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王慶國教授應用柴胡桂枝湯治療雜病五則

柴胡桂枝湯為經方合方應用代表方之一,首載于《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中“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藥味由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原方各二分之一組成。王慶國教授為中醫(y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yī),師從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臨證善用柴胡桂枝湯[1],現(xiàn)將王慶國教授應用柴胡桂枝湯驗案五則總結于下,為臨證治病提供思路。

1 腰椎間盤突出—腰酸案

患者,男,36歲,2016年11月29日初診?;颊?年前出現(xiàn)腰酸,活動后疲乏,手心汗出,大便偏稀,舌紅邊尖甚,有齒痕,苔薄黃,脈弦細。西醫(y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此屬肝胃不和,濕熱內蘊,腎氣不足之證,給予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處方:柴胡10 g、炒黃芩10 g、法半夏15 g、桂枝10 g、白芍10 g、黨參10 g、炙甘草10 g、大棗10 g、茵陳20 g、鳳尾草20 g、土茯苓30 g、黃柏10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肉蓯蓉1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6年12月13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腰酸、活動后疲乏均減輕,仍手足心汗出,考慮濕熱內蘊較重,予柴胡桂枝湯合四妙散加減治療,處方:原方加牛膝10 g、薏苡仁30 g、蒼術15 g。囑患者繼服14劑,此后其癥狀改善明顯,未再就診治療。

1.3 生化指標的測定 喂養(yǎng)8周時,在代謝籠中收集大鼠尿液,測定尿微量白蛋白(MAU)及肌酐(Cr)。尿MAU及Cr測定采用相應大鼠ELISA試劑盒(美國GTX公司),計算兩者比值(ACR)。

按 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病位主要在腰,為足太陽膀胱經(挾脊抵腰中,入循膂)所過之處,又見其舌邊尖紅甚,脈弦細,屬肝膽有熱之征,肝木旺而克土,肝胃不和,運化失常,濕熱內蘊,出現(xiàn)手心汗出,大便偏稀,舌有齒痕等癥;故以柴胡桂枝湯為主方治之以清利肝膽,調和營衛(wèi),加茵陳、鳳尾草、土茯苓、黃柏以清熱利濕?;颊唠m為中年男性,但腰酸,活動后疲乏,王教授認為此兼有腎氣不足之征,故加淫羊藿、巴戟天、肉蓯蓉以補益腎陽,強筋健骨。本案中患者腰酸雖為表現(xiàn)在外之癥,然其病位非在表,唐容川云:“病得入內而桂枝證在,不得單用柴胡湯,宜合柴胡桂枝湯主之”。

2 游走性頭痛案

患者,女,57歲,2016年11月10日初診?;颊哒疹^痛,呈游走性悶痛,怕風怕冷,服用止痛片后可以緩解,平素手足冬日涼,胃部偶有撕裂感,兩脅偶有脹痛,入睡尚可,夢多,大便干稀不調,舌淡苔白膩,脈弦細。此陰陽兩虛,血虛不榮,肝陽上亢之證,予柴胡桂枝湯合百合烏藥湯、二陳湯、烏貝散加減治療。處方:柴胡10 g、炒黃芩15 g、法半夏15 g、桂枝10 g、白芍25 g、黨參10 g、炙甘草10 g、大棗10 g、川芎25 g、百合25 g、烏藥10 g、茯苓20 g、陳皮10 g、浙貝15 g、白及10 g、烏賊骨12 g、延胡索1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6年11月24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頭部游走性悶痛、怕風怕冷均減輕,胃脘部撕裂感緩解,大便較前改善,但仍未痊愈。于原方中加入川芎30 g、制附片10 g、生黃芪30 g、浮小麥30 g、煅牡蠣15 g、去茯苓、陳皮、大棗,炙甘草改為25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按 肝為風臟,風善行而數變,本案中患者頭痛呈游走性,屬肝風內動,肝陽上亢犯于頭部之證,為少陽經??;又頭痛怕風怕冷,為太陽經??;太陽少陽合病,故用柴胡桂枝湯為主方治之。肝木克土,氣血生化乏源,難以填充溫煦于脈,故患者平素手足冬日涼;肝主疏泄,胃處中焦樞紐之地,氣機升降失常,停滯于胃,故偶有胃部撕裂感,用百合烏藥湯以行氣止痛;大便干稀不調,舌苔白膩為痰濕內停之征,故用二陳湯以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本案中川芎為王教授臨床治療頭痛時常用藥,用量較大,一般為20~30 g,《神農本草經》載其主“中風入腦頭痛”,《本草匯言》中說川芎“雖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風,調一切氣”,另外,有研究對目前已上市的治療頭痛的520種中成藥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含川芎的中成藥制劑約占20% [2]

