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對待孩子了!十幾歲的人了,打也打不得,罵也不管用。
供他吃喝上學,養(yǎng)了十幾年倒像是養(yǎng)了個仇人似的,整天不言不語的,跟他說話也沒個好臉,不知道他整天在想什么??粗@樣,我自己難受得不行,他倒好,天天就想著和同學朋友聊天玩鬧,根本不知道體諒父母。唉!這年頭做父母怎么這么難呢?”
毎天,有很多熱線電話打進來,平均毎三個熱線電話就會有一個來自父母的電話發(fā)出類似的牢騷。
青少年時期的問題大同小異,替如叛逆、不聽話、追星、早戀、學習成績不理想等等,最后父母都會哀嘆一聲“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們怎么了,不知道他們都在想些什么。”他們相信熱線電話能夠給他們辦法,所以都在電話中苦苦哀求想要得到能夠藥到病除的“妙招',按圖索驥地按照專家的建議教育孩子,以解決問題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
我們非常理解眾多家長這種迫切的心理,但是很多時侯即使是資深的青春期教育專家也不能手把手教你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所做的是:啟發(fā)家長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多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和考慮問題,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平等對話、交流。
于是就有家長問:“那你說怎么和孩子溝通呢?他現(xiàn)在連話都不和我說,說不了三句話就會吵起來!”他們希望專家能夠支招,就像煮餃子鍋里放點鹽這樣的小竅門,比如給孩子吃他最喜歡吃的肯德基,給他買他一直想要的最新款手機,或者說一個固定句型等等這樣簡單易行的方以此打開和孩子的溝通之門,讓孩子心甘情思地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讓孩子能夠播然醒悟立志考上淸華北大。但事實沒那么簡單,親子之間的信任、依賴關(guān)系不是通過禮物、金錢就能收買到的,是需要父母一點點積攢而來的。
事實證明,親子關(guān)系良好的家庭中的孩子到了靑春期各種問題相對也要少得多。當然這并不是說和父母溝通很好的孩子會對父母無所不談,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私密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說是孩子長大成人的標志。
只是在擁有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能夠更平穩(wěn)、順利地度過青春期,人格的塑造和良好關(guān)系的建立有助于將來孩子成人后的身心發(fā)展。親子關(guān)系和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一樣,所有適用于人際關(guān)系的規(guī)則同樣適用于親子關(guān)系。
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同樣需要創(chuàng)造,因為毎天的朝夕相處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間完全沒有距離,幼年期的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是完全相融的;當青春期孩子獨立意識覺醒的時候,他們需要從父母的關(guān)系中掙脫出來,希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父母往往不能適應孩子的這種變化,按固有做法去做,結(jié)果很多矛盾乃至孩子的很多問題都由此產(chǎn)生。如果父母能夠換種方式,對待孩子像對待“客人”一樣,很多問題就可以自然消除。
不妨把孩子當'客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呆在家里,孩子遲早會離開父母的原生家庭,開始獨立成長,組建新的家庭。孩子離開父母的年齡一般在18歲左右,也就是說孩子在父母家做客的時間大概只有18年,今生今世與孩子一起生活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不妨把孩子當成客人。
當我們能夠以待客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的時候,就會在斥責孩子時有一點顧慮,把有可能脫口而出的傷害“客人“的話仔細琢磨一下;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qū)捜菀恍?不對“客人”要求太高,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是孩子;在處理矛盾的時候客氣一些,多詢問“客人”的意見,多理解“客人”的立場,人與人都會有誤會、有摩擦,不會因為有血緣關(guān)系就不存在矛盾,重要的在于如何解決;在孩子情緒起伏不定的時侯大度一些,不與“客人”計較爭吵,誰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侯。
其次,關(guān)系重于教育,教育的方式、態(tài)度大于教育的內(nèi)容。不管父母知識水平、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如何,不管父母掌握了多少教育孩子的理念,都需要學會與孩子保持有距離、有分寸的“待客之道”,建立一種相對自由、和諧,彼此相互尊重的關(guān)系。
在人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內(nèi)容只占交流中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交流的方式、態(tài)度。在以“客氣”的態(tài)度對待對方時,會讓對方感覺到被尊重、被需要,這種溝通交流的方式不會因為對方是孩子而有所不同。
不妨抽空坐下來,聽孩子說說他們感興趣的事,比如影視體壇明星、網(wǎng)絡游戲等等,這些東西之所以能夠被青少年所喜歡,一定是能夠滿足孩子們某方面的心理需求,這也是家長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徑。對孩子喜歡的東西保持興趣,是一種對孩子欣賞的態(tài)度,即便是成人也喜歡那些興趣相投的人。
如果有人總是對別人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批判,或表現(xiàn)出一臉的不屑,一定會讓人避而遠之。不必急著對孩子進行價值判斷,而是聽其充分表達自己還略顯幼稚的思想,有心的父母也一定會吃驚于孩子逐漸成熟的思維和價值判斷。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提醞孩子正視現(xiàn)實社會的規(guī)則:“你可以保留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但是需要按照現(xiàn)實社會的規(guī)則處世為人?!?/span>
第三,父母要理清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當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時間表一下子被打亂了,毎天什么時間做什么都要圍繞孩子進行;但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父母和孩子的時間表需要分開。
這種區(qū)分不僅僅是時間上的,更多的是父母需要明白:哪些是父母應該為孩子做的,郵些是孩子應該自己承擔的。比如,當一個母親抱著10個月大的嬰兒撒尿被認為是正常的,如果是個16歲的少年,則一定會被人認為這個孩子大腦或身體有問題。
所以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需要逐漸從孩子的曰常生活中抽身出來,注意力逐漸從孩子身上轉(zhuǎn)回到自己身上。
我們只需要留著一只眼睛觀察孩子,在其感到迷茫的時候聽他們訴說,并給予指點;其他的時候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學會用各種方式比如健身、工作、交際來填滿自己的時間表,而不是毎天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琢磨孩子毎一個細微的變化。要做好思想準備,明白孩子只是暫時住在這家里的“客人”,遲早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