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聰明人也會做蠢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矛盾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應用心理學和人類發(fā)展系榮譽退休教授斯坦諾維奇告訴你,聰明人做蠢事,根源在于我們常將「聰明」和「理性」混為一談,但它們其實是兩回事。為什么?又該如何解決?開智校友夏子,在「認知與改變·閱讀訓練營」讀了《超越智商》后,結合最新熱劇《安家》寫了讀書筆記,帶領你跟著斯坦諾維奇,超越智商,理性相隨,成為真正的聰明人。一起來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今朝風日」已獲原作者授權
開智學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孫儷領銜的開年大劇《安家》自開播以來,立刻成了一部話題制造機,先后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熱搜,首當其沖的是戶型奇葩、十年未曾賣出的「跑道房」被海清飾演的高知客戶宮蓓蓓買去的故事。
宮蓓蓓和老公都是博士畢業(yè),光鮮的身份卻沒有光鮮的生活,一家五口蝸居在六十多平米的房子,晚上批改論文她也只能坐在衛(wèi)生間馬桶蓋上,二胎即將出生,他們急需改善居住條件。
孫儷扮演的房產中介大區(qū)經(jīng)理房似錦對「跑道房」進行了設計與裝修,將長長的過道變成了孩子的畫廊,將過道另一邊沒有窗戶的房間與開了天窗的閣樓相連,在這里宮蓓蓓可以仰望星空,擁有「詩和遠方」。
此情此景,挑剔苛刻的宮蓓蓓終于下了決心:「好,我買」。
可是好像哪里有點不對勁?
這套跑道房是宮蓓蓓的真實需要嗎?這個簽單行為是宮蓓蓓的理性選擇嗎?
屏幕外的我們分明看出了端倪,這套南北不通透、房間沒有明窗且過道公用的「跑道房」根本不實用,為什么高智商的她卻沒有意識到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認知科學家怎么說吧?
加拿大應用認知科學前研究主席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中認為,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其根源便在于「聰明」和「理性」其實是兩件事,聰明只是在智力測驗上的表現(xiàn),而理性決策的能力卻是無法測量的。
生活中,許多智力水平很高的聰明人卻在理性思考方面存在很大缺失,比如經(jīng)濟學家炒股賠得底朝天,大學教授也陷入了龐氏騙局。
「我們只有一顆大腦,卻有兩種心智——快思考和慢思考」,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他那本著名的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中這么說。
卡尼曼是 2002 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心理學家,他在寫這本書時受到斯坦諾維奇思想的啟迪。
快思考像猛張飛,依賴直覺判斷,調用的認知資源少,反應迅速,但很容易上當,以為所見即所得,得出錯誤結論。
慢思考像諸葛亮,擅長邏輯分析,調用的認知資源多,三思而后行,不容易上當,得出結論嚴謹可靠。
大腦愛偷懶,默認的決定方式是快思考。
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大腦使用認知資源時極為吝嗇,總是尋找顯而易見的表面信息,而不愿意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推論,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認知吝嗇鬼」,其中可得性啟發(fā)就是認知吝嗇鬼慣用的伎倆之一。
卡尼曼把可得性啟發(fā)定義為通過「實例呈現(xiàn)在腦中的輕松程度」來判斷概率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記憶中可以輕松順暢想起的事,我們就認為這種事發(fā)生的概率更大。
人腦天生對信息的生動性和鮮活性異常敏感。
說回《安家》,兒童畫廊、閣樓星空、詩和遠方……這些鮮活的信息滿足了宮蓓蓓親子和感性的心理需求,引發(fā)了她大腦的快思考。
因此,即使如她這般聰明之人也無可避免地陷入可得性啟發(fā)的思維誤區(qū),就像中了咒語,鬼使神差地作出了非理性的選擇。
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可得性啟發(fā)導致的決策偏差無處不在。
1、近期事件。
最近發(fā)生的事會比之前發(fā)生的事更容易想起,發(fā)生的概率也會被高估。
小鄭下班路上看到一起汽車追尾事故,就想最近交通事故怎么這么多。
小李這兩周看了好幾本間諜小說,因此她看什么都覺得有陰謀。
2、親身經(jīng)歷。
一個人如果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件,往往會高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一個汶川地震的親歷者,會高估地震的發(fā)生概率,會比其他人更愿意購買地震保險。
結了婚的年輕人經(jīng)常會為干家務的事情發(fā)生爭吵,總認為自己要比對方干得多,因為小倆口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總是記得很清楚,所以自我評價會更高。
