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充滿著冒險精神,但也不是沒有先例可循。韓信當年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是從陳倉小道進兵進入關中平原,進而平定三秦,為劉邦打下了關中根據地。
然而到了三國鼎立時期,蜀魏之間的戰(zhàn)爭與楚漢爭霸的局面可就有些不同了。魏延還能復制韓信的奇跡嗎?
韓信的對手章邯,雖說是項羽的部將,可在漢軍進入關中后與章邯展開的廢丘之戰(zhàn)時,整整9個多月時間,項羽根本沒有支援過一兵一卒,直到章邯兵敗自殺,劉邦順利占領整個關中平原。
情況擱在魏延身上,就不會有那么幸運了。
魏延的計劃是由他帶著1萬人馬出子午谷,閃擊魏軍統(tǒng)帥夏侯楙奪下長安,然后迎接諸葛亮大部隊開進關中,四面出擊肅清曹魏勢力,建立起蜀漢的關中根據地。
設想雖好,但以曹魏在關中的軍隊數(shù)量,是魏延的區(qū)區(qū)1萬人馬所能牽制的?恐怕到時候的情形,會變成魏延坐困長安孤城,諸葛亮大部隊被魏軍封鎖住秦嶺各處關口阻擋在外,不久之后等來的必定是魏延敗亡的消息。
其實對于北伐曹魏,諸葛亮早已有比較穩(wěn)妥的規(guī)劃。
橫亙在關中與成都兩大平原間的秦嶺山脈,從西到東依次有祁山、陳倉、褒斜、儻駱、子午5條道路,這5條道路受秦嶺支脈隴山分隔,西邊只有祁山道一路,剩下的4路都在隴山以東。
秦嶺與隴山天然的地理環(huán)境,將祁山道關中一側出口位置的天水、南安二郡,隔絕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隴右。隴右東面有秦嶺和隴山作為天險屏障,西面就是豐饒的雍州和涼州。
雍州土地豐饒,是周、秦兩朝的發(fā)祥之地。涼州自張騫出使西域以來進入漢武帝視野,經兩漢不斷的開發(fā),形成了頗具規(guī)模的綠洲農業(yè),境內的焉支山自匈奴人開始就是天然的優(yōu)質戰(zhàn)馬出產地,祁連山南麓的羌人部落,更可提供源源不斷的騎兵兵員。
這是諸葛亮夢寐以求的伐魏根據地。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有意兵分兩路。東路由名將趙云率領人馬出褒斜谷,將曹魏在關中的軍力吸引到隴山以東地域;諸葛亮親自統(tǒng)領西路主力,以及魏延、馬岱等勇猛戰(zhàn)將出祁山道,對天水、南安兩郡的魏軍形成以多打少的絕對兵力優(yōu)勢。
但諸葛亮的這番規(guī)劃,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隔絕隴山以東的魏軍,阻止他們經由隴山支援隴右地區(qū)的曹魏守軍。因此,隴右之戰(zhàn)的關鍵要害,便是扼守隴山的兵家必爭之地——街亭。
對于自告奮勇去守街亭的馬謖,諸葛亮本也沒指望他能將魏軍永遠擋在外頭,所以只是定了一個堅守的期限。
只要馬謖給予諸葛亮主力足夠的時間,蜀國便能肅清天水、南安兩郡的曹魏守軍,到時候再急行軍趕赴街亭支援馬謖,那么隴右與雍涼兩塊地盤,不出意外就是蜀漢的國土了。
可惜的是馬謖敗得實在太快,來自街亭方向的曹魏援軍開進隴右,使得諸葛亮“先奪隴右,再占雍涼,然后向東攻取整個關中平原”的計劃陷入破產,只得全線收兵草草結束第一次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