第一,師生關系較冷漠。我國大學教育中往往強調知識教育,忽視態(tài)度、精神、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的職責以傳授知識為主,師生之間則主要以知識為主要媒介進行單向傳輸。而關于學生個人生活、思想上的這些問題師生之間很少交流,老師與學生心理上存在著一定距離感。

3 關節(jié)肌肉疼痛案

患者,女,43歲,2016年9月29日初診。15年前開始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手足脹,周身肌肉疼痛,睡起后腳不能踩地,伴周身疲乏無力,就診于當地醫(yī)院查類風濕相關指標均顯示正常?,F(xiàn)患者諸癥仍未見緩解,伴腹脹、口干、大便干,平素易感冒,反復發(fā)作口腔潰瘍,舌體小,質嫩,色淡有齒痕,苔白膩,脈沉滑。此氣血不和、太少兩感之證。予柴胡桂枝湯、防己黃芪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玉屏風散化裁治療。處方:柴胡10 g、炒黃芩10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曬參10 g、炙甘草10 g、大棗15 g、黃芪30 g、防己10 g、炙麻黃10 g、制附子8 g、細辛6 g、當歸15 g、肉蓯蓉25 g、防風10 g、炒白術20 g、大血藤15 g、羌活20 g、仙鶴草3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6年10月27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關節(jié)疼痛、腳不能踩地癥狀均有緩解,口干減輕,尿量少,舌淡有齒痕,苔薄白,脈滑。前方有效,稍作加減。處方:原方加澤瀉10 g、澤蘭12 g、益母草20 g、附子加至15 g、細辛加至10 g,28劑,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后患者訴已無關節(jié)疼痛,但仍有手腳發(fā)脹,繼續(xù)服藥以鞏固治療。

按 張景岳在《類經》中說:“膽味苦,苦走骨,故膽主骨所生病”。此案中患者為中年女性,關節(jié)疼痛,手足脹1年余,為氣血不和、肝膽經輸不利之征,又見其腹脹、周身疲乏無力,肌肉疼痛,舌質淡嫩有齒痕,病及脾胃,故辨證為氣血不和、太少兩感之證,方用柴胡桂枝湯加減。其平素易感冒,周身疲乏無力,又關節(jié)疼痛,氣虛證明顯,風濕邪氣凝滯于關節(jié),故合用防己黃芪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玉屏風散治之。另外,王教授在治療關節(jié)疼痛骨節(jié)間病時,常加入藤類藥,取久病入絡,藤類藥通絡止痛之意。本案所用大血藤,不僅祛風通經絡,還可消腹內癰滯[3]。

4 中風后遺癥—肢體不對稱麻木案

患者,女,60歲,2016年10月11日初診。患者半年前出現(xiàn)肢體兩側感覺不對稱,3天前加重,出現(xiàn)右口角麻木流涎,伴腹瀉、陣發(fā)性眩暈,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腔隙性腦梗塞,現(xiàn)頭后項部發(fā)脹,偶有頭痛,耳鳴如鼓,口干、鼻干,口角流涎,伸舌不利,大便正常,舌淡少苔,脈滑。此為肝風內動、經輸不利之證,予柴胡桂枝湯、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處方:柴胡15 g、炒黃芩12 g、法半夏1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黃芪25 g、赤芍15 g、川芎15 g、葛根30 g、當歸10 g、地龍10 g、水蛭6 g、熟地30 g、天麻10 g、牛膝15 g、連翹20 g、制附子18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6年10月27日二診:服藥后頭脹、耳鳴減輕,舌較前靈活,雙側肢體感覺不一致減輕,仍口干、鼻干,唇紅,大便偏溏,1~2次/日,舌淡苔白,脈滑。前方有效,稍作調整,加茯苓20 g、煅牡蠣10 g、蟬蛻10 g,加大附子用量至15 g,28劑,水煎服,每日1劑。

2016年12月8日三診:諸癥向愈,患者頭脹、耳鳴近期未再發(fā)作,雙側感覺不一致偶有,口角流涎減少,夜里口干,大小便發(fā)熱,局部抽筋,間歇發(fā)作,咽中有痰,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而干,脈弦?;颊咦杂X癥狀改善明顯,病情較穩(wěn)定,效不更方,囑其將前方制作成膏方,每日2次服用以鞏固療效。

按 足少陽經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竅陰,從頭走足,沿著經脈其腧穴分布于人體的側頭部、肩部、側腹部、下肢外側面、足背外側,主側半身之經絡樞機;足太陽經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向下循行于項背部,下肢外側后緣及足部,主頭面部及身體背側經絡樞機。肝膽互為表里,肝為風木之臟,《素問·風論篇第四十二》載:“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于分肉之間,與衛(wèi)氣相干……衛(wèi)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本案中患者主要以半身感覺不一致、麻木就診,同時伴有頭后項部發(fā)脹、耳鳴等癥狀,恰為太陽少陽經絡循行所過之處病,故用柴胡桂枝湯為主方以通利經絡,條暢樞機兼以疏散風邪。患者久病氣虛血瘀于經絡,口角流涎,伸舌不利,舌淡,故用補陽還五湯加減以補氣活血通絡。王教授指出,柴胡桂枝湯為治療半身感覺不利或身體雙側感覺不一致之常用方。

