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懲罰”,不是懲治、不是處罰,它更像是,一種疫苗,會讓人發(fā)燒難受,但是卻能帶給孩子強大免疫力。
來源 | 男孩派原創(chuàng)
?
“父親是我的驕傲,我也是父親的驕傲?!?br>
鐘惟德小時候很活躍,特別愛運動,有時候不讀書,偷偷跑出去玩,逃課去打球、野餐,都干過。現(xiàn)在,鐘惟德是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更是鐘南山的驕傲。這么優(yōu)秀的一個人,小時候也調(diào)皮搗蛋,常常被父母懲罰。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手段,適度懲罰能讓孩子看清問題,收獲成長。適度懲罰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姚先生的兒子玩游戲時,偷偷綁定了他的信用卡,劃了12000元買了裝備。姚先生自然是氣憤得不行,不過,他更以此為契機,對孩子進行了懲罰教育。他把買裝備的錢算作兒子的債務(wù),讓兒子做家務(wù)還債。做飯、拖地、洗衣服,一段時間后,孩子不僅家務(wù)越做越好,更是感受到父母的辛苦,掙錢的不易。
10歲的孩子在電梯里小便,媽媽得知后,并沒有以“孩子還小”為借口,替孩子推脫,而是讓孩子勇敢擔責。媽媽主動在業(yè)主群里認錯,并讓孩子認真寫了一封致歉信,向業(yè)主們致歉。更讓人稱道的是,她還安排孩子打掃了一個月的電梯,作為補償。每天放學后,孩子就拿上抹布、拖把,把電梯仔細清理一遍。爸爸還做起了監(jiān)工,監(jiān)督孩子。孩子犯錯,懲罰可以讓孩子知道后悔,懂得做事的規(guī)則和邊界。美國著名科學家約翰·皮爾斯指出,人貴有自知之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彌補這一不足。孩子從內(nèi)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才是成長的開始。懲罰,就是幫孩子喚起內(nèi)心的覺醒和對事情的自我認知。懲罰必須適度和有效,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chǔ)上,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承擔責任。有所罰,有所不罰
“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視,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絕不能弄錯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他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strong>
美國有個節(jié)目叫《牢獄之外》,在節(jié)目中,犯錯的“熊孩子”被安排“監(jiān)獄一日游”,以示警告。孩子被帶到監(jiān)獄,以新囚犯的身份參觀監(jiān)獄,就餐,甚至還被安排和判刑犯人聊天,圍觀特殊監(jiān)區(qū)的變態(tài)犯人。因為從媽媽包里偷拿零錢和撒謊,一個9歲的男孩被兩個警察像抓小雞一樣抓起來,丟給起哄的犯人。因為侮辱了媽媽,14歲的女孩被一群女囚犯圍著罵。女孩瑟瑟發(fā)抖,卻不敢反抗。因為吸煙和晚上偷溜出家,13歲的男孩被推進了牢房,盡管他渾身顫抖,乞求哀嚎。雖然只有一天,但是侮辱、威脅、挑釁、咆哮、鎮(zhèn)壓,孩子們都能感受到。如果孩子不敢做某事是出于對懲罰的恐懼,一旦確信能逃脫懲罰,他們就會做出更瘋狂的事。孩子犯錯,要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的人格。“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的尊嚴,尊重孩子,并且態(tài)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strong>
相反,一旦破壞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切教育都是白費功夫。媽媽許諾上一年級的孩子,期末考試如果語文數(shù)學都考100分,就帶他去西雙版納過年。成績發(fā)下來后,孩子數(shù)學100分,語文99分。媽媽果斷決定,取消旅行。因為差一分,期盼已久的旅行泡湯了,孩子非常傷心,一說起來就哭。“沒有達到目標就無法獲得獎勵,這是教育孩子按約定辦事,雙方都要信守承諾?!眿寢屨f。為了達到目標,孩子一直在努力,這種努力的過程才是最珍貴的。孩子因為達不到考試目標而被罰,比比皆是,收效卻甚微。父母給孩子設(shè)定的目標太高,又只看結(jié)果,只會讓孩子覺得吃了啞巴虧。實際上,這種懲罰是極具內(nèi)耗的,只會挫敗孩子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努力和堅持是最值得肯定的品質(zhì),也是一旦被摧毀就很難再找回的品質(zhì)。“沒有達到目標,不能獎勵你,但你的努力和付出更值得肯定?!?/strong>
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孩子才能一點點飛起,即使很慢,但方向永遠向前。孩子覺得委屈,想去外婆家,卻錯上了高速,幸好被警察發(fā)現(xiàn)。因為怕再被媽媽打,男孩支支吾吾不告訴警察媽媽的電話。媽媽來接他,男孩像老鼠見了貓,緊張地躲在警察身后,就是不走。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犯錯,打一頓,罵一頓,就會長記性。打罵也許能短時威懾,脅迫孩子低頭認錯,卻會讓孩子更逆反。小時候不聽話,就被爸爸捆起來,吊樹上,木棍都給打折了。助理說:“不怕,他就十分鐘,打完他就累了,我就沒事了?!?/section>郭德綱從沒打過郭麒麟,因為他知道:“你真打上了,他就不怕了。”他說教育孩子,一要告訴他道理,二要用一些合適的方法和技巧。打罵其實是父母的情緒發(fā)泄,當父母滿腦子都是壞心情時,懲罰孩子很有可能只是在報復。
布魯諾曾說:“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strong>不怒自威,讓彼此平靜下來,聚焦錯誤,才會更好地解決問題。有愛的懲罰才更有效
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優(yōu)劣。不要傷人的怒吼,不要憤怒的拳頭,不要妄想嚇住孩子;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無論他遇到什么問題,犯什么錯誤,你永遠和他在一起。他必須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過,你會和他一起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