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勸說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是因他通過與四阿哥胤禛多年來的相處,深知這位胸懷濟世安民志向辦差阿哥,同時又是一位猜忌成性、腹黑狠毒的政客。
當(dāng)初,高福誤入歧途,鄔思道知道內(nèi)情后,將計就計讓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偷”出,給到八阿哥胤祀手中,借八爺黨之手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廢。
鄔思道的打算,除了借刀殺人之外,另一層意思是讓高福戴罪立功,然后自己再出面求求情、說說好話,讓四阿哥胤禛饒了高福這一次。
哪成想,還沒等鄔思道開口,胤禛就已經(jīng)讓高毋庸帶著毒藥,馬不停蹄得賜死了高福。
經(jīng)過這件事的教訓(xùn),鄔思道徹底看清了四阿哥胤禛冷血無情的政客本色。往后的日子,鄔思道在雍親王府內(nèi),愈發(fā)顯得小心翼翼,處處為自己謀劃著將來的退路。
等到鄔思道離開京城,十三阿哥胤祥前來送行時,面對這位重情重義的“俠王”,鄔思道不禁交代起了幾句保身之道:
“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命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得了鄔先生金玉良言的胤祥,在與雍正相處時,愈發(fā)注重禮數(shù)周全、謹(jǐn)言慎行,輕易不明確表態(tài)。
比如在跟雍正下棋時,以往在兄弟中棋藝突出的胤祥,對雍正是處處想讓,結(jié)局總是以和棋收場,從不敢贏一子半分,免得搶了皇帝的風(fēng)頭。
這樣的胤祥,簡直與當(dāng)年的康熙欽封的“拼命十三郎”判若兩人。
雍正對胤祥小心翼翼的樣子,也是十分得生氣,一番痛罵直接將兄弟兩人的隔閡,給捅了個底朝天,算是讓胤祥稍稍放下了一部分顧忌,開始大膽得承擔(dān)起朝廷的重?fù)?dān)來。
但與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的年羹堯不同,十三阿哥胤祥始終清清楚楚得擺正自己為人臣、為人弟的本分,從不越雷池一步,更加沒有得意忘形的言行舉止。
可見,當(dāng)年鄔思道臨別之前說的那番話,胤祥是聽進去了的。
雖然他沒有按照鄔思道的謀劃,去拼死辭掉這個鐵帽子王的爵位,但他卻在悉心辦差與小心謹(jǐn)慎之間,把握拿捏得恰到好處,充分獲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