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帝王都要把江山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建立明朝之后,立朱標為太子,但朱標年輕早逝,他又得為下一個繼承人掃清障礙。
野史中記載:“太祖以太子天性仁不振,一日,竊令人載尸骨滿輿,當其前激發(fā)之。太子不勝慘蹙,合掌稱之曰:善哉!善哉!”
朱元璋覺得朱標生性懦弱,不夠狠辣,于是當著朱標的面將一頭牛車裂,但朱標被嚇傻了,只知道鼓掌稱贊。朱標回去后可能是受到了驚嚇,一病不起,最終病逝。
朱元璋對朱標寄予厚望,但朱標早逝也沒得辦法,只好挑選下一個繼承人。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guī)矩,兄終弟及,但他那些兒子卻沒想到,朱元璋把皇位交給了孫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幼,而那些老臣一個個的能征善戰(zhàn),就拿徐達來說,徐達是開國第一功臣,手握重權。
朱元璋唯一擔心的問題就是在他死后這些老臣會不會造反,于是他進行了一系列的試探。
有一次朱元璋將徐達灌醉,把徐達放龍床上睡覺,想看徐達是什么反應。徐達醒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龍床上,覺得這下完了,睡覺睡到皇帝的床上去了,只知道磕頭,不過朱元璋沒有刁難他,因為徐達通過考試了。
朱元璋還是放心不下啊,又一次把徐達叫來,這次是一起下棋,不準徐達放水。徐達豈會看不出皇帝的心思,如果徐達在下棋的時候吃棋子,朱元璋就會把這件事放大,覺得徐達以后可能會危害皇室,徐達小命不保。
徐達只好使出和朱元璋相當?shù)募夹g出來,這盤棋整整下了一下午??旖Y(jié)束時,徐達一個勁地磕頭,朱元璋不解,看了棋盤才知道,原來徐達用棋子擺出了“萬歲”兩個字,以此表達自己的忠心。
但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那么多,不可能給每個人都安排徐達那樣的考試,所以朱元璋打算來一次大考,怎樣考試呢?請大臣們吃一頓飯,這頓飯是鴻門宴,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朱元璋剛開始只讓人上了四道菜:蘿卜、韭菜、青菜、豆腐燉湯,全是粗茶淡飯,這讓大臣們有點難以接受,很多人都遲遲未動筷子。朱元璋率先動筷子吃了起來,大臣這才跟著一起吃,不過一個個的都是緊著眉頭,看來是吃的很難受。
朱元璋注意到了大臣的表情,隨即命人呈上了紅燒兔子、紅燒狗肉、燕窩羹,大臣們這下終于有好吃的了,一個個吃的暢快淋漓,這一幕被朱元璋盡收眼底。但是在場還有一個人沒吃,那就是劉伯溫。
劉伯溫為啥不吃?因為他看出來這是一場決定未來命運的考試,宴會結(jié)束后他向朱元璋請辭,想回鄉(xiāng)養(yǎng)老,朱元璋多次挽留,劉伯溫仍然堅持退休。
而劉伯溫出宮的時候遇到了徐達,徐達很疑惑,就問他為啥要辭職,劉伯溫神神秘秘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還讓徐達要么一直裝病在家,要么適時和朱元璋請辭。
大明王朝第一軍師的話肯定是有道理的,徐達照做了。后來朱元璋再次邀請群臣赴宴,唯獨沒有邀請徐達,朱元璋在他們吃得正歡時把大門一鎖,放火燒了慶功樓,無數(shù)大臣被燒死。
那些大臣為何會死?因為他們沒有通過考試
這次考試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個自然是那些粗茶淡飯,測試大臣們能不能接受貧苦生活,而大臣們卻露出嫌棄的表情,說明已經(jīng)習慣大富大貴的日子。
第二個是后面上的三道菜,其實這三道菜與“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對應,燕窩羹是在提醒大臣,天下已定,你們該回家養(yǎng)老了。但除了劉伯溫之外,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三道菜的意思,依舊在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所以他們最終只能被殺。
當然,這也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歷史上朱元璋殺的功臣并不多,只是連坐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