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一路成長為全世界最著名的投資者,他的雄心壯志源自于少年時代——那時候他就在忙著賺錢,不過還曾一度淪為天不怕地不怕的商店扒手。英國《金融時報》獨家摘錄了巴菲特授權自傳《雪球》(The Snowball)中的兩個部分,在第一部分,該書作者艾麗絲.施羅德(Alice Schroeder)講述了這位大亨成名前的故事。
沃倫.巴菲特有生以來第一次賺錢,是靠推銷整包的口香糖。而從他開始推銷的第一天起——那時候他才6歲——在對待客戶方面他就表現(xiàn)出了一種不屈不撓的態(tài)度,從中頗能看出他日后的行事風格。
“我有這么一個綠色的小托盤,上面分成五個不同的部分。我非??隙ǎ@是伊迪姑媽送給我的。它能裝五種不同牌子的口香糖:黃箭(Juicy Fruit)、白箭(Spearmint)和綠箭(Doublemint)等等。我會從祖父那里買來整包的口香糖,然后在附近地區(qū)挨家挨戶地推銷。我通常在傍晚干這個,多數(shù)情況下如此。”“我記得有位弗吉尼亞?麥考伯利(Virginia Macoubrie)女士對我說,‘給我來一片黃箭。'我答道,‘我們不拆開來賣的'——我的意思是,我有我自己的原則。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麥考伯利太太說她想買一片口香糖。不行,只能整包賣,一包五片。每包是5美分,而她想給我1美分買一片。”做成一筆生意對他頗具誘惑力,但尚不足以讓他改變主意。如果他賣給麥考伯利太太一片口香糖,就剩下了四片口香糖要賣給別人,相對于這帶來的麻煩和風險,這么做不值得。賣出每一包口香糖,他能賺到2美分。他會把這些沉甸甸的硬幣攥在手中。在日后那個金錢堆成的“雪球”中,它們成為了最初的幾片“雪花”。
沃倫愿意拆開賣的是可口可樂(Coca- Cola),箱子是紅色的,在夏天的晚上,他會挨家挨戶地兜售。他堅持在家庭度假期間推銷可口可樂,目標是艾奧瓦州歐克博奇湖(Lake Okoboji)湖畔曬日光浴的游客。賣汽水比口香糖更賺錢:他賣出6瓶汽水能掙到5美分,并把這些硬幣驕傲地塞進掛在腰帶上的荷包里——這是一個棒球風格、鍍鎳的荷包。他挨家挨戶地叫賣《星期六晚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和《自由》(Liberty)雜志時,也帶著這個荷包。
這個荷包讓他覺得自己很專業(yè)。它象征著銷售中沃倫最喜愛的事情:收集。盡管他這時候也收集瓶蓋、錢幣和郵票,但他主要收集的還是現(xiàn)金。他把自己的這些硬幣放入家中的一個抽屜,有時把它們和自己年滿6歲時父親給他的20美元存在一起——這些都記錄在一個栗色的存折上,那是他第一個銀行賬戶。
到了他9歲或10歲的時候,他與好友斯圖.埃里克森(Stu Erickson)在榆木公園(Elmwood Park)球場兜售用過的高爾夫球——直到他們被人舉報,并被警察趕了出去。然而,當警察通知沃倫的父母時,霍華德(Howard)和萊拉(Leila)倒并不擔心。他們只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雄心勃勃。據(jù)沃倫的姐妹羅伯塔(伯蒂)(Roberta (Bertie))和桃瑞絲(Doris)講,作為巴菲特夫婦早熟的獨子,沃掄頭上有一把“保護傘”,逃避了很多懲罰。
10歲那年,他得到了一份工作:在奧馬哈大學(University of Omaha)橄欖球賽上賣花生和爆米花。他在看臺上穿行,邊走邊吆喝,“花生,爆米花,才賣5美分,只賣5美分,快來買啦!”當時1940美國總統(tǒng)大選正在進行之中,他收集到了許多支持共和黨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Wendell Willkie)和查爾斯?麥克納里(Charles McNary)的徽章,并把它們別在自己的襯衫上。他最喜歡的一句口號是“華盛頓(Washington,第一任美國總統(tǒng))不會這么做,克利夫蘭(Cleveland,第22、24任總統(tǒng))不能這么做,羅斯福(Roosevelt,第32任總統(tǒng),連任四屆)不應這么做,”——這指的是在巴菲特夫婦看來無法容忍的事情: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DR)決定競選第三任期。盡管當時美國憲法中沒有總統(tǒng)任期方面的限制,但直到今天,美國人一直抵制那種“帝王式總統(tǒng)”(imperial President)的觀念?;羧A德覺得羅斯福就是個嘩眾取寵的專制君主。一想到羅斯福還要再執(zhí)政四年,他幾乎要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