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智慧、汗水、血淚澆鑄的長城,不僅創(chuàng)造了建筑學(xué)上的奇跡,更在歷史、人文等方面給中華民族書寫了重要的一頁。如今,在歷史的風(fēng)雨中它已失去了以前的容貌,城樓保存完整的不多,大都只有四壁頹墻,遍地雜草。斷磚、碎石沿著沿著墻壁內(nèi)外散亂分布著。而連結(jié)兩個城樓間的城墻更是殘缺不全,被千年的風(fēng)吹日曬而侵蝕的難以辨認以前的模樣,依稀看見的是不全的青石堆砌的墻壁,早已高低不齊,中間的城道更是看不到城磚的痕跡,只是在茂密的草叢中看到一條隱約的小路。保護長城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wù)。
1月31日在中央電視臺《越戰(zhàn)越勇》節(jié)目中看到城子峪長城保護者張鶴珊講述他義務(wù)守護長城40年的故事,使我非常感動。包括以前看到的長城保護倡導(dǎo)者和踐行者威廉·林賽的故事,都讓人感慨頗多。保護長城就是保護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希望通過拍照長城、清理長城等這些力所能及的方式,向朋友們宣傳長城的偉大和壯美,讓朋友們看到長城的滄桑變化。通過這種方式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而使更多的朋友自覺地去保護她。
以下為朋友們介紹112號至120號敵臺。數(shù)據(jù)大部分來源方志出版社《秦皇島長城》(2002年版)和筆者現(xiàn)場勘察,因測量疏忽、數(shù)據(jù)失誤和時間久遠、歲月侵蝕,數(shù)據(jù)有不準確之處。有些筆者現(xiàn)場測量進行了更正,有些未做具體測量,僅供參考。若做研究之用,還需進一步現(xiàn)場實際測量。
112號臺,敵臺,基本完整。
位于廟山口村東北。坐標119°45′16″E,40°8′11″N。臺基為二層石灰?guī)r條石壘砌,高0.7米,上筑城磚樓體,通高8米,臺面長10.7米,寬9.5米。中層樓體為東西向3車棚券室,南北向3拱券通道。券室長7.5米,寬2.1米,高3.5米;樓梯設(shè)在西中窗兩側(cè),由南北分上頂層。梯口寬0.7米,階梯高0.33米,13級磚階已磨平。外形南北墻中間各開1門,東、西各開3窗,北門兩側(cè)各開1窗,南門北側(cè)開1窗,南門東側(cè)因長城連接無窗。券門寬0.75米,高1.75米,券窗寬0.68米,高0.8米。頂層樓櫓已圮,四周垛口墻大部分被毀。北墻西側(cè)存1滴水石槽,西北角券室白灰抹痕依舊。在此臺北20米處,有早期建筑的石砌實心敵臺殘痕,殘高約1.5米。111號臺至112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寬約3米,高1米~2米。此臺俗稱平樓。
112號臺北側(cè)
112號臺西側(cè)
112號臺南側(cè)
112號臺西北券室白灰抹跡
112號臺內(nèi)部磚階
112號臺頂層垛口
112號臺北30米早期石臺
112號臺北長城斷面
113號臺,敵臺,基本完整。
位于夕陽口村東。坐標119°45′22″E,40°8′23″N。臺基為4至8層花崗巖條石壘砌。上砌城磚樓體,通高9米,面積為長9.3米,寬9.3米。中層樓體為南北向2車棚券室,東西向1拱券通道。券室長7.3米,寬3.1米,高4米以上。樓梯在西門兩側(cè),由南北向分上后再合二為上頂層。梯口寬0.7米,階梯高0.33米,尚存13級石階。外形西墻中間開1門,距地面5米余,門上方兩側(cè)各開1窗,東、南、北三面各開2窗。券門寬0.75米,高1.75米,券窗寬0.68米,高0.8米。頂層樓櫓已毀,四周垛口殘存高0.5米至1.5米,四面箭孔大部完好。112號敵臺至113號敵臺間的長城為石筑,長城寬4米,高約2米。在112號敵臺北30米處有一段城墻已圮,從斷面處能看到后期長城的痕跡。早期長城內(nèi)墻平整,用石灰勾縫,外砌大塊山石。此臺俗稱南高樓、天樓。
