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喵爺,謝謝喵群的小伙伴們。我是彭小六,不要緊張,我們今天在周日的晚上,聊一聊關于寫作的想法,貢獻出來一些我的干貨寫作秘籍。
這也是我最后一次做簡書一哥,因為我看到喵爺簡書的粉絲已經(jīng)快超過我了。
上鐘是我們這些夜間服務行業(yè)的人。夜間服務工作者的專業(yè)術語,我們一般都是晚上做分享,像我和喵爺他們。所以呢,我們把八點到九點,或者九點到10點之間這一個鐘頭叫上一個鐘,好吧,我們就正式開始。
第一部分我們叫閱讀,但是在聊閱讀之前還是有個話題,就是和大家聊一下什么叫“自我”。
恩,這個問題拋出來,就是想問你想成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情。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網(wǎng)上聊寫作之類的,其實一直都是我們忽略的一個問題。
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原點。我們看到這張圖上面有兩個圓餅交叉結合在一起。一部分的是組織或者別人要求你的事情在我們生命當中。還有一些事情是你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
那結合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我們現(xiàn)在在做的一些工作和學習,如果有大學生朋友的話,那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工作只是你自己想做的和別人要去想讓你做的一個結合點而已。
所以我們雖然是一個個體,但我們?nèi)绻谶@種狀態(tài)下面,我們頂多是一個被別人利用的工具而已。
那自我的部分實際上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比如一本書,上一個課,聽一次分享你怎么樣才能確定你知道了?OK,那幾種檢驗的方式有是什么、有什么?
所以當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去思考我們學習過程和實際產(chǎn)出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寫作其實是一種對自我追求的一種非常好的檢驗的方式。
我們要確定一下我們的寫作是為什么。開始說我的觀點是寫作是為了什么寫作?有什么好處?它的作用是什么?
我們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先問自己為什么,比如寫作這樣的事情,為什么要寫對吧?我今天給出的答案是寫作是為了讓我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腦子里面是怎么想的?
比如說我讀到一本書。我讀到kk的《失控》或者說最近的一本《預測》,那這本書,他講到接下來十二年時間里面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東西,而是如果我讀了你沒有讀。那這些信息對我來說,在我們兩個之間就形成了一種不對稱。OK,所以當我把這些我讀的書里面我理解的東西整理出來,講給你聽的時候或者寫成文章的時候,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就會造成一種我知道的比你多,所以你得讀我的文章,你得聽我的。
所以有句名言,就是說“你不是沒主意,你是讀書少”。我們很多小伙伴提的很多職場相關的問題或者說職業(yè)方面的一些問題還包括工作當中。甚至包括我們今天的這個寫作方法論的這次分享。
如果你進行過類似于閱讀方法或是寫作方法的一些主題閱讀。你讀了美國的、中國的,大量跟文案相關的、跟寫作相關的,無論是虛構類寫作、現(xiàn)實類寫作,還是故事類寫作。當你進行了大量的這種閱讀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小六講的內(nèi)容無外乎就是這些東西。所以這就是減少信息不對稱的一種方法,所以我一直講的說閱讀要增加你的閱讀量,就是這個原因。
為什么說十倍。因為我們普通人的閱讀量,一年的話可能就四本還是多少本,所以如果增加十倍的話這種那就是40本,換算下來,至少一個禮拜要讀一本書。
OK,當我們設定好目標,這個目標可能不是很大。因為像喵爺、秋葉這樣的一年要讀200本、300本這種,我們一年就訂50本。很多人還是會說我做不到,我一個月讀1本就算很不錯,即使一周讀一本書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辦到的,那有沒有好的方法呢?
