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是低吸模式,股災之后17年來了股吧,看到了各路大神的神一般操作,才發(fā)現(xiàn),打板出了這么多牛人,但一開始也沒有直接去打板,還是因為做低吸太久了,恐高;
但漸漸的,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股吧牛人都是通過打板起來的,于是開始逐步關注,學習。去年4月左右,開始逐步打板。目前接近一年了,整體上去年打板后,開始不虧損了,但波動還是比較大,行情好,一個月可以做幾十個點,差也會虧十幾個點,但整體開始有收益了,收益雖然低,但相比之前兩年的低吸,也不錯了,另外就是,打板接近一年,發(fā)現(xiàn),確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只做首板,因為近幾年,首板模式的溢價還是不錯的,但賺錢模式終會改變,到時如果不管用了,再學習跟進當時市場的方法。
首板,個人理解,有以下幾類:
1,行情低谷,無主流板塊,新題材試探期,此時封板少,封板弱,打板做的是對行情轉折的預判,是轉折溢價;
2,有主流板塊,挖掘主流板塊的各路補漲股,以及主流板塊炒作深度和方向的不斷挖掘補漲,此時的挖掘是對標主流板塊龍頭個股的一種補漲,做的是跟隨;
有主流板塊時,還有一類是在主流板塊關聯(lián)范圍內由于消息面刺激而起來的題材炒作,這種,題材和龍頭個股的首板均有比較高的溢價,也容易上車,做的是跟隨和預判;
3,階段性標桿個股,連續(xù)漲?;蜻B續(xù)大漲的個股,對標標桿個股做各方面的挖掘,圖形,分時,題材等等方面挖掘補漲,做的是跟隨和預判;
我所做的首板策略:
1,行情低谷的轉折預判打板,小倉位,博轉折后的高溢價;
2,有主流板塊的跟隨,根據(jù)當時大盤氛圍和階段賺錢效應確定倉位;
3,主線范圍類的新題材預判,龍頭打板要果斷,因為是主線,而主線時市場認可的溢價最高的板塊,所以新龍頭出來后要果斷,提前掃板還是快速跟隨打板,根據(jù)個股技術面及當時市場氛圍來定;
4,階段標桿個股,
此時若市場無主流板塊,則被市場挖掘出來的補漲個股上板打板也可以果斷些,掃板還是排板也是看市場氛圍和個股技術面;
若市場有其他主流板塊,且標桿個股不屬于主流板塊,那么,對標它的補漲個股,除非市場氛圍很好,否則不買,且就算買,倉位也要低;
關于主流板塊,有大有小,行情好時,主流板塊炒作期長,資金介入也多,板塊內部會有大票,適合大資金進出的中軍,也有小盤,做連續(xù)強勢漲停的前鋒,然后有換手跟風板,帶動人氣,也有日內挖掘出的前排跟風個股每日來活躍板塊,以及其他各種后排跟風票。另外,板塊的炒作,也可能是龍頭前鋒一直一字板,后排跟風會走出一波漲幅,分歧過后,日內完成分歧轉一致,或者修整一兩日繼續(xù)反包助攻龍頭,比如18年的科創(chuàng)板,19年初的OLED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