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莉希拉
圖:網絡
主播:海音
人生在世,是快樂的時候多,還是悲傷的時候多?沒人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同樣的事,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兩個身陷囹圄的囚徒同時望向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滿地泥濘,另一個看到的卻是漫天繁星。
樂觀者即使看透了事情的本質,也看到了最壞的結果,卻依然選擇昂揚向上,內心充滿浪漫主義情懷。
而悲觀者習慣性的眉頭緊鎖,哀嘆命運的不公,他們看不到路邊的風景,也聞不到空氣中的花香。
樂觀和悲觀的差別其實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差別。
樂觀是一種積極的思維習慣,是當你遭遇挫折和困境時,你選擇去看更好的可能性;是你坦然接受生活的考驗,堅信明天會更好。
無數研究表明,樂觀的人更快樂,少抑郁,有更強的恢復力,忍耐力,更長壽,運氣更好,甚至會有更幸福的婚姻,更和善的老板。
因為他們自帶光芒,這種光芒會照亮周圍的人。
我的室友小A,大學畢業(yè)后進了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被老板安排在大廳迎賓,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們想,上學時各方面全優(yōu)的他,受到了這樣的待遇,自然很委屈吧。
誰知他樂呵呵的說,每天在大廳見到的人多,混個臉熟,不是挺好的嘛。
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他樂觀的性格給一位西班牙老總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入了解后,老總直接把他挖到自己的公司里培養(yǎng)。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只決定了你命運的10%,剩下的90%取決于你如何看待它。
只有當你有了直面困難的樂觀態(tài)度和勇氣,才會有被命運垂憐的福氣。
樂觀的人心態(tài)永遠是陽光的,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是一副昂揚向上,信心滿滿的樣子。他們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只要給他們時間,無論曾經多么接近死亡,一樣可以滿血復活。
泰戈爾在《園丁集》中寫過,世間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他向世人昭示了如何面對人生困難的哲理。當世間的磨難降臨時,不因猙獰而貶低整個世界,而是學會將自己送到更高的樓臺上去俯視那個被負面事件包圍的自我。
前段時間網上報道的癌癥女孩石冰冰就是這樣的例子。大學畢業(yè)后,獨自去深圳打拼的她突然被確診患IIIA期乳腺癌。
在很長一段時間,石冰冰都不敢接受這樣的現實,她不能理解為什么這樣的不幸會降臨到她身上。在出租屋,她躲在被子里偷偷哭過很多次,這個消息就像晴天霹靂,一下子把她所有美好的夢想都打破了。
然而最終,積極樂觀,堅強自信的她,還是選擇站起來,在病后重建生活。
辭去工作,賣房賣車,她向過去揮手說再見。每天買菜做飯,泡枸杞水,曬太陽,泡腳養(yǎng)生,重新把生活過得有溫度。
盡管化療的副作用讓她體會到煉獄般的痛苦,秀發(fā)脫落,嘔吐頭暈,視力模糊,發(fā)燒牙疼;打升白針,白細胞從2.0一下子升到8.3,脊椎,骨頭痛得她在床上打滾,萬蟻食身。她卻以超乎尋常的樂觀,面對這一切。
“放療后最好不穿內衣,那能不能買個裹胸或者是紅肚兜呢?哈哈……”,她甚至和護士打趣自己。
她一改過去“黑白配”風格,怎么鮮艷怎么穿;曾經素面朝天的她為自己化妝,連買菜都要涂口紅;她為自己選了一頂栗棕色的假發(fā),走起路來風風火火,遇到誰都是笑呵呵的打招呼。
她獨自一人完成了八次化療,并利用化療間隙到處旅行,鼓浪嶼,張家界,越南,柬埔寨。她瘋狂的愛上了以前不屑一顧的游客照。在張家界的玻璃棧橋,她躺在玻璃上,身下是萬丈深淵,然而她內心一片澄明,死都經歷過,怎么會怕呢?
她開始頻繁光臨健身房,跳爵士舞,做瑜伽,這些她以前沒有時間練的運動。由于激素的作用,她胖了十多斤,但是她仍能練出馬甲線。
都說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差??v使人生再失意,石冰冰還是每日笑靨如花,陽光明媚,把生活過的紅紅火火,這些甚至連正常人都做不到。
她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帥氣,也很可愛。
樂觀的人能反轉局勢,逆風飛翔。因為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拿到一手好牌,而在于如何將一手爛牌打好。
社會學家曾做過這樣的一項研究,采集人們眼中各行各業(yè)的成功人士作為樣本,經調查,他們幾乎全部都經歷過或大或小的磨難,經歷過在萬丈深淵中掙扎無助的日子。而最后,助他們走出困境的,是他們對生活飽滿的熱情和樂觀的心態(tài),無一例外。
舞林大會中,廖智老師的出場,讓全場觀眾震撼不已。
在汶川地震中,視舞蹈為生命的她失去了雙腿。與此同時,地震帶走了她的女兒,她的丈夫丟下躺在病床上的她獨自離去。 然而,她沒有從此一蹶不振,抱怨上天的不公。
為了能早日行走,她每天戴著義肢在房間里練習走路,踢腿。汗水浸透衣服,痛的恨不得把假肢都燒掉。
“我希望用我獨特的生命去影響更多的生命,我相信這是上天讓我活下來的目的!”
她用自己的方式,去為觀眾跳了一場永生難忘的舞。 她就像石縫下的小草,看似柔柔弱弱,卻比溫室中的花更頑強。
每個人都會遇到事業(yè)或生活的谷底,但是樂觀的人總是精力充沛,觸底反彈,爆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受傷害越多能力越強,殺不死的只會讓他們更強大。
而悲觀的人卻從此喪失信心,抱怨世事的不公,在無盡的內耗中慢慢磨掉了對生活的熱情和渴望。
“死是一件無須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笔疯F生在《我與地壇》中如是說。
在意外的失去雙腿后,他在荒涼的地壇里思考人生的意義,并得出了一個結論:真正的勇士,不會因為某事壯烈的死去,而是因為某事興高采烈的活下來,并活出了令人艷羨的光彩。
于是,史鐵生最后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
美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了「習得性樂觀」這樣的概念。他本和許多傳統(tǒng)心理學家一樣,關注悲觀,抑郁等消極的心理問題。但他并不滿足于此,而是深入思考一個更有趣的問題,既然悲觀是一種后天培養(yǎng)的品質,那樂觀怎么就不可以了呢?
大量的研究表明,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仔細打磨而形成的一種思維習慣。
樂觀是可以煉成的。但是盲目的灌雞湯是不會改變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慣,我們必須要采取行動,持續(xù)的為自己輸入一些信念,才能提升樂觀水平。
那我們要怎么做呢?
首先,坦然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現代人并沒有把自己當作人來看待,而是把自己當作無所不能的神來看待。
正是因為對自己有太高的要求,才會被不斷產生的挫敗感吞噬。
原諒自己的缺點,接受現實,與內心達成和解。
然后明白,有些事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去努力,總有一天會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賞識;再積累一點點,才會突破瓶頸,實現能力的躍遷;只有經歷漫長的黑夜,才會看到耀眼的白晝。
眾生皆苦。在艱難的世事中,自己守護自己,一路披荊斬棘,面朝太陽。
在陽光下快樂的像個孩子,在風雨中堅強的做個大人。
做個積極樂觀的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與君共勉。
-END
?
● 配樂:鞠文嫻 - 病變●
*作者簡介:普莉希拉,某985研究生在讀,喜歡深度思考的工科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