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簡單來說,綜合評價是部分高校推動的自主選拔招生模式之一?;?/span>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算成考生綜合總分,高校按考生綜合總分擇優(yōu)錄取。答:二者從本質上有很大差別,從招生范圍、報名條件和實施院校上都有區(qū)別。綜合評價一本層次以上的院校約50多所,其中以省屬重點高校為主,強基計劃高校為36所雙一流A類高校。綜合評價與強基計劃比,高校層次差異較大,但是報名條件相對寬松,絕大部分不要求獎項,綜合成績好就可以報考。但是,在師資等資源配置方面,強基計劃要優(yōu)于綜合評價。一類部分高校面向全國或多數省市招生,另一類僅面向高校所在地區(qū)招生。答:往年清華大學的領軍計劃、北京大學的博雅計劃都是綜合評價,不過在2020年領軍、博雅計劃均被取消。(今年中山大學也已取消綜評招生)6.綜合評價的院校都是什么學校?有985/211嗎?答:綜合評價招生院校既有浙大、南大、上交、復旦、國科大等頂尖名校,也包括在本省招生的部分省屬高校。答:目前上紐大綜合評價面向全國,國科大、北外、南科大等部分高校面向多省招生,預計未來高校招生范圍會有所擴大。答:高校的綜合評價錄取通常會根據本校學科專業(yè)建設情況,開放部分專業(yè)進行招生,但其中也不乏熱門專業(yè)和王牌專業(yè),還有部分只有綜合評價才能填報,如北外的小語種專業(yè)。答:目前,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的綜合評價報名已經結束,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高校近日發(fā)布了2021年綜合評價招生簡章。山東和江蘇的招生簡章會在3——4月份陸續(xù)公布,由于報名時間較短且集中,所以建議家長和考生提前擇校,參考往年綜合評價招生簡章準備報名材料。答:每所高校都不同,從往年情況來看,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在高校自主選拔中名額占比最多,去年取消自主招生,實施強基計劃,各校投放招生名額普遍比自招略少,所以不排除今年高校綜評名額會小幅上升。答:部分院校需要。面向全國招生的院校一般不繳費,面向部分省份的院校會在初審通過后繳費,如江蘇、山東等。具體情況以高校最新發(fā)布的簡章為準。13.報考綜合評價對高考錄取有什么優(yōu)惠?答:與原自主招生直接給出降分優(yōu)惠不同,綜合評價入選的考生,目前大多數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60%)、校測成績(30%)、學考成績(10%)的比例測算形成的綜合成績進行錄取。需要注意,南大及東南大學去年上調綜合分數中高考分數占比,分數構成調整為高考成績占75%、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選修科目成績占10%、學校測試成績占15%。答:因為綜合評價的特殊錄取模式,會將考生的高考分數和??挤謹怠W考分數按比例折算,所以??己蛯W考成績特別出色的考生,理論上可以憑略低的高考分數進入到目標高校,但具體情況還會受到臨場發(fā)揮、同屆考生成績等因素影響。15.綜合評價有什么專業(yè)選擇的優(yōu)惠嗎?答:部分高校對于綜合評價成績優(yōu)異的考生,可以直接獲得高校王牌學院新生選拔資格。例如南京工業(yè)大學。16.通過綜合評價錄取的考生,在大學有什么好處嗎?答:部分重點招考院校對獲得認定的學生可被邀請參與特殊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例如優(yōu)先參加一些骨干項目、優(yōu)選配備學科導師以及一些社會工作、海外實習,創(chuàng)新實踐等很多機會,有利于考生今后的規(guī)劃發(fā)展。答:綜合評價是高考招生的一種途徑,只有高三考生可以報考,高一高二考生可以提前備考。答:復讀生可以報考,和應屆生沒有區(qū)別,報名時與應屆生一樣。在提交成績時,高一高二年級按照真實情況提交,高三成績按照復讀期間成績提交。答:競賽獎項非報考綜合評價的必要條件,沒有競賽獎項證書也可以報考綜合評價。答:根據往年情況,高校綜合評價錄取的報名標準大致有以下幾類:
(3)獲得權威競賽獎項(理科、文、科創(chuàng));(6)思想道德獎勵或有一些項目、研究型學習的經歷。
不同高校會有不同的要求,考生要以招生簡章中給出的報名條件為準。答:考生只要綜合成績好都可以嘗試的??忌邆鋵W科競賽省級二等獎在高校綜合評價初審和校測時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答:只要考生綜合成績優(yōu)秀,都可以嘗試報考。答:部分院校如浙江師范大學提出體育特長生在省級運動會上前3名或國家舉報運動賽事前8名也可報考。答:大部分高校對于高中成績并沒有具體要求,“綜合素質優(yōu)秀”是大多數高校的綜合評價招生條件。一些高校會對考生成績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南京師范大學2020年綜評簡章匯總要求:高二、高三年級3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排名均位于所在中學同年級同科類學生中前10%。一般類似要求都會在簡章中明確提出,考生可仔細查詢相關要求。答:通常會要求考生高考成績達到本省一本線/高優(yōu)線/特殊類招生控制線。答:初審時要提交高一、高二、高三上學期期中、期末成績,高三模擬考試成績(各科成績、各科滿分、文理分科年級排名)及其它簡章中要求的獎項。