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螺旋.麥子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解螺旋·醫(yī)生科研助手
不管是畢業(yè)論文還是結題報告,答辯都是無法回避的一步,讓本領域的專家來審閱你的大作,然后提出的問題有可能讓你吐血三升。被挑錯誤的時候,你都恨不得找個洞鉆進去,更別說質疑你的觀點,甚至問你,這個研究有毛意義?如果不想在最后一步被卡死,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一篇容易答辯的論文!
寫出容易答辯的論文嘛,就是走專家的路,讓專家無路可走~把一些最要命的問題考慮到了,在文中給出合理的解釋,專家就只好挑那些不那么要命的問題來問了。
那么什么是要命的問題呢?下面五點不妨考慮一下。
1.準備好反對觀點
在自己的論文中預先考慮到可能的批評性意見,你對答辯就有了更充分的準備。
考慮一下,自己的實驗結果是否有其他的解讀角度?如果你考慮到了,那么在文中承認它,并為自己的選擇給出合理的解釋。
能做到這點,本身就說明你對自己的研究有客觀的認識,有周全的考慮,是一種良好的學術思維。最后選出一種最佳的解釋,給予進一步肯定,提煉觀點,就顯得更有底氣。
2. 要搶先質疑自己
如果你的實驗最終得到一個奇怪的結論,那么第一個質疑它的人應該是你自己。積極檢查疑點,而不要想著蒙混過去。
反復核查你的數(shù)據(jù),多想想有沒有別的可能,想辦法再驗證一下。或者找別的小伙伴來幫你檢查——你總不希望得到的第一分反饋是來自評審專家或答辯委員吧!
如果檢查到最后,發(fā)現(xiàn)真的是科學假設就是有問題的……這雖然的確慘了點,但還是可以在文中說明,變換論述方向,也還可以救一下。
3. 陳述觀點要明了
專家們可能會不同意你的觀點,但不應該誤解你要表達的意思。所以陳述要清晰明了,讓專家明白你辯的是什么。看起來挺簡單的一個道理,但有時候就容易落入循環(huán)論證的怪圈。
4. 吃透引用的文獻
你引用的文獻一定是你讀過并理解的。如果你誤解了別人的研究成果,恰好又被答辯委員發(fā)現(xiàn)了(萬一正好就是那位專家的大作),那就狗帶了。所以不要為了增加引文數(shù)量而引用,也不要光看別人引用該文時的論述就輕易引用過來,你引用的一定是你讀過的。
5. 我的地盤我做主
你的論文是獨特的,它代表你獨特的經(jīng)驗和專長,所以請專注寫你熟悉的領域。如果你為了完成這篇論文或報告必須學習新的知識,那就先學清楚再寫。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在你的地盤里你就是老大;要是流躥到“你認為”它應該包含的內容,那就聽天由命了。
不過也別過于擔心答辯,放松心情。我們的確沒法預測或掌控專家們會提哪些問題,但上面幾個都是比較重要的,只要好好考慮,盡力而為,其他的問題應該都可以用“好、知道了”、“謝謝老師指正”之類的句子應對。
參考資料:
How to write athesis you can defend eas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