所以這么大的閱讀量是怎么做到的其實就是還是就是基于這條心訣。我要做閱讀的國王,我要是主動的閱讀主動閱讀意思就是只讀對自己重要或者喜歡的東西。
那怎么做到呢?這邊教大家一個方法。你把自己每天的閱讀時間限制的三十分鐘。這就是相當于說當我們每天拿起一本書的時候,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皇阿瑪!我們告訴這本書說,我今天只有三十分鐘,如果你不能說出我想要的內(nèi)容,我會把你扔掉。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邊提到了一個檢視閱讀。那在這本書里的其實做了一些擴充和完善,形成了一個具體三個階段我們來看一下這三個階段是什么?
第一個階段,用5分鐘的時間預覽一本沒看過的書。預覽目標:封面,副標題,目錄,圖標,最重要的是序言的寫作目的。這本書大概分了幾個部分,這些都可以在5分鐘內(nèi)快速了解一下。
什么叫找關鍵詞呢?比如說我現(xiàn)在手上拿著一本書叫《自品牌——社交媒體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我可以這樣一本書,那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可能核心的內(nèi)容可能個人品牌相關的東西,那我就會去這本書里面去找這幾個關鍵字。然后一頁一頁的快速的去找。找的過程中不要去戀戰(zhàn)說看到某一個部份章節(jié)很好,然后深入去看,就是快速掃過。
那這種掃的過程中,你關注的關鍵詞就會浮現(xiàn)出來。有人會懷疑怎么會輕易出現(xiàn)?每頁翻個3、4秒就能出現(xiàn)。其實,在我們的認知心理學有個詞叫“色彩欲”,什么意思呢?就是當你決定你要看到紅色。假設你給自己一個暗示,當你出門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沒有關注過的東西上會出現(xiàn)大量的紅色元素??梢栽倥e個例子,比如你買了一輛別克的車,你的潛意識就會對別克的品牌格外關注,你會發(fā)現(xiàn)滿世界都會出現(xiàn)別克標志。這就是色彩欲的心理概念。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同樣是這樣,當我們對這些關鍵詞。輸入一個對我們大腦輸入一個指令的時候,你快速的翻閱這本書的時候,關鍵詞會自動的浮現(xiàn)出來。所以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就是拿一支筆,我們把這些關鍵詞標記出來就可以了。
那你會說我這個時候我只有三十分鐘,前面兩個這種預覽和掃讀我已經(jīng)可能已經(jīng)花去一半時間了可能留給我跳讀的就剩十五分鐘。沒問題,十五分鐘的時間對一本書來說,對你的標記的一處地方來說。其實已經(jīng)足夠了,就說你標記的一個片段用十五分鐘時間來都綽綽有余。當你有第二個三十分鐘的時候你就可以再去多讀幾個你標記過的地方就可以了。
所以他是一個反復進行的過程,當你時間充裕,你也以多讀幾個標記的地方,當你時間不夠,你讀一兩個就可以了。
所以一些常規(guī)的輸出方法,當你讀完一本書的時候,輸出類型有可能是寫一些拆書方法的變遷,第二個是寫讀書筆記,第三個是書評,第四個是畫一些思維導圖!最后一個就是畫一些視覺手繪,類似于手繪版的知識地圖。
第二本呢,喵爺也推薦過就是《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是一本教你如何在職場當中如何去快速閱讀的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方法論的書籍。
第三本是秋葉老師的《如何高效讀一本書》,它除了介紹方法論之外還附加了很多自己讀書的一些輸出。
最后一本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所有閱讀方法的老祖宗。因為翻譯得不是太好,因此這本書的缺點是非常難讀。我建議你先讀前面幾本,最后再讀這本。不過,不管怎樣,這本書在你讀書的過程中肯定繞不過去,你還是要回到這個原點來。
喵爺有句口頭禪經(jīng)常在講就是“不去做,然并卵”。當你懂得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的時候,你接下來可以選擇去嘗試,也可以選擇不嘗試;你可以選擇一周嘗試一次,你也可以每天嘗試一次。
加快閱讀嘗試的頻率會讓你的這種響應能力或者說試錯就是你看這種方法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讓這種方法和自己的現(xiàn)在的讀書方法進行一個磨合的話會更快。所以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面我基本上就是針對閱讀方法,為什么讀了那么多書實際上出了吸取之外更多的是閱讀的一種能力的訓練的過程。
這個結論其實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的中心思想。比如我手上拿的這本書叫《自媒體》,那它就會從幾個方面去論證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如何去打造個人品牌。比如說從軟知識方面和硬知識方面;軟件能和硬技能,從好幾個方面來分開講,所以這本書的結構是一種總分總的結構,或者是一個邏輯遞進的過程,每一層都包括下面的幾個分支。
