神障礙、感覺器官疾病為2017年傷殘生命年(YLD)的主因;⑤ 死亡和DALY的四大風險因素為高血壓、吸煙、高鈉飲食和環(huán)境顆粒物污染;⑥ 疾病負擔結構改變,非傳染性慢性病負擔增加,應更注重老年人健康和慢性病治療。
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06-24, doi: 10.1016/S0140-6736(19)30427-1
【主編評語】來自疾控中心的梁曉峰等國內學者在《Lancet》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報道了1990-2017年間全國范圍內及各省份的疾病負擔、死亡率、風險因素等數(shù)據。(@沈志勛)
Circulation[IF:23.054]
① 通過各國人口健康調查匯總,分析三種干預措施(高血壓治療,減少鈉攝入量,消除人工反式脂肪酸的攝入)的影響;② 三種干預措施的綜合效應可以在25年間延遲9430萬人的死亡;③ 單獨將抗高血壓治療率提高到70%可以使3940萬人延遲死亡,減少30%的鈉攝入量可以延遲另外4,000萬人死亡,消除反式脂肪酸攝入將延遲額外1480萬人死亡;④ 在南亞,消除反式脂肪酸的影響最大;⑤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早期延遲死亡數(shù)(70歲以前的死亡)所占的比例最大。
Three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Could Save 94 Million Lives in 25 Years Global Impact Assessment Analysis
06-1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8160
【主編評語】《Circulation》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評估了3項公共衛(wèi)生干預措施(高血壓治療,減少鈉攝入量,消除人工反式脂肪酸的攝入)的影響,預計到2040年,可延遲全球近1億人的死亡。(@沈志勛)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68]
① 飲食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癌癥等疾病的發(fā)病密切相關;② 合理調整飲食可減少肌肉和肝臟細胞內脂質堆積,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癥狀,減少并發(fā)癥;③ 以往飲食干預在疾病診治中的作用多被忽視,醫(yī)療工作者很少與患者討論營養(yǎng)相關問題,也缺少相關知識和實踐;④ 政府應制定恰當?shù)氖称氛撸t(yī)生需接受必要的營養(yǎng)學培訓并付之行動,與注冊營養(yǎng)師密切合作,并在電子病歷服務中包含營養(yǎng)相關內容。
Ignorance of Nutrition Is No Longer Defensible
07-0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9.2273
【主編評語】《JAMA Internal Medicine》近期發(fā)表的一篇觀點短文,作者認為在目前的醫(yī)療體系中,營養(yǎng)學和相關干預的作用仍被忽視,很多臨床研究的結果并沒有轉化到臨床應用上造福患者,并提出需對醫(yī)療工作者加強營養(yǎng)學方面的培訓等5點建議,值得參考。(@李丹宜)
Advances in Nutrition[IF:7.24]
① 納入56項研究,分析飲食干預及其膳食組分,對≥40歲人群的認知下降、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癥(AD)的影響;② 對地中海飲食、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DASH)或延遲神經退行性的地中海-DASH干預(MIND)的高依從性,與較少的認知衰退和較低的AD風險相關;③ 觀察性研究顯示,MIND飲食可能預防認知衰退和AD的效果更好,地中海飲食對AD的保護性作用可能優(yōu)于DASH飲食;④ 這些飲食模式與癡呆間的關聯(lián),證據不足;⑤ 橄欖油可能與較少的認知下降相關。
The Mediterranean,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 and 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s Are Associated with Less Cognitive Decline and a Lower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A Review
06-18, doi: 10.1093/advances/nmz054
【主編評語】《Advances in Nutrition》近期發(fā)表綜述文章,對56項研究進行綜合分析,探究了3種飲食模式(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和MIND飲食)在預防認知衰退、癡呆和阿爾茲海默癥方面的作用。(@李丹宜)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納入52名超重男性和女性進行一項隨機交叉試驗:每天分別食用不多于1份乳制品(LDD)或多份(男性6份、女性5份)低脂乳制品(HDD),干預6周,中間間隔4周的常規(guī)飲食清洗期;② 在干預開始及結束后測量血壓,相比于攝入LDD,攝入HDD后受試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顯著降低;③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校正鈣攝入后,攝入HDD后受試者的血壓下降不再顯著,提示血壓的下降與鈣攝入的增加相關。
Effect of high compared with low dairy intake on blood pressure in overweight middle-aged adults: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rossover intervention study
06-25, doi: 10.1093/ajcn/nqz116
【主編評語】《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發(fā)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攝入較多的低脂乳制品可顯著降低超重中年人的血壓,但該效應可能與鈣攝入的增加相關。(@沈志勛)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68]
① 26名健康受試者進行一項干預試驗,每天吃富含菊粉型果聚糖(ITF)的蔬菜(平均每天ITF攝入量為15克),持續(xù)2周;② 這種膳食干預使雙歧桿菌屬比例增加、某梭菌目水平降低,草酸菌科有減少的傾向,但在干預結束3周后恢復至干預前的水平;③ 受試者在干預后有更強的飽足感,對甜、咸和油膩食物的渴望降低,對一些富含菊粉的蔬菜的喜好增加,這些變化持續(xù)至干預結束3周后;④ 耐受性良好,不適癥狀為胃腸脹氣,在干預結束時得到改善。
Effects of a diet based on inulin-rich vegetables on gut health and nutritional behavior in healthy humans
04-24, doi: 10.1093/ajcn/nqz001
【主編評語】不少研究表明,菊粉型果聚糖(ITF)作為益生元,有助于改善代謝,《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近期發(fā)表的一項干預性研究顯示,吃富含ITF的蔬菜,比如:洋薊、大蒜、洋蔥、韭蔥(Leek)、婆羅門參(西洋牛蒡)等,在受試者中有良好的耐受性,有助于改善營養(yǎng)行為(增加飽足感,減少對“垃圾”食品的渴望等),并揭示了這種膳食干預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李丹宜)
JCI insight[IF:6.014]
① 16名肥胖的代謝綜合征(MetS)患者,進食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中/高的3種維持體重的飲食(蛋白質含量相同,用飽和脂肪酸補充碳水化合物的熱量差),每種飲食持續(xù)4周,間隔2周洗脫期;② 對大部分受試者,低碳水飲食在無減重的情況下增強了脂肪氧化,有效逆轉了多項MetS指標,如降低甘油三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表型;③ 盡管膳食飽和脂肪含量升高,低碳水飲食降低了血液總飽和脂肪酸和棕櫚油酸、增加了花生四烯酸。
Dietary carbohydrate restriction improves metabolic syndrome independent of weight loss
06-20, doi: 10.1172/jci.insight.128308
【主編評語】代謝綜合征(MetS)與肥胖和心血管風險高度相關,有假說認為,MetS的基礎并非肥胖本身,而是對膳食碳水化合物的不耐受,即無法以健康的方式代謝膳食碳水化合物?!禞CI insight》近期發(fā)表的一項人體研究,對該假說進行了檢驗,發(fā)現(xiàn)低碳水/高脂肪飲食可在不改變體重的情況下,快速有效的逆轉肥胖MetS患者的多項代謝指標。(@李丹宜)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chuàng)作者:李丹宜,方芳,遲卉,沈志勛,宗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