5 產后焦慮失眠案

患者,女,31歲,2017年2月19日初診?;颊?個月前產后因情緒緊張出現(xiàn)夜間難以入睡,自訴曾連續(xù)4~5天未眠,嚴重時曾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慌,瀕死感,就診于當地醫(yī)院診斷為“焦慮”,未予藥物治療,癥狀逐漸緩解。現(xiàn)患者仍焦慮、易緊張,失眠多夢,偶有胸悶、心慌,無汗出,頭皮發(fā)麻,注意力不集中,晨起疲乏,大便稀,舌尖紅,苔白膩,脈弱。既往史:甲狀腺功能減退2年。此為肝郁脾虛,心腎不交之證。予柴胡桂枝湯、甘麥大棗湯、交泰丸化裁治療。處方:柴胡10 g、炒黃芩10 g、法半夏15 g、桂枝10 g、白芍15 g、北沙參10 g、當歸15 g、煅龍骨20 g、煅牡蠣20 g、炙甘草30 g、浮小麥30 g、大棗30 g、熟地50 g、肉桂8 g、川連10 g、黃柏10 g、龜板20 g、首烏藤50 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從數學這一學科來看,他本身就具備抽象性強、邏輯能力大、結構嚴謹等特點,同時隨著知識點的不斷深入,基礎知識的作用與日俱增,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基礎,是后期數學學習中知識點掌握難易的關鍵,就目前數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即使是小學數學,復雜繁瑣的知識、難以理解的術語、抽象的圖案,讓本就思維邏輯能力不夠的小學生學起來更加困難,以至隨著學習的不斷加深,知識點的不斷累積,小學生在難以理解致使跟不上進度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換句話說,復雜繁瑣的知識點,是制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障礙。

2017年2月26日二診:患者訴服藥后失眠好轉,有睡意,但仍多夢,早醒,于原方中加炒梔子10 g、淡豆豉10 g、繼服14劑。

2017年3月26日三診:諸癥向愈,自訴夜眠已不醒,焦慮大有好轉,又斷乳后月經量減少,仍舌紅邊尖甚,于前方加荊芥穗10 g、菟絲子15 g、益母草10 g,繼服7劑以鞏固治療。

按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篇第九》中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為陽中之少陽……凡十一臟,取決于膽也”?;隇槲迳裰?,主要包括謀慮、憤怒、驚恐等情感活動,膽對五臟六腑神志具有決斷功能,主半表半里,通達全身陰陽[4],本案中婦人肝膽病,情志調節(jié)失常,故出現(xiàn)產后焦慮,易緊張等癥;又產后血虛,心神失養(yǎng),故出現(xiàn)夜間難以入睡、多夢,嚴重時出現(xiàn)呼吸困難,心慌等癥。肝郁氣滯,克伐脾土,水谷運化失調,氣血生化不足,故疲乏、大便稀?;颊咭共荒苊?,陰液虧耗,在下之腎水難以上濟于心,心火偏亢,形成心腎不交之勢,加重失眠。本病病位在臟,主要為肝、脾,兼以心、腎。肝郁脾虛,柴胡桂枝湯以調之,血虛臟陰傷,心腎不交,心火亢盛,甘麥大棗湯合交泰丸加減以滋臟氣,交通心腎。

6 討論

劉渡舟醫(yī)書《傷寒論詮解》中指出柴胡桂枝湯之治法乃“發(fā)表與和里兼用”“為少陽權變之法之一”,其“既能調和營衛(wèi)氣血,又能和解表里,疏利肝膽”[5]。在治療關節(jié)炎、早期肝硬化及肝氣郁、肝氣竄這三種病證時每可取效[6]。王教授在繼承劉老學術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柴胡桂枝湯臨證運用范圍。其主治病證由表及里有:太少不和之表證、痛證,情志病,在臟腑之肝膽病、脾胃病。

研究結果顯示,在不添加NP、只添加MT處理下,水稻幼苗葉片Y(Ⅱ)、ETR和葉綠素含量顯著提高,比對照分別提高了1.1倍、1.2倍和1.1倍(圖3:A,C,F(xiàn)), 而qN和NPQ則顯著降低,分別比對照下降了20.2% 和30.6%(圖3:D ~ E);qP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圖 3:B)。與單一添加NP處理相比,NP + MT復合處理使水稻幼苗葉片的Y(Ⅱ)、qP、ETR、葉綠素含量分別提高了1.3倍、1.2倍、1.2倍、1.3倍(圖3:A ~ C,F(xiàn)),而qN和NPQ則分別降低了13.6%和38.5%(圖3:D ~ E)。