了解這個有什么好處呢?就是當我們在讀一個方法論或者實用類書籍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整理的這個過程就是要去找出這本書的結構。這個結構大部分書籍就是這種金字塔的結構。他可能隱含在里面是包括我們看喵爺?shù)奈恼?。雖然他有時候只是用一個123456這種分段記錄的方式。但是,喵爺會很貼心的幫你把每一個章節(jié)他想表達的核心的觀點,用加粗的字體表達出來。然后你可以嘗試著把這每一段兒的加粗的字體列出來,你會發(fā)現(xiàn)整片文章,喵爺其實就是呼應了他的標題。他文章的標題就是通過每一段兒的這些核心的關鍵句來論述的。
所以在閱讀書籍的時候,我們也要想辦法去找到這些關鍵的章節(jié)、關鍵的句子。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對書名、標題或者話題論證的。
收集那就是我們通過網(wǎng)絡、通過手機、通過網(wǎng)頁,去找尋或者說收集我們盡可能想要了解這方面信息。比如說就像時間管理要去各個地方收集時間管理相關的文章、網(wǎng)站、方法論。
整理的過程就是對你收集過來的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篩選。把它形成一個像一個一棵樹一樣的,它有主干,比如說時間管理,那我們收集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文章之后。我們就可以對這些文章進行分類,哪些是屬于拖延癥的,哪些是屬于上班前的時間管理,哪些屬于下班后的時間管理,哪些是時間記錄個時間記錄相關的,哪些是教你怎么早起的,進行這樣的分類整理之后,那接下來要做的是什么呢?
那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分享。好多人說我學一個新的東西的時候,我可能還只是半桶水我要不要去做分享?要,一旦你開始學習分享就同步在進行了。那分享有很多渠道,不一定說像今天小六這樣我們在微信群里的做這種語音的分享。也可能是你寫一篇一百二十四個字的微博或者說在你的朋友圈里面發(fā)一條簡短的圖文的這種朋友圈狀態(tài),這些都是分享。大的分享是在簡書寫文章,然后在喜馬拉雅你開自己的語音專欄,在紅點開這種線上的課程,這些都是我從簡單的到復雜的分享。那目的只有一個,我們說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學完之后去教別人。
利用的方式,就是當你已經(jīng)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后,把它利用到你的工作當中,利用到你的個人品牌當中去。拿時間管理舉例,當你形成自己的體系之后,你就可以在這一塊金星創(chuàng)新。我看到很多大神他們推出自己新的時間管理方法論,雖然他們核心不變,但他們玩出了很多花樣,像艾利的3870小時,以金幣的方式或者游戲的方式來做,那這些都是一些創(chuàng)新。
這邊我漏掉了一個叫提問,就在獲取之前那個提問環(huán)節(jié)。這個提問環(huán)節(jié)是在常規(guī)的或者說正式的知識管理流程當中是沒有的,這是我自己加的。給這也算是我的一個微創(chuàng)新吧。提問其實就是回答了我們剛才的那個問題就是。嗯,你為什么要去學這個東西,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
我所有的干貨類的文章,如果是寫一些方法論文章,我基本上都會遵循金字塔結構,也就是說先拋出總的論點,我今天到底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我要然后會拋出說接下來我分享那種大概分幾鐘?比如像今天晚上的ppt的流程,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然后最后的時候我會針對今天的主題做一個總結。今天就是一個標準的總分總的結構。然后《透過結構看世界》這本書以及結構思考力,也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方法。
那第二種類型叫研究型。比如說我最近想研究一下做個人品牌怎么玩兒?那我就去花大量的時間學跟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籍,去研究這些書籍,然后我就知道原來當我們要聊個人品牌時,很可能會聊的這么些話題。然后把它寫成文章,這種知識呢,不是我自己的,不是我自己的經(jīng)驗。而是我結合書本的研究,再結合我自己看到的一些別人的經(jīng)驗,或自己的經(jīng)驗,我來輸出出來。這種通過研究產(chǎn)出的寫作,我們叫研究型寫作。
需求是什么?就是當你準備要寫文章無論是自己建公眾號,還是在簡書上建自己的賬號寫文章,你首先要清楚你寫的文章別人需要他們看么。或者說現(xiàn)在大家需要看什么樣的文章。有很多人會覺得那這樣的話不就是為別人寫了嗎?
