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謝老師我講課的時候,常常發(fā)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當孩子們讀題時,讀完經常是一臉懵的,但是當老師大致講解了一下題目的意思時,一個個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題這么簡單呀”。
在我們的考試之中
有一種題目叫做“偽難題”
也就是那種難度本來不高
但是題目特別長
非常容易就把人勸退的題目
比如這樣的??
這個題目的第一小問是沒有難度的
因為四舍五入的知識點孩子們都是掌握的
但是這種題目很容易把孩子們嚇唬住
并有一種完全看不懂
“這道題一定超級難”的心理暗示
自己都已經繳槍投降了
肯定也沒有心思來認真思考了
那讀不懂題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要怎么解決呢?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建議
加大閱讀量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做解答題的第一任務是閱讀文字,這與計算題有明顯不同的要求,考察的不完全是數學能力。由于解答題所敘述的文字往往較長,對于閱讀能力不佳的兒童而言,斷句很困難,更不要說把一些文字上的東西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符號或列式。有些孩子往往把題目的前后條件擱置到不同的信息分組中,明明是講的同一個連續(xù)條件,他卻把題意理解為平行的部分,結果造成題意歪曲,這是導致孩子應用題解答上的首要困擾。
所以提高閱讀能力是重點,多朗讀,將文章感情體會出來,多讀一些課外圖書參加圖書分享大會等,進而來提高閱讀能力。
讀不懂?那就多讀幾遍唄~
有些孩子會把題中的字詞看錯、丟掉標點符號、抄寫時看錯、抄顛倒、忘記計算中的進位、借位等,使本來就已撲朔迷離的題意更加混亂不清,更有甚者,閱讀時干脆漏掉了一個條件。許多爸爸媽媽被誤導,把這看成是不夠專心的信號,其實是孩子視覺能力不夠的緣故。用手指著題目,認真多讀幾遍,讓孩子在視、聽、動覺等多感官的專業(yè)訓練中,逐步形成感覺系統(tǒng)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從而改善孩子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讓孩子自己養(yǎng)成圈關鍵詞的習慣
一道題一般找出兩到三個關鍵詞。加強這種審題訓練,使孩子養(yǎng)成做題之前認真審題,一審題就動筆畫的習慣。有的爸爸媽媽喜歡坐在孩子旁邊時,經常是邊督促,邊講解,多多少少把一些很書面化的內容變成了生活化的語言信息,無形之中替孩子簡化了問題。這種幫助顯然有它的危險性,因為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只是轉移了問題的方向而已。讓孩子自己找關鍵詞,爸爸媽媽最后才給予幫助,這對于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是較有效的,讀題能力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
培養(yǎng)由關鍵詞聯(lián)想到相關知識點的能力
比如幾何題目中讀到直角三角形,有的孩子沒有想法,但其實根據直角就能聯(lián)想到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直接用兩條直角邊相乘除以2就可以了,由關鍵詞提取到相關知識點,這對孩子基礎知識掌握得是否扎實,知識能力的遷移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這時候,樂學就來幫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