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的宮殿
七千年的文明
一個人走進去
就像一粒沙被吹進沙漠
立刻就不見了蹤影
故宮
讓我收斂起年輕的狂妄
認真的注視和傾聽中國之大美
這距離上一次我來故宮已有十年
再來,帝都
相見,故宮
是一個必須踐行的約定
……
一座城
是往事,更是未來
它屬于過往,不屬于現(xiàn)今
它無從追憶,也無從懷念
它滿目恢弘,又滿是瘡痍
在它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
去故宮
是每個人一生必須踐行的約定
當(dāng)念想成為現(xiàn)實
這相遇就變成
一種似舊還新的再見,一次期待已久的會面
再見,故宮。
在每個人的記憶里
故宮都可以永恒
時光漫游于幽深的宮殿
古老壯美的風(fēng)景翩翩掠過
歷史再一次回歸寂靜
朱紅宮墻角落一處青苔的嘆息
恰夢醒時分,大幕落下。
百轉(zhuǎn)千回
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嬌顏零落
生命陷落于那座城
在限定的街巷內(nèi)行走
或徐或疾,唯殊途同歸
故宮
就像一出真實的幻夢
它是歷史留給后人的恢弘樂章
提醒我們正經(jīng)歷著世間變幻和無常
尋找|一座600年的城
這座600年的城
是中華式的哲學(xué)
他們基于接上地氣的人文情懷
它用它永恒的雅致,絕代的風(fēng)華
或者說西方解釋的科學(xué)的比例、貼近自然的架構(gòu)
建筑能夠留傳千年的家的穩(wěn)定和安寧
這座600年的城
代表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皇權(quán)
代表了一人在上萬人在下的高貴
但這城也代表了繁瑣教條般的囚禁
如同金絲雀
放棄天空的自由換取錦衣玉食的富貴
即使如乾隆般幾下江南
他也得回去
即使如明武宗般驚世駭俗般逍遙
他也得回去
負擔(dān)起他坐上皇位后的責(zé)任
付出他坐上皇位后的代價。
這座600年的城
有多少朝代興替,朝為天子暮為塵
有多少紅顏老去,身未老而心先死
有多少眼淚滑過,點滴滲落在青石板地上
有多少歲月累積了過往,斑駁在紅墻綠瓦上。
這座600年的城
有人冤死在這里,永世不得翻身
有人老死在這里,終生未出皇門
有人戰(zhàn)死在這里,卻不見任何痕跡
你看城墻上刀劍留下的痕跡
你看深宮中銹跡斑斑的鐵鎖
你看如今空空如也的皇宮
誰能想象出100年前王朝最后的沒落?
誰能想象200年前王朝亙古未有的鼎盛?
誰又能想到有多少人對它趨之若鶩
卻也死不瞑目。
多少貪官污吏
多少豪門貴族
多少皇子公主
到頭來才明白
“奈何生于帝王家”這一到死才明了的曲目
在那高高在上的皇權(quán)上
這座城只不過是他權(quán)杖上的明珠
只不過是祖宗的基業(yè)
但當(dāng)江山易主,空空面對祖先的哀嘆時
那份愧疚與滄桑
才是真正如同猛虎野獸一般的巨大吧
也只有這一刻
才能體會歷史帶給今人的教訓(xùn)
唯有失去時
才痛哭流涕地發(fā)現(xiàn)往事不能更替
唯有失去時
才惶恐如斯地發(fā)現(xiàn)
原本習(xí)慣的擁有變成了兩袖清風(fēng)的蕭瑟
無論是明朝一代皇帝的荒誕
閹黨的亂政,后宮的血腥
還是滿清一代的宏圖霸業(yè)、盛世轉(zhuǎn)危
后宮的只手遮天、武后曌在世
現(xiàn)如今
都不過是過眼云煙
而這座被稱為故宮的皇城——紫禁城
自明成祖始
歷近六百年歷史而不倒
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上至皇宮貴族,達官貴人
下至黎民百姓,天下蒼生
都逃不過無常的命運
唯獨這座600年的城
經(jīng)年不衰
用它象征皇權(quán)的長滿野草的高墻
滿目斑駁的紅漆大門
向一代又一代人