113號臺西側(cè)南側(cè)
113號臺北側(cè)
113號臺北側(cè)
113號臺內(nèi)部券室
113號臺內(nèi)部券窗
113號臺頂層垛口
114號臺,敵臺,基本完整。
位于夕陽口村東。坐標119°45′22″E,40°8′25″N。臺基為二至五層花崗巖條石壘砌,臺基高0.7米~1.6米不等,上砌城磚樓體,通高6米,面積為長9.3米,寬9.3米。中層樓體為南北向2車棚券室,東西向1拱券通道。券室長7.3米,寬3.1米,高3.5米,通道進深1.2米,寬1.2米,高1.75米。券室正中存放一石臼。樓梯設(shè)在西墻中間門上方,由南北向分上后再合二為上頂層。梯口寬0.65米,階梯高0.33米,尚存13級臺階。外形西墻中間開1門,券門上方兩側(cè)各開1窗,東、南、北三面各開2窗。券門寬0.75米,高1.7米,券窗寬0.65米,高0.75米。頂層樓櫓已毀,四周垛口墻亦無存。《秦皇島長城》記載:此樓北80米處山坡上,有一當(dāng)年修筑長城時的采石場遺址,現(xiàn)殘存數(shù)塊成品或半成品條石,筆者未曾發(fā)現(xiàn)。但在此樓北至115號臺的山腳、長城西側(cè)3米處發(fā)現(xiàn)敵臺遺跡,此臺無編號,存二層條石,二層磚筑。從以往敵臺分布和軍事角度分析,此處山凹處應(yīng)有一敵臺防御,此臺位于內(nèi)側(cè),應(yīng)更為重要,也許城磚被人為拆除。113號臺至114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長城寬2米,高1.5米不等。
114號臺南側(cè)
114號臺西側(cè)
114號臺東側(cè)
114號臺券室
114號臺內(nèi)石臼
114號臺門閂插槽
114號臺至115號臺下行長城
114號臺至115號臺長城垛口
114號臺北長城西側(cè)石臺
115號臺,敵臺,大部毀壞。
位于夕陽口村東山凹。坐標119°45′49″E,40°9′8″N。臺基為七層花崗巖條石壘砌,高2.2米,上砌城磚樓體,通高7米,面積為長9.3米,寬9.3米。中層樓體大部倒塌,東、西墻已全圮。樓體結(jié)構(gòu)為南北向2車棚券室,東西向1拱券通道。券室長7.3米,寬3.1米,高3.8米,通道進深1.2米,寬1米,高1.75米。114號臺至115號臺間的長城為條石基座加磚筑,由山峰下行,保存基本完好,有一段長城垛口墻及射孔完整無損。
115號臺已毀的券室
115號臺至116號臺上行的長城
115號臺至116號臺山頂向西拐角
由115號至116號臺長城拐角回望115及114號臺
116號臺,烽火臺,基本完整。
位于夕陽口村北。坐標119°45′18″E,40°8′43″N。臺基為六層石灰?guī)r條石壘砌,高1.9米,上砌城磚實心臺體。外形西側(cè)開1門,進門向南5級石階,再向東8級石階上頂層。通高7米,面積為長8米,寬8米。115-116號臺長城為條石基座加磚筑,由山凹上行,至山頂向西,有90度轉(zhuǎn)彎。
117號臺,敵臺,完整。
位于夕陽口村東北。坐標119°45′16″E,40°8′49″N。臺基為六層花崗巖條石壘砌,臺基高1.9米,上砌城磚樓體,通高7米,面積為長10米,寬8米。中層樓體為南北向3車棚券室,東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長6米,寬度1.25、1.45米不等,高3.7米,通道寬1.30、1.40、1.46米不等,高1.7米。券室內(nèi)鋪地方磚保存完好。樓梯設(shè)在靠西墻中窗戶上方,由南北向分上頂層。梯口寬0.85米,階梯高0.33米,尚存13級石階。外形西北墻中間開1門,門兩邊各開1窗,東、西墻上各開3窗。券門寬0.75米,高1.75米,券窗寬0.67米,高0.8米。門框券臉石上刻有卷草紋,兩旁立柱上刻有盆栽牡丹。頂層樓櫓已殘破,長6米,寬4米,東、南側(cè)殘高2-3米,西、北側(cè)殘高1米。116號臺至117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城墻寬約3米,高1米~1.5米。
