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yīng),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南漳縣來說,總?cè)丝诮咏?0萬人,隸屬于襄陽市,為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舊居。在歷史上,南漳縣這一建制始于隋朝時期,因為一條河流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一
首先,南漳縣隸屬于湖北省襄陽市。在地理位置上,南漳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以南,荊山山脈東麓。東臨宜城,西接???,東北與襄陽為鄰,西北同谷城接壤,南依遠安,東南與荊門毗連。地理座標為111°26′—112°9′,北緯31°13′—32°1′。南漳縣東距省會武漢404公里,東北距襄樊市43公里,也即擁有不錯的地理位置。就南漳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qū)為羅國和廬戎國。到了戰(zhàn)國時期,今湖北省南漳縣一帶先屬楚國,后白起進攻楚國后,該地區(qū)改屬秦國的疆域。彼時,秦國封白起為武安君,今南漳縣武安鎮(zhèn)由此得名。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襄陽市南漳縣一帶為伊廬縣。漢朝時期,該地區(qū)為臨沮、中廬兩縣地。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心懷求賢若渴,求賢心切,走訪隱居于南漳水鏡莊的司馬徽。對于居住在今南漳縣一帶的水鏡先生司馬徽,薦曰:“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劉備三顧茅廬,歷史才有了千秋“隆中對”,有了“三分天下”。到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南漳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屬襄樊地區(qū)。公元219年,關(guān)羽曾率領(lǐng)大軍進攻襄樊之地,也即發(fā)動了襄樊之戰(zhàn)。
三
西魏時期,在該地區(qū)設(shè)立重陽縣。北周時期,則在該地區(qū)設(shè)立思安縣。由此,在南北朝時期,今南漳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改思安為南漳縣,以境內(nèi)古南漳水(今漳水)而得名。漳水,即今湖北中部之漳河。源出湖北南漳縣西南,東南流至當陽縣東南與沮水合,注于長江。《山海經(jīng)· 中山經(jīng)》: 荊山 “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睢”。由此,就南漳縣這一建制,始于隋朝初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四
最后,唐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南漳縣省入義清縣,開元十八年(730年),再次設(shè)立南漳縣,屬襄州。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南漳縣屬襄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后,南漳縣依然隸屬于襄陽府這一建制。到了1914年,南漳縣屬襄陽道。1928年,南漳縣直屬于湖北省。1983年,南漳縣屬襄樊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南漳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南漳縣總面積達3857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為69萬人,也即接近70萬人了。對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