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是一種病,必須治!
有輕微“強迫癥”的人可能會讓家里變得更干凈整潔,或者更有安全感,讓人更舒心....但是有“嚴重強迫癥”的人,他們眼里的世界就再也不美好啦!
來看看強迫癥的日常生活:
亂了就整,臟了就擦,否則一整天心塞......
▼
做事按著步驟來,亂了想去死...
▼
衣物分門別類、安妥有當
強迫證的人,每天一定要清除后臺運行的軟件
▼
強迫癥的人,甚至會把飯菜擺放的整齊
▼
像這種,敲門都得敲三次才爽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
據(jù)說這張動圖,百分之90的強迫癥看了都要奔潰
(我不是故意的)
▼
當媽后,有強迫癥的更“強”了,沒強迫癥的也漸漸有了
對孩子是一萬個“不放心”:
一會摸摸手,一會摸摸頭,
擔心孩子是否穿暖或受涼。
▼
孩子必須在自己的視線內(nèi),
否則內(nèi)心不安和焦躁。
▼
每天必做功課便是觀察寶寶的“大便顏色”,
從“屎”中絕對能看出健康或不健康的信號。
見不得孩子身上有洞的地方太“臟”
▼
強迫自己每天定點睡覺
▼
“強迫癥”稍有不當:會致命
“強迫癥”犯了,必須得治。心理抓狂、各種凌亂倒也還算“輕”,嚴重起來的會要命!
比如下面幾例:
何潔兒子幫忙擺鞋 越擺越亂逼死強迫癥
何潔曬出大兒子七寶的六連拍,只見兒子在幫何潔擺鞋,本來齊齊整整的鞋子經(jīng)他一擺,反倒更亂了。何潔寫道:“一個強迫癥的媽教育出來的強迫癥兒子,你們弄的都不整齊,我弄的最整齊。”這種體會,我也感同身受啊,因為我也是強迫癥的媽媽!?。?!
母親強迫癥發(fā)作“嫌棄”3歲兒子臟將其打死
下面這個新聞可能大家都知道:
話說張媽媽在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意識到,自己的精神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但是并沒有太在意。直到有一天,看到小兒子觸碰到了臟物,誘發(fā)了張某強迫癥發(fā)作,于是她拿起一根撓癢用的小竹竿,對孩子進行了抽打。打完后,強迫癥還未停止,她居然將孩子的手和腳用膠帶和繩子綁起來,然后就把孩子留在床上,自己離開了房間。
到第二天晚上8點左右,張媽媽再去看房間里的兒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的四肢已經(jīng)僵硬,全身冰涼,親戚趕到時,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死亡。張媽媽后悔也來不及了。
可憐的小寶貝竟然因媽媽的強迫癥發(fā)作而喪命,強迫癥真是太可怕了!很多人不解,“這是強迫癥還是神經(jīng)病???”,答案就是“強迫癥”這是強迫癥發(fā)作升級到“變態(tài)級別”的強迫癥!
許多麻麻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問題毫無意義,卻無論如何也停不下來,而且越想抵制便越緊張、痛苦。更多的麻麻只意識到強迫癥只不過是一種壞習慣,還沒上升到“病”的層次,不需要治。
但是當寶寶開心地趴在地板上畫畫,
你卻擔心地板會不會弄臟,
甚至關注到排列不整齊的畫筆;
幫寶寶換尿不濕,你要洗手十幾遍;
帶寶寶去公園玩,心里卻在擔心家里門沒鎖
......
孩子許多的美好你卻因為“強迫”而無心欣賞。
那么,強迫癥麻麻應該怎么辦呢?
1
如何整治“強迫癥”:一個“15分鐘法則”
美國精神病學會給出了一個“15分鐘法則”:當出現(xiàn)強迫想法后,麻麻不妨努力將強迫行為的發(fā)生推遲至少15分鐘。比如洗手,當你洗了一遍又想洗手時,不妨先問自己:“且慢,我真的需要再洗手嗎”,過5分鐘后,再告訴自己“我沒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沒那么臟”,再過5分鐘后,告訴自己“這是強迫癥在作祟”,最后5分鐘可以試著轉(zhuǎn)移注意力。
2
要保持良好地心態(tài),學會放松
過于緊張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大腦進入強迫思維的死循環(huán),盡量松弛地看待自己容易產(chǎn)生強迫的領域。運動是最好的身體放松法,全身心投入到運動中去,讓整個身體活躍起來,大腦也會多分泌“愉快素”,一次大汗淋漓的跑步結束后,你或許更能發(fā)現(xiàn)這世界的美好。
3
接受不完美
對于不觸及原則的細節(jié)問題,麻麻可以讓自己更隨意一些。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在細節(jié)方面的寬容度,比如在熊孩子搗蛋后的“臟、差、亂”房間呆幾天,要知道,不夠干凈,有些凌亂,并不會毀掉你的人生。
孩子在懵懂時無法拒絕你的“強迫”,可長大了面對麻麻的強迫可能就實在憋不住啦!所以有強迫癥的麻麻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千萬不要放棄治療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