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鐵軌,通往未知,火車,本來就很浪漫。
從北到南,山色水聲,火車的一聲長鳴里,有著我們對遠方的心動。古老的路途,承載著歷史,也暗涌著回憶,那里,或許應該有我們的印跡。
阿爾山站,是白阿線的終點站,建于1937年,是日本關(guān)東軍駐扎時期的產(chǎn)物,至今仍保存完好。夕陽下火車進站之時,像是進入了一個瑞士的鄉(xiāng)間小鎮(zhèn),明麗、溫暖,有著戰(zhàn)火的滄桑,也有著歷史的變遷。
碧色寨,是中國最早的火車站之一,有著百年的歷史。磚紅、暖黃、聯(lián)排建筑有著濃郁的法式風情,這里曾吸引了13個國家的美女、富商聚焦于此,繁華景象一時盛極。而眼下的荒廢破落,卻在恍惚之中,給人一種時空錯落感,像是在講述遙遠的故事。
青島站,始建于1899年,距離海岸線僅300米,有著純粹的德國文藝復興風格。據(jù)說,青島站的設計師錫樂巴將他記憶中的德國教堂原封不動地搬到了青島。一百多年間,車站鐘樓上的時鐘一刻不停地記錄了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們,承載了一個城市的歷史。
亞布力南站,是我國首個滑雪場火車站。外觀如夢幻城堡的歐式哥特建筑,冬日里積雪反射陽光,整座站舍晶瑩透亮,火車呼嘯而至,闖入了這童話世界的秘境里?;疖嚨酱?,游人仿佛置身于冰雪荒原里拔地而起的美麗城堡中,滿心驚喜。
旅順站,是俄始建、日續(xù)建的一座歷史感濃重的典型建筑,至今仍詩情畫意地立在旅順口。這里曾開出了中國首列國際列車,夕陽下的旅順站,作為歷史的知情者,像一本繪滿故事的畫冊,講述著舊時光里形形色色的故事和傳說。
橫道河子是一座百年古鎮(zhèn),一百年前,俄羅斯人在這里留下太多印記,包括中東鐵路遺址。雙層白色站樓,兩座磚紅色塔樓立在兩旁,有著典型的俄羅斯建筑藝術(shù)風格。這座西洋畫般的小站,在這樂園一樣的小鎮(zhèn)上扮演著驚艷過客的角色。
吉林西站,過去叫做黃旗屯站,是由著名建筑設計師林徽因女士和丈夫梁思成先生共同主持設計審定而成。大型的哥特式尖屋頂建筑,站舍呈一只臥坐的雄獅狀,寓意國人雄獅初醒。當年的地磚,包括窗戶和門,連門上的鐵把手和把手上的小墜兒都還在。端莊典雅的氣質(zhì)中流動著濃郁的滿族風情。
青龍橋是修筑京張鐵路時的至難關(guān)口,詹天佑用一個巧妙的“人字形”設計,解決了地勢險峻的難題。中國的鐵路才能由此越通越遠。世事變遷,青龍橋站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鐵路人行走至今,老站邊上的詹天佑塑像更像是鐵路的守護神,庇佑著這座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歷史的火車站。
大智門火車站,現(xiàn)今已經(jīng)被稱作歷史的遺跡,在車流不息的京漢大道上,大智門火車站成了老漢口的地標式建筑。絕美而孤立的車站原址,蘊藏著歲月與滄桑,被人們完整地保存下來。曾經(jīng)繁華的城市中心,滿載著城市記憶與榮光,將興起一座全新的藝術(shù)中心。
《情深深雨蒙蒙》里那個離別的車站真實的存在于南京,朱自清《背影》里父親艱難翻過站臺的情節(jié)也在這里發(fā)生。影視、文學,讓浦口站,與濃濃的民國情愫、暖暖親情相連。這里存過無數(shù)動人的情感,如今卻落得人去空場的境地。浦口的戲落幕了,而空寂無聲的鐵軌卻在講述著它未完的故事。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創(chuàng),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