我們把自己想象成開家店鋪吧!你開的這家店鋪比如說你開在一條小吃街上面。那條小吃街上面有很多人都在開店。那大家喜歡吃什么呢?大家平時喜歡看哪一類的文章呢?你需不需要去了解一下呢?再說簡書,你需不需要去看一下簡述首頁上每天哪些文章點擊率最高、最火。對吧,頭幾個月的熱門文章有哪些,這些其實都是一個做需求的過程。
對需求做了一定了解并是說不完全按照客人的口味來做。而是結合我們自己現(xiàn)有的一些東西,我們跟別人的需求做一個交叉。因為如果你只關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寫日記咯,自嗨而已。但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去迎合別人寫東西。那相當于5毛黨寫軟文。所以它一定是個自我需求和別人需求結合的過程。
寫作如果變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的話,你很難堅持下去。第二個試錯是關于寫哪個方向的文章,雞湯、書評,讀書筆記,還是寫干貨類?那干貨你是寫時間管理、感悟類的、閱讀的、、成功學還是學職場?對吧,有很多的主題你可以去寫。這些主題哪個適合你的或者哪個你最得心應手呢。不知道。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都去嘗試一下,快速去寫一兩篇出來看看,找找感覺。
了解需求和試錯實際上是做產(chǎn)品的一種思維方式。那當你正兒八經(jīng)的開始寫的時候。其實就是文案這部分了,那這里有三個簡單的口訣:第一個是標題要勾引,第二個是結論要硬朗,第三個是內(nèi)容要清晰。標題要勾引,就是在標題上花大量的時間讓讀者知道我這篇文章到底有什么樣的吸引力。當然,喵爺之前也有推薦過frank的寫作課。
結論要硬朗就是說在你整篇文章當中你的結論是什么?你的論點是什么一定是要非常的清晰,甚至說你要要求你用加粗黑體的方式把它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話,讀你這篇文章的人,即使他沒有時間他只是一掃而過。他也能一眼就知道你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點我非常佩服喵爺?shù)氖撬年P鍵句全部用ppt那種大字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一招非常的野蠻粗暴,但是確實非常有效。
第三個要求就是內(nèi)容要清晰。你寫干貨類的文章你一定有自己的觀點。你的觀點如何去論證,你是通過講故事,還是通過引用一些實驗的例子,這些其實都是要通過一個內(nèi)容的排列來呈現(xiàn)的。那怎么排列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金字塔結構。
所以在寫作里,有一句名言叫:“讓別人講道理,讓我們來講故事?!?/span>
當你的文章想寫完之后你要對他做一個營銷,除了簡單的轉(zhuǎn)發(fā)到自己的朋友圈。那也可以推到首頁,或者跟別的公眾號主動聯(lián)系,要求他們轉(zhuǎn)載,這些都是營銷的方式。你這篇文章提到了一些大神,你甚至可以@他們,然后告訴他,這篇文章里面你提到了他是要要感謝他給了你什么靈感,這些都是營銷的方式。如果營銷這個詞太過于專業(yè)。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開一家小賣部,在這么大的、這么長的一個小吃街上你開的小店,你會怎樣去做宣傳,所以同樣當喜歡一篇文章的時候不要只是寫完之后就不管了。
服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有的讀者會把TA的想法告訴你,把TA的理解告訴你。有的人說這篇文章上太難了,有的人說你的結構是什么。這些反饋其實很能夠幫助到你,不斷的去改進你的寫作的方法。它能讓你知道說我這樣寫道理對大家有沒有用?所以服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自我更新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種服務意識。因此我們把自己叫做出來賣的,這不是說一種自嘲,而是要讓自己時刻銘記,我們就是在做服務的,我們做的是知識類的服務。寫作就是一種知識類的服務。