3、媒體報道。
媒體喜歡追求新聞的爆點,這些在人們的記憶中更容易被提取。
飛機失事被連篇累牘報道后,在人們的腦海里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認為坐飛機很不安全。事實上大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所有交通工具中,飛機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4、生動效應。
毫無疑問,一張圖片或照片的鮮活生動性要遠遠高于統(tǒng)計數(shù)字。
大家都應該見過這張希望工程的宣傳圖片吧?一堆失學兒童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遠不如一張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更能打動我們的心。
5、知識局限。
認知和視野的限制使人們僅僅基于自己知道的信息作出判斷。
新冠疫情期間如果感冒,普通人根據(jù)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進行處置常常不靠譜,而醫(yī)生則可以根據(jù)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更準確地判斷并提供較好的醫(yī)療方案。
6、想象力。
想象力是概率評估中的重要角色,容易想象得到的事件,看起來發(fā)生的機會更大。
在評估森林探險中意外事件發(fā)生的幾率時,如能想象出許多慘烈的意外事件,這次探險就會被認為很危險,盡管實際上不一定會是這樣。相反,如果沒能想到某些可能的危險,那風險會被低估。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僅僅高智商不足以保證我們做出好的決策。當你的智商提高一倍,但如果不具備理性思維,你只會加倍愚蠢,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為希特勒辯護的海德格爾,是舉世聞名的哲學家;二戰(zhàn)之后紐倫堡大審判的納粹戰(zhàn)犯中,納粹德國的經(jīng)濟部長亞爾馬·沙赫特智商高達 143 分。
改善理性不但對個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還對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如何避免聰明人也做蠢事,斯坦諾維奇和卡尼曼給出的解決方案都是:擁有高智商還不夠,還要擁有高理性。
盡管「理性障礙」廣泛地存在于我們之中。但值得慶幸的是,理性并非不可改變,理性可以習得,甚至比智力更容易習得。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可得性啟發(fā)造成的決策偏差呢?
1、保持懷疑。
不為已知或容易想到的信息左右,多維思考,交叉驗證,綜合判斷,合理決策。
2、保持警惕。
對那些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的故事都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不要被我們的情緒所主宰。
3、保持客觀。
不要簡單相信直覺,而以能真實地反映出客觀情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作為判斷依據(jù)。
可得性啟發(fā)是把雙刃劍。
認知吝嗇鬼可以為我們節(jié)省很多認知資源必備其他的任務使用。與此同時,當一個情境需要精準反應時,啟發(fā)式加工未免太過概括籠統(tǒng)。
人類大腦的即時運算和存儲能力很有限。
我們在生活中做過的數(shù)不清的決策中,有 99% 屬于沒有太大價值的「洗燙衣服類決策」,這些決策使用可得性啟發(fā)式加工是非常有效的,對于大腦來說既經(jīng)濟又實惠,造成的偏差也是無傷大雅和可以修正的。
比如,如果你走在一個臺風天的路上,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有個廣告板搖搖欲墜,你想起前兩天這里剛剛發(fā)生過玻璃幕墻掉落砸傷路人的事,馬上就繞道而走。
即使被砸到的概率并不高,跟如果砸到非死即傷的嚴重后果相比,這個預測偏差是可接受的。
剩下 1% 的事情,諸如結婚、生子、升學、買房等,才是掌控我們生活的關鍵事件。當我們幾十年后回看人生時,也許正是這幾個簡單的問題,決定我們人生的全部。
如果這些事情也用「快速但劣質」的加工決策,很可能會將我們的生活引入歧途,就像《安家》中宮蓓蓓,多年后想賣房卻無人接盤,回首往事空余悔。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多人為設計的陷阱故意誘使認知吝嗇鬼中圈套。為此,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大腦的可得性偏差,理性地進行慢思考,以更加謹慎的態(tài)度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最大化地規(guī)避決策陷阱。
超越智商,理性相隨,成為真正的聰明人。■
讀好書,讀難書,讓自己成為理性的聰明人。你可以加入開智「認知與改變·閱讀訓練營」,夏季班「積極情緒閱讀訓練營」現(xiàn)已開班,用三個月時間,師法積極心理學大師,科學提升你的幸福感。
激發(fā)心流,提升幸福感,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