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小升初、中考和高考的迫近,老師和同學們可能已經(jīng)早早地進入了總復習的狀態(tài)。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人的復習方法可能大相徑庭,有些同學尋找更多、更新、更難的題目解答練習,有些同學翻看過去的試卷和錯題本,還有些同學把題目放到一邊,回歸到書本當中。
我們暫且不去評判這些方法的優(yōu)劣,畢竟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一點我想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那就是數(shù)學課本的重要性。
數(shù)學備戰(zhàn),方法很重要,學會正確地讀數(shù)學課本,能夠讓自己在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畢竟,所有的題目都來源于書本的知識,如果數(shù)學書上的知識學得不扎實,學習起來肯定效果不佳。
第一步:“看”課本
大家都用同樣的數(shù)學書,為什么一輪過去,有些人已經(jīng)掌握了知識的框架脈絡和聯(lián)系區(qū)分,有些人卻還是一頭霧水、甚至一片空白呢?
這提醒我們第一點:看數(shù)學課本時,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囫圇吞棗,敷衍了事。我們看書的目的是為了徹底理解、學通知識,不是為了看而看。
很多同學在學習或復習其它科目的時候會有一個感受:教科書上字體加粗的句子是重點。其實數(shù)學也一樣,因為這些加粗的字體往往就是知識點,也就是重點。我們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定義、性質、定理、公理和公式都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知識,是我們解所有數(shù)學題的終極武器。
可能有人會問,可是書上有好幾百個公式,哪怕把書看上10遍也記不下來呀。
這提醒我們第二點:看數(shù)學課本時,除了定義和性質外,我們更要仔細閱讀理解公式、公理和定理的推導過程。知道知識是怎么來的,與其它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們還需要死記硬背這些公式嗎?根本不需要。
這也是為什么數(shù)學特級教師可以在3天半內讓學生學完高中的118個公式(回復“174”查看《數(shù)學特級教師,3天半學完118個公式》)。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真實有效的方法。知識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像樹葉的脈絡一樣層次分明。如果我們可以追根溯源,一片一片地學,會比零零散散地學快得多。
有位同學高考前把數(shù)學課本看了6遍,他說每一遍看都有不同的重點,都有新的收獲。
第二步:“做”練習
第二步往往會被很多同學忽略,就那是動筆做課后的練習。
我們經(jīng)常性的做法是買了很多教輔教參,學完一個知識之后拼命做上面的題目,卻往往把課本后面的練習棄之不顧,或者是覺得課后練習太簡單,不屑一顧。
這樣的做法完全是本末倒置、大錯特錯的。
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專家們千挑萬選課后習題,為的就是通過這些題目讓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本內的知識。我們并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我們要通過課后的練習鞏固和溫習對應的知識串,提升我們的歸納總結能力。這才是我們做題的目的。
例如勾股定理,非常簡單,只有一個公式。但我們真的明白它的來龍去脈、使用條件了嗎?明白它的正逆運用了嗎?有哪些題目一看就能用勾股定理?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課后的練習和書本的知識一起總結。
第三步:“記”筆記
在讀數(shù)學課本的過程中,記筆記是幫助我們進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每一遍讀都可以針對不同的重點做一些符號和標記。例如第一遍讀的時候,可以針對不理解的定義和公式,或者是推導;第二遍的時候,在第一遍的基礎上看自己是否已經(jīng)理解原來不明白的地方;第三、第四遍,則可以考察課后的練習與知識如何一一對應,哪些題目是知識的綜合運用等……
對于自己不懂、不會、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重點標記。很多人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太懂也沒關系,說不定不考呢!但往往事與愿違,考試時這些地方會成為我們的致命丟分點。
另一個復習中的通病是,大家看到會做的題就歡天喜地去做,不會的題就丟到一邊。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無用功,到頭來,不會的還是不會。記筆記也是督促自己在這方面進行有效的突破,這樣才會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