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個詞最近一直在過兒的腦海中縈繞,并不是追憶當年校園的學習時光,也不是回想考試時的各種場景,而是在思考如何去概括或總結“學習”這個伴隨一個人各個階段的循環(huán)過程。
忽而又想起之前看過的那套書——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里邊有一個小篇目““名將”是怎樣煉成的”,當時覺得文中提及的各個要素對于絕大多數(shù)成功修煉過程都是必需的。
當年明月將“名將之路”概括為六個年級的進階過程,這一次過兒想就“名將之路”試著總結一下“學習之路”!
“第一個年級要學習的是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必須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后,你才能跨入下一個年級。”
“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學習之路的最基礎部分就是“宗”,簡單理解就是書本上的知識。這些識記層面的內容關鍵是要內化于心,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理論。或許初相識時覺得只是一個不值一提的點,等到后續(xù)運用時可能就是關鍵處的重要螺絲。
無論學習什么內容,書本上的基礎理論都是根基。
PS仔細看看手里的課本,是不是沒有看起來那么薄。
貳
“第二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是實戰(zhàn)。這是極為重要的,那些理論中學習的優(yōu)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括同學,授予者是二年級的年級主任趙奢?!?nbsp;
這一點在學習上應該總結為“運用”,將理論轉化為能力,這是一種質變。形象點說,就是要能夠操作。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強化理論,總結經驗與技巧。有人會對理論侃侃而談,將知識倒背如流,可是在運用中卻手足無措。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循序漸進,不可因為操之過急而澆滅了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PS做題需要逐步增加難度,一味的追求難題并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叁
“三年級要學習的是冷酷 。成為一個名將,就必須和仁慈、溫和之類的名詞說再見,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以仁出名的儒將,但請大家注意,他們的仁是對士兵和老百姓而言的,對敵人他們比誰都冷酷。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冷酷不是殘忍,不是殺戮無辜的老百姓,而是堅忍 。”
成為“名將”,是對敵人冷酷;而“學習”,是需要對自己冷酷。因為學習之路上最大的敵人是那個懶惰的自己,怯懦的自己。誠然,人都有惰性,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惰性。如果因為懶惰,將自己的計劃擱置不顧,又有何面目艷羨別人的成績。對自己冷酷,也可以認為是要高標準要求自己,強迫自己要一步步向前。
PS嚴格執(zhí)行自己的學習計劃,沒有理由讓自己放松。
肆
“四年級要學習的是理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作為普通人,生活中會被許多事情左右自己的情緒。那么如果你玩的游戲是以人命為賭注呢?你會有何反應。當你在極度緊張的環(huán)境中與敵人僵持了很長時間,突然敵人退卻了,你能遏制住心中的激動,先判斷形勢再去追擊嗎?當你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全軍即將崩潰時,你能及時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敵人的弱點嗎?我們的學員們就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在任何時候都不被感情左右,就如同賽車一樣,賽車是一項激情四射的運動,然而車手卻必須保持絕對的冷靜。 ”
“理智”,應該說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在收獲面前不得意忘形,在挫折面前不自怨自艾。就是一種“平常心”,學習之路上鮮花和掌聲、荊棘與深坑都是點綴其上的風景,不能因為一時的得意與失意停步不前,要習慣這些風景,不能忘記邁步向前。
PS高分不代表全部掌握,低分也不是沒有收獲。
伍
“五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個年級,在這個年級里,學員們要學習的是判斷。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征,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jù),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shù)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小兵只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
如果說“理智”是一種心態(tài),那么“判斷”就是一種技能。學習之路上的判斷,應該是能對階段學習做成正確的總結,既有經驗又有不足。這會對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出很好的修正。“一條路走到黑”是對學習之路最大的諷刺。當然,“判斷”也包括對學習方式的正確選擇,對于不同內容,學習的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有時候在別人的基礎上判斷出自己可以借鑒的內容,難道能說不是一種技能?
PS進行階段檢測的主要目的就是查漏補缺,判斷出自己的不足進而進行努力。
陸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最后一個年級,這個年級我們要學習的是堅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內容,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么去面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么有臉去見將指揮權交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只雞!然而你的選擇只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zhàn)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zhàn)!我們可以想象,當你數(shù)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癥就是這么來的,即使你有著杰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zhàn)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名將的。”
這一點,過兒認為不用多說!因為這真的是“說著容易做著難”,在嚴厲打擊下,重新站起來,這種“浴火重生”的強大內心,真的不是簡單的語言就能構建的。這需要的是一種信念,一種不服輸、要向前的信念。你把目標看的有多重,你重新站起來的幾率就有多大。所以很多人用”拼死一搏“來形容自己的決心,彰顯自己的堅強,過兒真心希望他們能夠夢想成真。
PS學習之路上的挫折打擊的是心態(tài),但還是希望你內心如舊。
知識、實戰(zhàn)、冷酷、理智、判斷、堅強,這六個詞涵蓋了“名將之路”的艱辛,也是完全貼合學習之路的。這應該算是成功的六大要素吧。
沒有一種收獲是能夠輕松獲得的,其中的艱辛成功者或許不會多言,但我們自己心中要有預判。堅實的路是一步一步踏出來的,沒有誰能夠一步登天。所以,無論對象是什么,在學習它的路上,這六個內涵是我們的最大依仗。
本文中部分文段節(jié)選自《明朝那些事兒》之“洪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