最后一個是服務。我們要有一種服務的態(tài)度,我們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出來賣的。方式是寫文章。我們要在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了解讀者到底想要什么,了解我們前面的五個步驟到底是對還是不對,有效還是無效。然后再通過與讀者溝通的過程當中,去改進我們前面的這些步驟。
那第四部分我們聊到了寫作的兩種類型,第五部分聊到了寫作的六個心法。
還有就試錯,我們要去搞清楚到底哪種方式適合自己。我們聊到了文案,聊到了故事、、營銷、服務。那這里面每一個思維其實都可以去找大量的公眾號文章、大量的書籍做研究。所以寫作你把他當作一個技能訓練的話,那每一項,剛才我提到的每一個心法都可以進行大量的訓練。
我們對他表示感謝。我也非常感謝喵群的小伙伴們,今天晚上能夠花一個小時時間來聽我的分享。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人通過寫作的方式來呈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現(xiàn)在這個時代,最好的一點就是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所以我期待你們,在寫作的方面,通過之前的閱讀,加深更多的理解,能夠呈現(xiàn)出自己更多的豐富多彩的一些成果,好,謝謝大家,今天就到這里謝謝!
【提問1】希望小六老師推薦三本最喜歡的書。
六:《王者速讀法》《你的知識需要管理》《這樣讀書就夠了》
【提問2】老師都是通過哪些渠道做營銷的,除了剛剛提到的公眾號還有其他的么?
六:我的營銷渠道其實有很多啊。比如說抱喵爺大腿讓他幫我轉(zhuǎn)發(fā),哈哈。然后包括在微博上轉(zhuǎn)發(fā)自己寫的文章,在公眾號里面轉(zhuǎn)發(fā),在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在各個學習社群里面厚著臉皮轉(zhuǎn)發(fā)。我們營銷的目的就只有一點,就是讓別人知道我們有這樣的產(chǎn)品,有這樣的服務。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想到你,這是我們營銷的目的。
【提問3】怎么更有效的讀書,能將書本上的知識轉(zhuǎn)成個人能力?
六:怎么樣更高效的讀書將書本上的知識轉(zhuǎn)化個人能力?一個字:做。對,沒錯就是去做。比如說,我今天看到了一本書就是做個人品牌的一本書,它講了很多方法,講了很多道理,如果你看了這些方法和道理,但你不去做,像喵爺說的有卵用?對吧!
那你唯一能夠把它轉(zhuǎn)化成你的個人能力的方法,就是去嘗試??!把書的方法都去試一試。就像我們讀閱讀方法一樣的,就像我今天跟大家聊的,快速閱讀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了那三個步驟,但你會不去試呢?你會不會過去拿一本什么《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拿一本《自控力》去試一試呢。你是試一兩次,還是試十幾次,這種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知識轉(zhuǎn)化個人能力的一個過程。
【提問4】小六老師前期積累了多久?
六:我是去年9月14號還是6號在簡書上正式開始寫文章的。所以算起來,我積累的時間也就是8、9個月時間吧。
【提問5】想知道是什么契機,讓你下決心做自媒體,做自己的品牌?自己為什么有信心能夠做到今天這么好?是不是也像貓哥一樣,之前有些大量的學習,培訓做基礎呢?