117號臺門框券臉石上刻有卷草紋,兩旁立柱上刻有盆栽牡丹。
117號臺券室和通道內(nèi)鋪地方磚保存完好。
117號臺通道
117號臺頂層樓櫓已殘破,長6米,寬4米,東、南側(cè)殘高2-3米,西、北側(cè)殘高1米。
X號臺,黃土嶺烽風(fēng)臺,大部毀壞。
此臺未編號,位于夕陽口村東。坐標119°46′13″E,40°9′8″N。距118號臺約30米。臺基高約7米,長8米,寬8米,磚筑,南端開一小門,進門后東拐5級石階,再往北拐,頂層被毀,僅存東側(cè)、南側(cè)墻體。X號臺東南角墻體內(nèi)建筑木架。
黃土嶺烽風(fēng)臺南側(cè)
黃土嶺烽風(fēng)臺東南角墻體內(nèi)建筑木架。
黃土嶺烽風(fēng)臺西側(cè)
黃土嶺烽風(fēng)臺西北側(cè)
118號臺,敵臺,完整。
位于黃土嶺村東南。臺基東為六層(西為二層)花崗巖條石壘砌,上砌城磚樓體,面積為長10.3米,寬8.7米。中層樓體為南北向3車棚券室,東西向3拱券通道。券室長8.7米,高3.8米,通道進深1.2米,寬1米,高1.7米。樓梯設(shè)在西墻門上方,由南北向分上后再合二為上頂層。梯口寬0.9米,階梯高0.33米,尚存13級臺階。外形西墻中間開1門,門兩側(cè)各開1券窗,東、南、北三面各開3窗。券門寬0.76米,高1.75米,券窗寬0.65米,高0.8米。頂層樓櫓稍殘,南北長6米,東西寬4米,東南殘墻高3米。東墻中開1門,門高1.75米,寬0.75米。117號臺至118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石上鋪3層城磚,基本完好,長城寬約3米,高約2.5米。
118號臺西側(cè)
118號臺北側(cè)
118號臺頂層樓櫓,東墻中開1門
118號臺西北券室內(nèi)的白灰抹跡
118號臺至119號臺的石長城上鋪3層城磚
119號臺,敵臺,全毀。
位于黃土嶺村東。坐標119°44′59″E,40°9′9″N。臺基為三層花崗巖條石壘砌,高1米,上砌城磚樓體,通高6米,面積為長10.5米,寬10.5米。中層樓體結(jié)構(gòu)為南北向3車棚券室,東西向3拱券通道。大部被毀。此樓突出墻東,西側(cè)開1券門,東、南、北各開7券窗。與杜城子140號臺券窗基本相同。118號臺至119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保存較好,長城寬約3米,高約2.5米。
119號臺西側(cè)
119號臺北側(cè)
119號臺至120號臺間的長城為石筑和磚筑
119號臺至120號臺長城有石筑包磚
120號臺,敵臺,全毀。
坐標119°46′13″E,40°9′8″N。位于黃土嶺村東山凹處的北坡。臺基大部分埋于倒塌的樓體下部,殘存南側(cè)磚樓體高約3米,樓體依稀可辨為3券室3通道。臺東20米處,有一段早期的石筑長城,約40米長。臺西30米外,有早期石臺遺址。119號臺至120號臺間的長城石筑包磚,部分斷裂,可見磚內(nèi)石筑墻體。南北走向。長城寬約4米,高3米,約有1/3段保存較好。
120號臺東側(cè)
120號臺東20米處有一段早期的石筑長城,約40米長。
120號臺至121號臺間長城
120號臺遠望121、122、123號臺
聽聽別人的故事,看看別處的風(fēng)景。
歡迎您把戶外攻略、游記、故事、美景、感悟或是生活隨筆、詩歌散文、圖片視頻等分享到快樂蝸牛休閑戶外公眾號。
做個快樂的蝸牛,讓時光慢下來,讓世界停下來,我們的目標不是終點,路上的風(fēng)景才最美麗......
真誠地希望與您攜手并肩,一路同行,共同分擔(dān)戶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共同分享戶外的風(fēng)和日麗。
快樂蝸牛休閑戶外誠摯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