王慶國教授認為經方應用的關鍵在于抓主證,守病機,方證相應,病證結合。其中抓主證,為抓住疾病的主要證候或能代表方證病機的脈癥組合,病機是聯(lián)系病證與處方的核心,抓住病機就抓住了經方應用的關鍵[7]。

柴胡桂枝湯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其中小柴胡湯為半表半里樞機之劑,可和解少陽,疏利三焦,交通內外,調暢氣機,使里氣和,表氣順,氣血津液,運行無阻;桂枝湯為調和營衛(wèi)之劑,被尊為“群方之魁”,可健運脾胃,開衛(wèi)氣調營氣,使氣血化生有源,充和營潤周身;二者合用,則表里氣血調和通暢。臨證辨病時若診為太少合病,則可用柴胡桂枝湯加減以治之。經方的合方應用,不僅僅是兩個方劑適應癥的簡單疊加,其應用范圍??蓴U大,謹守病機,旁參各家,則可實現(xiàn)經方應用之圓機活法。

柴胡桂枝湯的病機不只是少陽樞機不利,太陽營衛(wèi)不和,表里同病,還可進一步拓展為在臟之肝脾不調,在氣血之化生運行失常。清·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中說:“桂枝湯重于解肌,柴胡湯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為表里之權衡,隨機應用,無往不宜”。當代名家張啟文說柴胡桂枝湯:“具有調和營衛(wèi)氣血、調和脾胃陰陽、和解表里、疏利肝膽的功效,無論外感內傷均有機會使用”[8]

步驟 4 當s是偶數時,將邊ustu(s+1)(t-1)(s≤m-2, t=2,4,…,2n)染以顏色k+1。當s是奇數時,將邊ustu(s+1)(t-1)(s≤m-1, t=4,6,…,2n,2n+2)染以顏色k+2。

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因太少不和所致項背部疼痛時,可選用柴胡桂枝湯加減以疏利項背部氣機止痛,若患者兼有濕熱內蘊,則加以茵陳、鳳尾草、土茯苓等以清熱利濕,若兼有腎氣虧虛,則加淫羊藿、巴戟天等以補腎壯陽、強筋健骨。柴胡桂枝湯不僅治療在表之疼痛性疾病,亦可治療病位偏于在里之諸癥。

由于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臨證中常見因情志不暢引起各種厥陰經、少陽經病變患者,可用柴胡桂枝湯加減以治之。足厥陰肝經循喉嚨之后,臨證時見甲狀腺疾病患者屬肝郁脾虛,亦可用柴胡桂枝湯治之;足厥陰經挾胃,布脅肋,足少陽經過季脅,故柴胡桂枝湯又可用治各種肝膽、脾胃疾病,加減化裁,臨證療效佳。

柴胡桂枝湯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二者分別為少陽病、太陽病主方之一,司少陽太陽樞機開闔,相輔相成,邪在半表半里之間,開少陽、太陽兩座大門,給邪以出路;在臟聯(lián)系肝、脾,條達氣機,調和氣血生化周轉。其應用范圍甚廣,從外感到內傷雜病[9-11],凡屬太陽少陽不和者,均可用柴胡桂枝湯加減以調之。

參考文獻

[1] 王雪茜,劉曉倩,王冬,等. 王慶國運用《傷寒論》中“柴胡湯類方”證治經驗[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31(11):4553-4555.

[2] 鄭琴,魏韶鋒,熊文海,等. 川芎在治療頭痛中成藥中的組方應用分析[J].中草藥,2013,44(19):2777-2781.

[3]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20.

[4] 王洪圖.內經[M].2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61.

[5] 王慶國,劉燕華. 傷寒論詮解[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65.

[6] 劉渡舟. 傷寒論十四講[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38-139.

[7] 王慶國. 傷寒論選讀[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7:16.

[8] 劉渡舟,趙清理,黨炳瑞. 當代名家論經方用經方[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4:385-386.

[9] 張保國,劉慶芳.柴胡桂枝湯臨床新用[J].中成藥,2013,35(10):2245-2248.

[10] 劉穎,董振華. 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SAPHO綜合征2例[J]. 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2,5(1):60-62.

[11] 郝騰騰,吳煜,陶竺嬌,等.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癌性疼痛[J]. 中醫(yī)雜志,2015,56(12):1067-106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手過招》系列:頸椎病
產后病治驗李翰卿
蔡長福論骨空(三)骨空于第五椎
?營衛(wèi)失調,分三種情況(肖春宏老師)bin
名老中醫(yī)經驗整理)(三)
《傷寒論》少陽壞病入太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