答:在初審時需要。年級排名信息在報名系統(tǒng)中需要填寫,作為初審依據之一。答:一般是指全校同年級分科排名,提交報名材料時需要學校蓋章。29.綜合評價什么條件才能報?沒有參加過競賽可以報嗎?答:只要高校在該省市進行招生,考生都可以報名申請。綜合評價初審主要看重考生綜合成績,少部分院校會對獎項有要求。30.作文大賽全國獎項、文科生、平時成績一本線,走綜評可能性大嗎?答:文科獎項突出,但文化課成績偏低,建議在高三努力提高文化課成績,增加錄取幾率。同時,通過綜評錄取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看定位和擇校,三分考、七分報。答:沒有專門的藝術招生,但不限制藝術生報考,同時可以關注高水平藝術團。答:中外合辦大學一般對考生英語成績有一定要求。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中外合辦大學學費相對較高。33.高校對于要求成績排名居年級“前列”之類的模糊性條件怎么解讀?答:考生、家長在報考時應該參考學校層次、本中學往年報考情況等數據,不同年份、不同層次的中學在每年的數據不會相同。答:高校發(fā)布招生簡章(4月中旬左右)→考生網上報名(發(fā)布簡章后約有10天時間)→高校審核資料→初審名單公布(5月下旬)→高考(6月7-8日)→高校測試、折算綜合成績→填報綜合評價志愿→錄取。答:主要是在陽光高考或高校本科招生網上報名,具體報名方式以在2021年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簡章為準。36.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可以同時報名嗎?答: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同時報名,但一些高校強基計劃和綜評校測時間沖突,考生需作出權衡。答:根據往年情況,綜合評價基本不存在院校限報,只要符合條件,可以同時報名多所學校。但考慮到綜合評??紩r間比較集中,建議根據??紩r間和定位,選報2-3所高校。答:考生個人申請報名,學校(校領導)可以實名推薦,但不是必須。答:綜合評價報名完成后,高校初審結果、確認考試及繳費、高校測試時間及安排、測試模式等內容需及時獲取。41.綜合評價的報名申請材料是以學生借讀學校名義上報還是以學籍所在學校名義上報?答:報名系統(tǒng)里,學籍所在地和實際就讀學校兩項是分別填寫的。答:綜合評價測試、校園開放日活動,實際上都是綜合評價考試。一般分為筆試、面試、體測。根據往年情況,有的高校三項都考,有的高校只考面試和體測。體測一般達標就好,不會計入成績。筆試、面試成績計入學校測試成績,按照15%-40%不等的比例折算進綜合評價總成績。答:高校綜合評價校測由高校命題,考試范疇較廣,試題難度一般難于高考,略低于學科競賽省賽。答:通常,綜合評價測試緊接著高考之后進行,一般沒有時間進行系統(tǒng)性備考,重點在于平時積累。答:邏輯清晰、口齒清楚、善于表達,會在面試中獲得巨大優(yōu)勢;接受過一定程度的學科競賽訓練,會在筆試環(huán)節(jié)占據優(yōu)勢。答:自主選拔增加體測是大趨勢,但體測一般為合格性考察,考生只需正常鍛煉身體,基本都能通過。47.報考同一所大學的綜合評價和強基計劃考試時間沖突怎么辦?答:綜合評價面試主要進行專業(yè)素養(yǎng)、情商、儀表風度、口才、反應敏捷程度、心理素質、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考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為重要參考!答:各省情況不同,一般在提前批錄取完成,具體以各省考試院發(fā)布的志愿填報安排為準。50.綜合評價錄取相比高考裸分,到底能優(yōu)惠多少分?答:因各省折算比例不同,關于錄取到底優(yōu)惠多少分,省屬高校差別更大,優(yōu)惠分值最高達72分。答:沒有沖突。各省情況不同,有些是在提前批,有些是特殊批次,一般在本科一批次之前進行,如果被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就不會參加下一個批次的錄取。52.面試通過可以反悔,然后參加高考統(tǒng)招嗎?答:除了山東、浙江、江蘇鎖檔的部分高校,其余省市和高校參加完面試,還可以在志愿填報環(huán)節(jié)反悔,注意把握反悔的機會,謹慎抉擇。答:沒有公布高考成績,先確定綜合評價志愿,一旦錄取不能參加其他批次錄取,沒有錄取不影響后續(xù)批次錄取。54.錄取到綜合評價的專業(yè),可以轉專業(yè)嗎?多數高校綜合評價錄取的學生與普通統(tǒng)招生沒有任何區(qū)別,一般學校沒有明確的不讓轉專業(yè)的限制,轉專業(yè)要求可參照該校轉換專業(yè)要求執(zhí)行。通過以上有關綜評的問答我們可以看出,綜合評價的一些特點以及與強基的差別。建議考生客觀、全面的對自身成績和實力進行評估和定位,利用好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及統(tǒng)招的不同批次做好差異化報考,提高自己目標高校的錄取成功率!如果考生符合目標院校的入圍條件,可以考慮走綜合評價。但是一定要早做準備搶占先機,關注綜評動態(tài),及時獲取相關信息。低年級考生主要是保證在校期間的學業(yè)成績、完善自身綜合評價素質檔案、適當參加一些院校認可的競賽或比賽。-----------------------------------------------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