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或許是最為鋪張浪費的季節(jié)。一到暑假,全球幾乎所有學校的教室、宿舍、體育館、實驗室都虛置不用。
世界各國為何寧愿虛耗成本,也要給學生放暑假?
重視孩子的休息價值
有時候我們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出發(fā)。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暑假的出現(xiàn)與農(nóng)業(yè)周期勞動有關。實際上,暑假并非農(nóng)業(yè)周期勞動的產(chǎn)物(春秋農(nóng)忙,夏天相對農(nóng)閑),而是標志著教育界人士開始有意識重視兒童的休息價值。
發(fā)展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美國教育家霍爾說:
兒童發(fā)展是對人類歷史的復演。比如:兒童喜歡追逐的游戲,這是遠古時代狩獵的復演;少年時期捕魚、爬樹、游泳、劃船,這是祖先生活的復演。
兒童的心底蘊藏著一種原始的氣質(zhì),涌動著一種對荒野的激情。盧梭、霍爾等西方教育家鼓勵給與兒童充足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走進森林、荒野和海濱自由活動、施展野性。
正因為“野蠻”是兒童的天性,所以需要帶領兒童走出學校,走向自然,讓天地喚醒兒童自身的稟賦。在這種自然教育思想啟蒙下,暑假的前身——夏令營——應運而生。
肯恩野營的傳奇歷史
夏令營起源于工業(yè)化、城市化較快的美國東北部??的说铱酥菀凰搅W校的校長肯恩發(fā)現(xiàn):與煙囪林立、悶熱難耐、過于擁擠的城市相比,他的學生似乎更熱愛到郊外活動。戶外運動和旅行,既讓學生親近自然,又鍛煉了肌肉,提高了意志力。
于是,肯恩于1861年夏天組織了一次為期兩周的戶外探險活動——“肯恩野營”。60名學生像印第安人一樣,搭建帳篷、釣魚、獨木舟、遠足。他們在山石嶙峋、人煙稀少的山間徒步了40英里。這是史料記載的第一次夏令營。
“肯恩野營”讓美國教育家從實證層面認識到,面對平淡無奇的學校生活,荒野帶給兒童的是一種牧歌式的愉悅,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一種有益于身心的生活。原始的森林、平靜的湖水和洶涌的河流,對兒童的滋養(yǎng)和教益,是學校教育難以替代的。
哈佛大學前校長愛略特說:“夏令營是美國在教育上給予的世界最有意義的事情”。
暑假是對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當時,美國還沒有暑假,學校教育貫穿全年?!翱隙饕盃I”的舉辦時間還屬于上課時間。夏令營在美國起源并蓬勃發(fā)展后,促使美國改革校歷,為夏令營的制度化提供時間保證。
19世紀末,美國教育改革家賀拉斯·曼在倡導公立學校運動過程中,改革校歷,在全世界首創(chuàng)暑假制度。
在賀拉斯·曼看來,暑假為兒童提供了一種獨特的“休息”方式。近代學校教育側重于知識傳授,卻缺乏對體能教育的重視。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體”,暑假的出現(xiàn)使學生可以利用這個閑暇時光離開城市,步入?yún)擦?,體驗自然,心智和大腦不僅得到充分放松,體格鍛煉和社會知識也能相應提高。通過暑假有意識的休息,是對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
在大自然缺席的環(huán)境中,兒童的身體感官得不到自由舒展,大腦卻被過度開發(fā)。人類智力似乎得到空前發(fā)展,但這種身心的不合拍束縛了創(chuàng)造力,智力的發(fā)展由于身體和感官的缺席變得蒼白。
給孩子有趣的人生
我國近代的暑假制度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最早對暑假進行明文規(guī)定的是1901年袁世凱組織制定的《山東大學堂章程》。我們引入暑假制度的初衷是為了遵從天性、回歸自然,讓學生休息。
暑假本質(zhì)上是一種自然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但如今,很多家長會選擇在孩子暑假時送他們?nèi)ド涎a習班,或者關在家里做作業(yè)。這樣一來,暑假和學期失去了本質(zhì)區(qū)別,孩子看似多學了知識,卻失去了自然與閑暇的滋養(yǎng);看似增長了智力,卻錯失了健全身心的良機。
知識的學習是終生的,但孩子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卻僅有那么幾年。在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獲得的健康人格和體魄,是孩子今后成功的基礎和一生幸福的保證,這遠比短期內(nèi)應試知識的強化要有意義。
奧巴馬的母親曾對奧巴馬說:我給了你有趣的人生,除此之外什么都沒有。愿將此話與各位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