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
現(xiàn)執(zhí)教于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北京市骨干教師,北京朝陽區(qū)教育學會第九屆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質(zhì)量監(jiān)測評價,中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曾出版《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16年全國中考語文試題研究報告》《給記敘文寫作一把量尺》《五年中考三年模擬·中考語文北京專用》《時代語文三維閱讀互動課堂 》等論著數(shù)部,數(shù)十萬字。
我們大體都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比如在學校里,兩位同學產(chǎn)生爭執(zhí)。教師在處理糾紛時,必須要了解事情的原委。那么現(xiàn)狀常常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一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同一事件,每個人敘述的重點會不同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
糾紛的雙方是A、B兩位同學。事件因為敘述的對象和目的不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敘述的對象都是教師,一個是為表明事件的嚴重態(tài)勢是由A同學造成的,一個是為說明爭執(zhí)挑起者不在我,因此兩位同學的敘述內(nèi)容可能各不相同??吹缴蠄D,你可能豁然開朗了。正是因為目的和對象不同,所以敘述的重點常常會發(fā)生變化。
這對我們的寫作也有啟示。當你在抱怨生活如此單調(diào)程序化,沒得可寫時,不妨針對不同的寫作目的和對象,選擇不同的切入角度做出新的嘗試。例如:
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文文近來悶悶不樂,媽媽再三追問,才得知孩子在學校里被同學小強欺負了。媽媽向老師了解情況,老師并不知情。放學時,文文指著一個男孩告訴媽媽:“就是他!打我好幾次了,還不讓我告訴別人。”媽媽生氣地說:“他這么矮,你都打不過嗎?”文文詫異地問:“媽媽,上次我把一個小朋友的鼻血打出來的時候,你不是告訴我不能打架的嗎?”以上事件引發(fā)你的哪些感受、思考或評析?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依據(jù)材料來立意、構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來源),主要圍繞“打架與挨打”展開母子間的對話。寫作應在對話的矛盾沖突中尋找立意,構思時應關注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的不同,盡可能發(fā)散,把所有能想到的寫作方向都一一羅列下來。如下圖:
使用這個表格可能對你的構思有所幫助。你只需要在選定的條目后打“√”,再根據(jù)這些選擇考慮寫法即可。以下兩則例文雖然立意均源于材料,但是因為寫作對象和目的均不同,故記敘的內(nèi)容和敘述的重點也有所差異。
例文1
當爸爸在吃牛肉粉絲湯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蒼蠅,但他沒有在那里大喊大叫,而是找了服務員叫他們下次注意點,難道這不是在教我遇到什么自己吃虧的事,不要跟別人斤斤計較,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嗎?……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我們。
小作者的作文題目擬定為《父母——最好的老師》,為突出這一主題,他選擇的寫作對象為“文文媽媽”一類的父母,寫作目的是想告訴父母,你們是孩子言行舉止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模范。因此小作者在敘事時,就重點選擇了爸爸善意提醒餐館衛(wèi)生的細節(jié),突出父親一言一行對自己的示范作用。
例文2
只見一位小男孩在哭,幾個大孩子正在打他,旁邊站著男孩兒在不停地罵。此時我忍無可忍了,沖過去推開那幾個小男孩兒,把小男孩擋在背后,火冒三丈地說:“你們也太欺負人了吧?!他比你們小呢!哥哥欺負弟弟對嗎?虧你們是男子漢,我到學校去揭發(fā)你!”“好了,算了,兄弟們,走!今天真掃興……”他們夾著尾巴灰溜溜地走了。
例文二針對小強一類的小霸王們而作,目的在于促發(fā)其自省錯誤行為的不當,并做出警告。因此敘述過程,盡力描畫“小霸王們”的丑態(tài),并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力證打人的錯誤行為。
不必再多舉例子,相信你已經(jīng)明白了根據(jù)不同的寫作對象和寫作目的,你可以選擇不同的敘事重點。敘事之前,請你先思考:你要寫給誰看?你的寫作要達到怎樣的目的?相信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你一定會構思出與眾不同的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