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姐de話:本應是孩子接受父母的引導,可很多時候你卻被孩子“控制”住了,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你沒有學會在該說“不”時說“不”!
1
化欲望為動力
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效果卻大不一樣。
有的人愛孩子,達到了想要的效果;有的卻吃力不討好,甚至事與愿違。
先來看兩個故事。
故事一:
一個母親,在孩子12歲的時候離異,獨自帶著孩子。覺得孩子缺少父愛,她有了補償心理。除了工作,她的全副身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的要求,常常超出媽媽的經(jīng)濟能力,也并非生活和學習的必需品。
有一次,孩子要求買一臺很貴的電腦玩游戲,之前的電腦由于頻繁地使用,不到一年就壞了。媽媽沒答應,孩子先是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不出來吃飯,后來發(fā)展為撞墻,還威脅媽媽:你不買,我就離家出走!
這位媽媽束手無策,又傷心又擔心,不知道該怎么辦。
故事二:
一個女生在國外上學,班上同學都有筆記本電腦,她也問爸爸要。
爸爸沒有馬上答應女兒,而是告訴孩子:爸爸可以給你買,但是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大孩子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想要的東西。
他給了女兒兩個選擇,幫媽媽做一個月家務(wù),每天至少一個小時;或者背誦30篇新東方的勵志文章。
她選擇了后者,結(jié)果不到兩個星期就背得滾瓜爛熟,爸爸就給她買了電腦。
這個爸爸,就是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
看完兩個故事,不知你有什么感受?
俞敏洪這樣的家長,教養(yǎng)孩子的方式里寫滿了用心。
他沒有有求必應,而是智慧的將孩子想得到她喜歡的東西的欲望,轉(zhuǎn)化為做另外一件事的動力。
2
發(fā)展延遲滿足
那么,俞敏洪的做法,有什么值得媽媽們學習的呢?
他有著清晰的育兒觀,他認為,家長應該要讓孩子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別人送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的。
有一些家長卻不這樣認為,對孩子十分嬌慣,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
明知孩子要買的東西,并非必須品,也都滿足他。有時也想拒絕,但拗不過孩子,不買他就不走,最后還是給他買了。
通過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會學到什么呢?他學到了,“只要自己堅持,家長就會讓步?!比f一哪天遇到了家長不讓步,他就不惜以死來威脅。
因此,在給孩子買非生活必需品前,俞敏洪把握了兩點:
第一,分析他要的東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堅決不買。
第二,即使合理也不總是輕易地滿足,可以讓孩子完成一項任務(wù)后才買給他。
這是他的具體操作方法,而支撐他這樣做的,是他那獨具見解的教育理念:
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絕對不能讓孩子吃定你,絕對不能要什么就給什么。
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是即時滿足。如果孩子習慣了這種滿足方式,會對實現(xiàn)夢想需要漫長的過程沒有耐心。比如,想要獲得好成績,卻不肯付出努力和汗水。
與此相對應的,是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指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jié)果,而放棄即時滿足, 在等待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自我控制能力。明白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見彩虹。
延遲滿足的發(fā)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wù)、 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如果延遲滿足能力發(fā)展不足,孩子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遇到挫折容易心煩意亂,遇到壓力就退縮不前或不知所措。
得到即時滿足,孩子會感到很舒服、很痛快,但我們終歸要明白:
你給得了一時,給不了一生;給得了身外之物,給不了精神氣;給得了錢財,給不了有人欣賞兩情相悅的親密關(guān)系。
3
在鼓勵和限定中形成習慣
教育孩子有時與馴養(yǎng)動物有類似之處。
馴獸員馴養(yǎng)動物有兩種方式:第一鼓勵,第二限定甚至是懲罰。
為什么受過訓練的海豚能從水中躍出,并從那么高的圓圈中鉆過去?
海豚剛開始是不會的,馴獸員先把圓圈放在水里面,海豚一鉆過去就給它一條魚吃,沒鉆過去就會挨餓。
海豚也挺聰明,很快就明白了吃魚的方法。
后來就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只要鉆過這個圓圈就有魚吃,沒鉆過去就挨餓。
緊接著,馴獸員就把這個圓圈提出水面,讓海豚繼續(xù)鉆。
海豚只能跳過去,圓圈不斷升高,要升十次到二十次,歷時一年左右,海豚的跳圈訓練就完成了。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可以借鑒海豚跳圈經(jīng)驗。
鼓勵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十分重要。
鼓勵會讓孩子明白什么可為,做了會得到表彰,這種行為就會得到強化。
限定會讓孩子明白,什么不可為, 得到需努力,界線就建立起來了。
鼓勵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限制也是。
前文中的媽媽,無疑是愛孩子的。但愛中缺少了限制,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最終被孩子“控制”。
不懂得給孩子設(shè)立界線,教養(yǎng)孩子時不對孩子說“不”,將來他就有可能以死相逼。
作者簡介:林溪,本名叢春。8年教師,20年記者,6年心理咨詢師。用理性和感性兼?zhèn)涞姆绞?,記錄人間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