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神經內科 夏健 教授
康復訓練
一位腦卒中患者經過卒中急性期治療后出院回家,由于疏忽了對癱瘓側肢體的康復訓練,他的胳膊總往上蜷,腋下和上臂開始發(fā)緊,手指張不開,越拽越死,大腿越來越直,直到硬得像條棍子,而腳踝總往內縮,長時間的臥床導致肌肉萎縮、關節(jié)攣縮變形,最后生活不能自理,嚴重的并發(fā)癥接踵而至,肺部感染、壓瘡、死亡……
綜上,我們得出結論:對于卒中患者神經功能重塑方面,康復訓練從來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
卒中后康復訓練為什么不可或缺?
卒中患者往往會遺留偏癱、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中國每年新發(fā)卒中患者約200萬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
現(xiàn)代康復理論和實踐證明,卒中后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能夠減輕患者功能殘疾、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者的滿意度,降低護理費用和節(jié)約社會資源,其最終目的是使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因此,規(guī)范的康復流程和康復治療方案對于降低急性腦血管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卒中的防治分為三級,包括發(fā)病前預防、卒中急救以及卒中康復。其中,卒中康復治療是卒中患者回歸社會與家庭的必由之路。
什么時候開始康復訓練是最好的時機?
康復訓練宜早不宜遲,腦卒中患者病情穩(wěn)定(生命體征穩(wěn)定,癥狀體征不再進展)后應盡早介入康復治療。
腦卒中輕到中度的患者,在發(fā)病24h后可以進行床邊康復、早期離床期的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必要時在監(jiān)護條件下進行。
怎樣的卒中后康復強度最為合適?
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過程需循序漸進,從翻身-坐-站逐步訓練,再到邁步走,如條件許可,每天進行至少45分鐘的康復訓練。
康復訓練強度要考慮患者體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況,有心源性高危因素的患者應避免心率和血壓的劇烈波動,同時不宜高強度、頻繁劇烈的體位變化。
訓練強度的標準:不應出現(xiàn)心慌氣短、頭痛頭暈等癥狀(安全第一),可以有點累,但不出現(xiàn)明顯疲乏感覺(適度提高)。
康復整體原則:先易后難、先粗后細、先近后遠、先質后量、先“重”后“輕”、多管齊下、循序漸進。
卒中不同階段康復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卒中康復訓練貫穿卒中后的每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一級康復
在急性期,即發(fā)病后1~2周內,為一級康復,康復訓練應以預防褥瘡、深靜脈血栓、肺炎等并發(fā)癥,以及通過被動運動等預防關節(jié)攣縮變形為主;包括體位與患肢擺放(圖4.1)、偏癱側肢體被動活動(活動順序從近端關節(jié)到遠端關節(jié),每日2-3次,每次5min以上)、床上運動(圖4.2)。
圖4.1a
圖4.1a仰臥位時,偏癱側肩背部及骨盆下應置薄枕,防止日后萎縮,上肢肩關節(jié)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癱側下肢伸髖、伸膝、踝背伸90°。
圖4.1b
圖4.1b患側臥位時,偏癱側上肢肩關節(jié)應前屈90°,伸肘、伸指、掌心朝上,偏癱側下肢應伸髖、膝稍屈、踝背伸90°。
圖4.1c
圖4.1c健側臥位時,偏癱側上肢有支撐(墊枕),肩關節(jié)前屈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朝下;偏癱側下肢有支撐(墊枕),呈邁步狀,患足不可懸空。(深色標注肢體代表偏癱側)。
圖4.2a
圖4.2a雙手叉握上舉運動:健側輔助患側,做雙上肢伸肘、肩關節(jié)前屈的上舉運動。
圖4.2b
圖4.2b翻身:向偏癱側翻身,雙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健側下肢屈髖、屈膝、足踩床面,頭轉向偏癱側,健側上肢帶動患側向偏癱側轉動,并帶動軀干,健側足踏在床面上發(fā)力,帶動骨盆及下肢完成翻身動作。
圖4.2c
圖4.2c向健側翻身時,動作要領同前,肢體擺放動作同前,只是在偏癱側下肢的起始部位需他人幫助。
圖4.2d
圖4.2d橋式運動:仰臥位,上肢置于體側,雙下肢屈髖、屈膝、足平踏于床面,大腿發(fā)力使臀部抬離,維持該姿勢5~10秒。
二級康復
在亞急性期,即腦卒中發(fā)病后3~4周,為二級康復,主要目的為預防肌痙攣、促進分離運動恢復,加強患肢主動活動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同時針對患者其他功能障礙配合相應的康復治療,包括床上與床旁活動、坐位活動(圖4.3)、患側上肢功能活動(圖4.4)、站立活動(圖4.5)、言語訓練、物理及傳統(tǒng)治療等。
圖4.3a
圖4.3a坐位耐力訓練:半坐位30°開始,堅持30分鐘后無明顯體位性低血壓,逐漸加大角度(45°、60°、90°),延長時間和增加次數(shù),如果能夠在90°坐位下堅持30分鐘,則可進行床旁坐起訓練。
圖4.3b
圖4.3b坐位平衡訓練:通過重心前后左右轉移進行坐位軀干運動控制能力訓練。
圖4.3c
圖4.3c臥位到床旁坐起訓練:先移至床旁,健腿置于患腿下,健腿將患腿移至床邊外,患膝自然屈曲,然后頭向上抬,軀干向患側旋轉,健手橫過身體,在患側用手推床,將自己推至坐位,同時擺動健腿下床。
圖4.4
圖4.4患側上肢功能活動
圖4.5
圖4.5偏癱側下肢負重:健腿屈髖屈膝,足置于矮凳上,偏癱腿伸直負重,髖膝部從有支持物到無支持物逐步過渡。
上下臺階運動:原則是上樓梯時健腿先上,下樓梯時患腿先下。
三級康復
在康復治療中期及后遺癥期,即腦卒中后1月~6個月,為三級康復,目標是抑制痙攣,糾正異常運動模式,改善運動控制能力,促進精細運動。主要是學習使用代償性技術如輪椅、步行器、手杖等,發(fā)揮健側代償作用以爭取最大限度的功能獨立。
此外,患者的心理治療也應重視,此期應多注意與患者交流和必要的心理疏導,幫助腦卒中患者在身體和精神雙重層面上回歸生活,重返社會。
夏健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神經內科
教授
擅長:腦血管病臨床、基礎及轉化研究。
文章來源: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