訴說著歷史深處的秘密和
隱藏在屋檐下、磚縫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這座600年的城
以不變應(yīng)萬變
默然注視著英雄們的匆匆過場
注視著世道的無常
說到底,只有它是最后的贏家。
記錄|一座600年的城
歲月無聲,宮闕無言
600年歷史
推開紫禁城每一扇厚重的大門
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這個春天
闊別多年
我又來到了這座城下
希望用手中的鏡頭和視角
記錄這座不一樣的城
沐一場春風(fēng)
醉一場花香
抬眼遠望春天的故宮
紅墻映著春色
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紫禁城
不是只有冬雪飄落時
故宮才會變?yōu)樽辖?/span>
花開時節(jié)
幽幽香暗中
最是紫禁古韻正濃時
故宮春天的早晨
厚重而又鮮活,莊嚴而又靈動
無論你怎么喜歡,都不為過。
時光流逝,歲月打磨
古老的殿堂依舊散發(fā)著昔日的光芒
紅與黃
總給人以神秘圣潔的感覺
婆娑樹影間
檐頭脊獸的影子落在紅色的宮墻之上
風(fēng)云涌動
似時空交錯,然光影百年
北京的春天
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飄然而至
而看似靜默的故宮
其實早就私藏了一片熱鬧的春光
春天在此
是一種心緒,是一川雨
是一片風(fēng),是一袖云
是一城紫禁花開。
當(dāng)斑駁的宮殿
遇上明媚的春光
百煉鋼也化為了繞指柔
美在眼前
醉在心間
人間若有千色,半壁是春色
三四月正是春花最動人的時候
初春時節(jié)
故宮的群芳還在等待春風(fēng)
玉蘭花便悄然綻放了
雖無綠葉相襯
淡淡的芳香與潔白無瑕的花瓣
也足以讓你一見鐘情
《滿庭芳·玉蘭》
清·朱廷鐘
刻玉玲瓏,吹蘭芬馥,搓酥滴份豐姿
縞衣霜袂,賽過紫辛夷
自愛臨風(fēng)皎皎,笑溱洧、芍藥紛遺
藐姑射,肌膚凝雪,煙雨畫樓西
開齊,還也未,綿苞乍褪,鶴翅初披
稱水晶簾映。云母屏依
綽約露含日,冰輪轉(zhuǎn)、環(huán)參差
問瓊英。返魂何處?清夢繞瑤池
御花園的玉蘭
是最美最茂盛的
束素亭亭,玲瓏雪骨,真真應(yīng)景。
想起當(dāng)年看《步步驚心》時
四爺說他愛木蘭(玉蘭別名)
就是愛她的高潔不媚俗
凈若清荷塵不染
色如白云美若仙
世無玉樹
請以此花當(dāng)之
漫步在別院石欄間
一樹白花映紅墻
玉蘭
千枝萬蕊盡放一時,不葉而花
無論初開還是盛放
紫禁城的玉蘭
都一樣清潤可愛
仲春
此時的杏花占盡紫禁城的春色
緊跟玉蘭的腳步綻放
滿園素白,雅到骨子里
被虛化的背景里
分明有青衣廣袖,春意憂愁
位于御花園西北的位育齋西側(cè)
有棵杏樹寂寞的開著
算是一處極容易被忽略的角落
卻在鬧中取靜和碧瓦紅墻中,承包了一片天地。
坤寧宮里的靜憩齋
還藏著一樹杏花
弗一進門,便見她開得正熱鬧
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的閑園里,消逝的是一榮枯的世上人。
一段好春藏不住
粉墻斜露杏花梢
疏疏晴雨弄斜陽
憑欄久
墻外杏花香
朱墻宮深,杏花如雪
置身杏花疏影中,吹笛到天明
王安石
在《北坡杏花》詩中
也把杏花飄落比作紛飛的白雪
他欣賞了水邊的杏花,感慨的詠道:
一波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
“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從一開始便都是錯的。”
這是當(dāng)年
火遍中國的宮斗劇《甄嬛傳》中的臺詞
壽康宮正是甄嬛一角的原型當(dāng)年的寢宮
那年杏花微雨
甄嬛邂逅了裝作果郡王的皇帝
而你又將邂逅誰?
