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越來越少和你深入交流了。
這當媽的也太失敗了吧,難道真是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你交心?
其實,這要看你是否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快來看看建鴻老師給你的建議吧。
1,孩子都有三個基本心理需要: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你可以把它們當作打開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的″鑰匙″。
2,歸屬感是說孩子能感受到愛、尊重和接納。充分接納和遵守紀律并不矛盾,對孩子的接納和欣賞,反而促進了孩子遵守紀律,且是更具內(nèi)在動機的。
3,自主感是說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5 分鐘以后我們要離開了,你是接著在這玩滑梯,還是去那邊玩蹺蹺板?″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表達,可以讓孩子有可以選擇決定的感覺。
4,勝任感是說孩子覺得他能做到。比如,″我會畫水粉″″我能滑輪滑″等。
5,給孩子自由,不是說不能嚴格要求了。管教既包括增進親子聯(lián)結(jié),也包括設定限制,并積極促進孩子自律。親子聯(lián)結(jié)對教養(yǎng)非常重要,關(guān)系越好,也意味著家長對孩子有更大的影響力。
6,良好的親子聯(lián)結(jié)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信任的建立沒有捷徑,只能從日常的點滴積累中來。
7,共情是親子關(guān)系的重頭戲,學會與孩子感同身受。共情不止語言,溝通時的眼神接觸、面部表情、音調(diào)、節(jié)奏、肢體動作、手勢等,更能透露出我們真實的感受。
8,讓游戲幫助你們關(guān)系更甜美,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解決問題。比如孩子養(yǎng)成刷牙習慣都不太容易,如果讓刷牙變成孩子戰(zhàn)勝牙蟲的游戲,就變得好玩多了。
9,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只是在孩子們滿足了自己的期望的時候,才會愛他們,這是有條件的愛。
10,葆有開放心態(tài),愿意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這不是簡單的同情或安撫,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他被重視。其實,我們不也是這樣嘛。
11,最后,送給大家溫尼科特的一句話——″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的眼中看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