六: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怎么樣。我只是很簡單在簡書上自己寫文章,自嗨。那時候我每周都讀一本書,然后說要不輸出寫東西吧,然后寫一篇書評。每周這樣寫,然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筆得到一個鍛煉之后,就去寫一些跟工作相關的東西。影響很深的是在一個群里,大家問我怎么做ppt,然后我說我微信分享太麻煩,我給你們寫篇文章吧。所以那篇文章是我第一次把文章當做一個產(chǎn)品去提供給別人。
從那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寫的東西越來越多的能夠得到大家的反饋,然后也能對大家有些幫助,這就慢慢建立了信心。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持續(xù)的來做這樣的輸出?那這樣輸出的很重要的前提是,如果只是成果輸出,你可能寫兩三個月就把自己能寫都寫完了。所以我慢慢就轉(zhuǎn)向研究型的寫作方式,就是我去研究一些自己需要的主題,然后把它做成果輸出。
對,喵爺其實我非常佩服他,因為他之前做英語培訓、演講培訓,積累了很多的經(jīng)驗。我自己唯一的一個積累就是在簡書上寫過四十個禮拜的一周一本書的書評,那是我最原始的積累。
【提問6】六老師是怎么度過自己的低迷期的?以及在工作很忙的情況下,是怎么樣做到合理分配時間的?
六:低迷期的話其實很簡單,你就是去跟隨你的大神,你找到那個你可以模仿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大神是你可以模仿的,就是當你看到TA在做一件事情,你說這樣也可以?那是不是我只要稍微努力下,我也可以做到。就模仿這種大神就行了,就比如小六這種,但喵爺就別模仿了,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太龐大了,他積累了太多、太強大的實力了。那你可以模仿小六,比如我從去年九月份才開始寫的。那他平時是怎么寫,怎么工作的?他累了以后他會怎么反應?當你有一個榜樣、有一個人在前面走的時候,就知道說,他也會困、他也會累、對吧?那你就有信心去面對這種低迷了。
本身工作很忙的情況,怎么做到時間合理分配?有一本書叫《吉田醫(yī)生求學記》那她是一個日本女士,那她在哈佛讀醫(yī)學博士,但同時她帶著倆孩子,因此她會非常非常忙。我相信我們聽這次分享的人沒有一個人會有她那么忙,如果你看完這本書的話。所以不要說自己忙,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到那種精疲力盡的時候。因此時間分配你可以早上早起,晚上晚睡,對吧。我們大部分做IP的人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你能做到嗎?
所以時間的合理分配,就是找出整塊的時間。這個你可以通過早起,通過晚睡都可以。根據(jù)你自己時間來調(diào)節(jié),比如說周末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這些其實都是你可以找出時間的地方。
【提問7】怎么樣算是讀懂一本書?如何選擇書評的方式和寫法呢?在個人狀態(tài)不好讀書瓶頸期的時候,是應該硬著頭皮讀下去,還是試圖暫時放下讀書這件事緩緩?
六:怎么樣才算讀懂一本書?很簡單,你能夠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并且結合自己的案例而不是書上的案例,來給別人做一次分享,我認為這就是讀懂了一本書,你讀懂并理解了作者要表達什么,并且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對作者表達的內(nèi)容做一次重述,這就是讀懂的意思。
【提問8】 彭老師,您能夠從一個寫作者走到今天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自有品牌,您認為您不同于其他人在哪些地方?你堅持的最大動力是什么?您如何看待現(xiàn)在不少人都努力寫文章做PPT,希望做一個自由職業(yè)者,而不是一般上班族?您是否支持?
六:我堅持的最大的動力在于我想證明給大家看,我們在三線城市的小伙伴,只要我們找對方法,堅持去試錯,我們一樣可以做到個人品牌,一樣可以做到財務自由,一樣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們一樣可以過得非常的豐富,精彩。
我認為我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在于:我是程序員里寫文章寫得最好的;我是寫文章里邊兒畫畫最好的;我是會畫畫的那些人當中編程最好的。結合自己之前的工作經(jīng)歷或是天賦,做一些跨界的話,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