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在人體內(nèi)并不是穩(wěn)定在原發(fā)部位或者逐層向外擴散,相反會通過滲透到淋巴或者血行中進行轉移,現(xiàn)在研究顯示癌細胞在早期就會有單個細胞或者細胞團脫離原發(fā)部位形成轉移。
對這些轉移中的癌細胞或一些轉移后定植位置需要進行化療或者放療(無法進行靶向或免疫治療時)。而化療以及放療都會對患者的造血系統(tǒng)形成一定破壞——骨髓抑制。主要由化療藥物毒性以及放療對人體細胞中DNA的破壞造成的。骨髓抑制包括白細胞、血小板,中性粒細胞降低。
白細胞在人體內(nèi)屬于免疫細胞,主要用以防衛(wèi)病毒的入侵;血小板主要是凝血功能。癌癥患者的放化療導致白細胞降低后,會增加患者受到感染的風險;如果白細胞的數(shù)量降低到一定標準后就需要接受增白藥物或者隔離治療了。
一般情況下,白細胞減少的情況可能會出現(xiàn)在化療后的24-72小時,最嚴重可能會發(fā)生在化療后的7-10天左右,所以建議化療后每周復查血常規(guī),如果出現(xiàn)白細胞嚴重下降(白細胞<3.0×10 ∧ 9/L或者中性粒細胞<1.5×10 ∧ 9/L),需要在化療期間使用升白針治療。
對于骨髓抑制問題,人體自身的造血功能一般在放化療結束后1個月左右逐步恢復。
除了逐步恢復以及增白針外,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講究的“食補”也有很多好的食物可幫助應對白細胞的降低。
首先是優(yōu)質(zhì)蛋白的獲取和攝入,如牛肉、雞肉、魚肉、蝦肉、雞蛋等,精瘦的豬肉也還好;
其次是多種維生素的獲取和攝入,可以通過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補充,例如蘋果、香蕉、橙子、葡萄、花生、核桃等;蔬菜的西藍花、小茴香,各種食用菌類(蘑菇、香菇、平菇、銀耳、靈芝、猴頭菇,還有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牛樟芝等)。
粗糧也能夠幫助人體白細胞的恢復,如玉米、番薯、土豆、紅豆、黑米和高粱等
另外一些患者和家屬分享的部分增白食譜,比如紅棗花生薏米粥;清燉蓮藕排骨、蒜蓉西蘭花、西湖牛肉羹,清炒蘆筍百合等等也是很不錯的。
必須說下:放化療患者需要少食多餐,一天進食6-8次比較好,因此建議每次準備的食物要少而精,盡力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營養(yǎng)。
增加白細胞除了飲食之外,還要注意睡眠、運動等等。這些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造血功能,提升白細胞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