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跟家長溝通時能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孩子聽你的,你幫我們說說。
作為老師,知道學生聽自己的話是開心的,說明學生認可自己。但是家長提出這樣的要求也不太可取,因為老師能管這一次但不能管所有事,能管這幾年但不能管一輩子。
更關鍵的是,老師不能替代家長,家長希望老師能解決自己和孩子間的矛盾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或者相處模式出現了問題想讓老師幫著說說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么更愿意聽老師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老師本身在孩子心中就是一種權威的象征。我自己小時候也這樣,只要老師說的話一定會聽,只要老師布置的事一定認真完成。因為老師手握“獎懲大權”,被老師表揚上一句也能高興半天,被老師批評了會難過很久。
僅僅是靠這點權威就能讓學生如此信服嗎?肯定不是。最重要的是,老師懂得很多,會教學生知識,帶學生做實驗、認識世界。在學生眼里,老師在所教的這門課上簡直沒有什么是不知道的,如果這個老師還有別的才能,學生會更加認可他。這是學生會聽老師的主要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的,老師懂得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知道什么年紀孩子會有什么心理變化,該如何和他們溝通,在溝通時有一定的技巧,孩子會比較樂意聽、愿意說。
所以,當我們發(fā)現孩子只聽老師卻不肯聽自己的時候,想想看,是不是可以像老師借鑒一些什么?
擁有你的專長。
你的專長就是你的名片,是孩子心中的光。你不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一定要博學多才通曉古今,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專長,比如英語講得非常流利,精通汽車知識,菜做得很好吃等等,能讓孩子崇拜不已。當然在孩子小學階段,懂得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無疑能讓孩子更加佩服你。
走進孩子的心里
僅僅是自己非常厲害也不行,還要懂得孩子的心理。要時常陪伴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只有經常交流你才知道孩子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才不會和孩子無話可說。這一點看上去和讓孩子聽話沒什么關系,但是如果你不懂孩子卻試圖讓他聽你,那不是可笑就是暴政。
注意溝通方式
理解和表達一直都是兩回事。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采用適合孩子年齡階段的溝通技巧。孩子特別愛說的時候你知道做一個合格的聽眾并給予適當回應即可。當孩子慢慢長大,和你說的話越來越少的時候,你可以適當引起話題,但也要注意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是不是聽話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還值得商榷。但有些話孩子是一定要聽的,就是防治孩子走歪路的指導和建議。
但如果這些建議每天都像碎碎念一樣圍繞在耳邊,自然是沒有效果的,只有融入自己的生活經驗,讓孩子感知到你說的是對的,讓孩子愿意聽你說 ,這些話語才會植入孩子的心底,甚至,有時候都不需要我們說出口。
和老師討論孩子的教育方式、學習情況都是值得提倡的,而親子之間的矛盾希望老師來解決是不合適的。并不是老師覺得有多麻煩,而是家長不從自己做起解決根源,問題還會源源不斷地涌出來,直到有一天,沒有老師可以再幫你說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