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曲是人們抒發(fā)感情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風土人情各異,因而各種唱法也多種多樣。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講,國內唱法主要分為三類: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它們之間到底有怎樣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呢?下面就對這三類唱法各自的藝術特征作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特征
一、國內唱法概要
中國音樂藝術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音樂文華。唱法也就是歌唱技巧,目前普遍把國內唱法歸為三類:源自意大利的美聲唱法、具有濃郁中國民族特色的民族唱法和20世紀流行起來的通俗唱法。其實我認為音樂在唱法上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唱法是為音樂作品風格服務的,把一首歌曲的精髓領悟到了,用歌唱的形式唱出來了,這就是一種完美的音樂唱法。
二、國內三大唱法的特征分析
1.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是由意大利語Belcanto演變而來的,是優(yōu)美精美的意思。是一種故事性比較強的,富有朗誦和戲劇性特種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美聲唱法很注重發(fā)音的科學性,它要求聲音聲域比較廣闊,力度比較大,氣息流暢,感情表達要強烈。
縱觀歷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選手帶給觀眾的除了賞心悅目的視聽盛宴,也引起了網(wǎng)友的廣泛討論。在中國的舞臺上選手為什么偏偏要選擇觀眾聽不懂的一些外國歌曲呢?為什么一般選擇中國歌曲的選手卻不能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呢?其實這是美聲唱法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最常見的問題。
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主要是指中國民族風情比較濃厚的民歌和中國古老的戲曲藝術。民族唱法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幾千年優(yōu)秀的音樂歷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并融入西方唱法中的精髓技巧,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注重民族性,它的發(fā)展與中國的社會發(fā)展一脈相承。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有幾十種民族語言,這都為民族唱法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條件決定了我國的民族聲樂風格的發(fā)展也是一個多樣化的體系。
民族唱法的技術風格特征多種多樣,它自成一體,并且個性鮮明。在技術上也具有很多風格特征。在我國古代,民族聲樂就注意到氣息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以“氣”為中心的理論。當代民族唱法雖然已經(jīng)對傳統(tǒng)用氣方式的一些程式化,不科學的東西作了改進,但仍堅持氣息必須與表現(xiàn)作品的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以意領氣的理念貫穿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征。聲民族唱法以明亮、圓潤、甜美、清晰的音色吸引眾人,這與歌唱時共鳴腔體的運用緊密相關。音樂不僅是一門聽覺藝術,更是一門表演藝術?!俺笔锹曇羲囆g,“做”是形體藝術,屬于聽覺和視覺的兩種不同的形式,但在民族唱法中卻是協(xié)調、統(tǒng)一和完整的藝術表現(xiàn)整體。它非常適合用在民族風格比較濃厚、地方特點突出的歌曲的演唱,是戲曲等民族音樂常用的技法。
3.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亦即流行唱法。通俗唱法現(xiàn)在已然成為了聲樂專業(yè)中主要的演唱方法之一,雖然通俗唱法的發(fā)展史并不長,但是卻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愛好者,因此,這就更需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法來引導。
通俗唱法是一種趨勢,是一種大眾音樂,它是一種時代的方向標。它總是以最快的方式傳播,它的內容更加平實,它的節(jié)奏更加簡單質樸,并在人群中流行起來。很多未接受專業(yè)訓練的青年憑借得天獨厚的先天優(yōu)勢便從各種選秀方式中脫穎而出,成為大家追捧的超級明星。它降低了門檻,為真正熱愛音樂事業(yè)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所以這種唱法會在大眾之間迅速傳播開來,因為它是一種平民唱法。歌詞一般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般多歌頌愛情,富于娛樂性。
通俗唱法也高雅,具有它獨特的韻味。很多并未接受專業(yè)訓練的人演唱一首歌的時候也頗具感染力,這是因為一首歌就是他們內心最真實想法的完美體現(xiàn)。歌詞簡單樸實,可是感情表達得真摯熱烈、本真自然,激起很多同齡人的共鳴。這也是通俗唱法的一大優(yōu)勢。
通俗唱法的表演方式夸張、大膽、動感、時尚。通俗唱法很注重臺風、形體的表演。有的歌手還會自彈自唱,配上舞蹈動作。歌曲的節(jié)奏鮮明一致,現(xiàn)場表演的氣氛很熱烈,很容易感染觀眾,把觀眾帶入現(xiàn)場的熱烈氛圍當中,身心得到釋放。
三、總結
我認為將中國音樂分為三類唱法只是相對的,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歌唱技巧去表現(xiàn),并不是單純的用上面的“三種唱法”來劃分。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離不開三種唱法地巧妙運用,離不開演員精彩的舞臺表現(xiàn),更是歌唱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非要把音樂按以上三種唱法來嚴格劃分,只會導致音樂的發(fā)展止步不前,千篇一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蔽蚁嘈胖袊魳窌偌覡庿Q、百花齊放,讓我們用我們的熱情去贊美生命、歌唱祖國、唱響祖國美好生活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蘇玲芬.淺談歌劇音樂中的美感藝術[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學報,2006年01期
[2]黃騰鵬.關于藝術歌曲及其在中國傳播的美學思考[J].西北
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白寧.論中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藝術的形成[J].交響-西安音樂學
院學報,2004年01期
[4]郭超.歌唱的藝術處理[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
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