在北京這樣喧囂的城市里
能夠靜靜賞花的地方不多
故宮絕對算一個
內(nèi)務(wù)府旁的臘梅
護城河畔的李花
傳心殿的白玉蘭
壽康宮的杏花如團
文華殿的海棠如雪
……
這一幅花事地圖請收好
可惜因為時間原因
這次只拍了故宮的玉蘭和杏花
但也給了我下次拜訪故宮的理由
再見,故宮!
曾經(jīng)
滿園的絢爛都解不開佳人們眉間的憂愁
如今
紫禁城的高墻里沒有愁思
只剩下游人們的一聲聲贊嘆
時光流轉(zhuǎn),萬物更替
唯一不變的是故宮那抹春色帶來的驚艷
故宮啊故宮
故人不在,芳菲依舊
理解|一座600年的城
走進故宮
大多數(shù)人用來形容的詞或許只有喧囂與衰敗
喧囂息壤的游客
慕名從各地趕來
為了一睹這帝都無與倫比的建筑
衰敗遺棄的殿宇
少了那些宮娥隨侍的惶恐
只任由歲月吹拂了錦帳,凋落了棱窗。
即使不明歷史過往的人
也在形形色色的古裝戲里看過那
金雕玉閣,歌舞升平
到了現(xiàn)場
卻只有失望它早已破敗的身影。
如今的這座城
游人如織、人聲鼎沸
夜幕降臨后,寂靜寥落
早就失卻了紫禁城那份凝重
你只能趁著人少的日子
拐去一條相對無人的長巷
方能在高聳的宮墻之下,聞到一絲歷史的味道。
宮墻外
更多更新更高的建筑拔地而起
中軸線上曾經(jīng)的神話
如今,不過是色彩艷麗的遠眺的風(fēng)景
唯有金色的屋檐
還能透過時光的圓暈,閃耀六百年
然而這座600年的城
就如同捆綁住我們的生活一般
那么鮮明那么理直氣壯
無論你的人生是懈怠還是積極
無論你的命運是幸運還是多牟
都有一座城圈著你
讓你與其生死相息,不離不棄。
靜靜走過這座600年的城
緩緩看過明清那些悲歡離合的歷史歲月
也讓我在心底發(fā)出共鳴的回想
年輕的你
是否也曾意氣風(fēng)發(fā)、豪言壯語
是否也曾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而歲月是否給你過狠擊?
讓你為那些實現(xiàn)不了的愿望、履行不了的諾言而流淚感傷?
時間是否也讓你失去心中所愛
空留下相互依偎的回憶?
站在這座600年的城墻上
才發(fā)現(xiàn)
人和人都是一樣的
都覺得是人生大戲上的主角
動輒悲喜不過是看客眼中淡漠的痕跡
皇帝也是如此
只不過他有人記錄點滴
只不過禁錮他的牢籠是紫禁城罷了。
拋卻這些
我們都在耗盡心力唱響自己的人生譜曲
都身在桎梏又向往自由
都心懷壯志又步履維艱
都滿懷激情又唯唯諾諾
在我們身邊都有一座城,一座無形的有形的城
再走過那座600年的城
歷史知識沒有多少改進
卻對它有了一絲溫暖
它沉默地看著世間,從不言不語
但它卻那么鮮明地再訴說
年輕人
不要任由自己蹉跎了歲月
不要任由歲月斑駁了自己
至此,本文結(jié)束
也希望正在閱讀的你
在這個春天,尋一良人
一起去看看這座600年的城
~
作者簡介:涼爽,95后拍山者,《徒步中國》新媒體運營,山鷹戶外領(lǐng)隊。曾帶隊登頂哈巴、玉珠峰、雀兒山,徒步神農(nóng)架、洛克、ABC等路線。
《徒步中國》,更戶外、更專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