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2021-04-13 15:39·詩道駿言
世事很吊詭,初衷與結(jié)果常常背離。比如禁書,越遭禁名氣會越大;比如逃名,越逃名可能越有名?,F(xiàn)代一作家,不想透露真名實姓,發(fā)表作品署曰“廢名”,意思是名字作廢了,不要什么名字,結(jié)果“廢名”就成了知名作家的名字。唐代一詩人,隱姓埋名,復(fù)出之后,改名劉叉,“叉”有好多含義,可以理解成交叉、分叉、叉子、叉號甚至某種不雅字詞的代碼,比如“傻叉”,總之怪怪的,不像個正經(jīng)人名,可這個不知所云的“叉”字偏偏成了中唐韓(愈)孟(郊)詩派中重要成員之一的劉某人的字號,即詩人劉叉!
詩俠 劉叉
劉叉來歷不明。據(jù)《李義山文集·卷四》記載:“右一人字叉,不知其所從來”,這個叫“叉”的人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然后介紹他的品性和經(jīng)歷:這人暴脾氣、重義節(jié),膀大腰圓,粗聲大氣。當初在河南鄭州、開封一帶混日子,常常出入市井,殺牛殺豬又殺狗外加禍害野鳥兒,凈干這些低賤粗野不文明的活兒。有一回,喝醉酒殺了人,事后隱姓埋名,逃往山東,過上了在逃嫌犯的生活。后來,趕上朝廷大赦天下,這才敢露頭冒泡兒,改名劉叉,而且開始讀書學(xué)習(xí),慢慢地還寫得一手好唐詩。真的重新做人了!不過,可能殺人潛逃的經(jīng)歷留下了后遺癥,也可能本性孤傲,他行為仍然古怪:不鳥權(quán)貴土豪,穿著破鞋子爛衣服,靠跟普通人討吃討喝過活。整個一唐代版的犀利哥。后來聽說,河南尹(省長)大詩人韓愈喜歡接納士人,就拖著破鞋沓拉沓拉去見韓愈,遞上代表作《冰柱》、《雪車》。韓愈愛才,就收留了他。
韓愈府中有一大撥詩人文士,孟郊、盧仝、樊宗師等等,大家常聚一起討論各種問題,免不了各種爭辯。劉叉跟大伙兒抬杠,杠不過,這地兒不呆了,負氣走人。走人就走吧,他走時還私拿了好幾斤韓愈的銀子;拿就拿吧,他還振振有詞:“這錢是你拍死人馬屁的'諛墓錢’,臭錢?。∧懔羲陕??還不如孝敬了我老劉!讓我喝兩杯得了?!北尘爸R:韓愈是當時文壇盟主,大手筆,達官權(quán)貴家死了人都喜歡請韓愈寫墓志碑文,因此韓愈賺不少潤筆(稿費)。韓愈說“劉君別走別走”,但怎么攔都攔不住。劉叉說韓愈的錢是“諛墓中人”所得,可能是半認真半開玩笑的,他拿了錢瀟灑地喝酒去了,把“諛墓”的壞名聲甩給了韓愈,給后世文科學(xué)者留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科研課題:韓退之果“諛墓”耶抑未“諛墓”耶?
劉叉跟孟郊關(guān)系很好,他寫詩贈孟郊,說“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也是好友之間的調(diào)笑之語,結(jié)果等于在文學(xué)史上給孟郊量身定制了個logo“酸寒孟夫子”。劉叉的厲害之處就在這兒,人狠話不多,一言傳千古。
劉叉人狠,詩也狠,有兩首小詩可窺端倪。第一首,
偶 書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說:太陽從東邊扶桑之地慢慢地冒出來,已經(jīng)有一丈多高。人世間哪有大不了的事兒,千事萬事都細小得如一根毛毛??墒强吹讲还降氖拢瓪饩蛠?,我還是這粗漢一條:咬牙切齒,哧碐哧碐反復(fù)地磨啊磨,磨損了胸中這萬古正義之刀!
一句話,路見不平忍不住就想拔刀干他!完全是一腔豪俠之氣。這首詩的妙處是:第一,起筆看似平常,像民歌“太陽出來照山坡”一樣,通俗易懂,但又蘊含著不凡的氣度,下一句補說“人間萬事細如毛”,和第一句共同勾勒出一個宏闊無邊的景象,詩人的博大胸襟、開闊眼界,完全顯現(xiàn)出來了。第二,既然萬事細如毛,任何事都不必在乎了吧?下句卻說,“野夫怒見不平處”,唯有“不平處”(不公平的事)卻讓“野夫”(詩人自況)憤怒不已,不能無動于衷,不能忽略不計。這是個轉(zhuǎn)折。第三,既然憤怒不已,接下來該干什么?殺心、殺心、殺心在慢慢的醞釀、發(fā)酵、喧騰。但是,卻沒有爆發(fā)。引而不發(fā),充滿了巨大的張力,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全詩可謂一波三折,俠氣測漏。
第二首,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
臨行瀉贈君,勿薄細碎仇。
題目交待很清楚,詩人自己有把小寶劍,姚秀才看上了,特喜歡,于是詩人把劍就送給他。唐人的風雅之處就在于,贈送禮物同時還要贈詩寄情抒懷。說:一條遠古而來的秋水閃閃發(fā)光,寒光無聲地在我手中流淌。分別在即,我把它傾瀉給姚君且有一言:不要拿它解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仇小怨,要干就干大事情!
朋友看上了自己的心愛之物,便毫不猶豫,慷慨相贈,夠義氣,豪爽!同時贈詩囑咐:別惹事兒,別惹小事兒哈。很鄭重,很爺們!依然是俠氣沛然。
劉叉當初飲酒殺人是什么原因,我們無法確知,但從他的另一首詩《烈士詠》猜測可能跟路見不平、行俠仗義有關(guān)。不過,經(jīng)過逃亡流浪的復(fù)雜經(jīng)歷,經(jīng)過學(xué)文習(xí)詩的自我磨煉,劉叉的俠膽剛腸似乎得到了升華,懂得了節(jié)制,懂得了崇尚大義。
劉叉,這個來歷不明的市井粗魯漢子,最終以奇特的名字、奇特的行為、奇特的理念、奇特的詩作,在中唐詩壇為自己掙得了一席之地,被后人譽為“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