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和濕疹常作為同義詞用來指一種皮膚炎癥,代表皮膚對于化學制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種種物質(zhì)的變應性反應。濕疹一詞沒有特殊的含義,而皮炎則有限定的意義。若用皮炎代替濕疹作為診斷術語,則指的是真皮、表皮聯(lián)合反應,它可以是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癥狀體征 皮炎 皮炎 患有皮炎的常見癥狀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皮膚出現(xiàn)片狀、條狀或不定形狀紅腫,有滲出時可有痂皮復蓋,當皮膚有損傷時可有糜爛或潰瘍出現(xiàn),局部有痛癢感。 2、當皮膚被大量炎性滲出物復蓋及慢性皮炎時,可見有皮膚被毛脫落。皮膚增厚,有皺裂。 3、患真菌性皮炎時,患部脫毛,局部有白色粉末狀結痂,痂下及周圍有紅色突起。 4、患寄生蟲性皮炎時,頭部、背部、腹部可見有發(fā)紅的疹狀小結,表面有黃色痂皮,并有脫毛現(xiàn)象和劇癢感。 治療方法 皮炎 皮炎 西醫(yī)治療 (1)全身治療 ①抗組胺類藥主要起鎮(zhèn)靜止癢作用。常用撲爾敏4mg,每日3次。小兒皮損消退后,最好能繼續(xù)用數(shù)日。 ②抗生素對皮損廣泛且有糜爛、滲液的病例,即使沒有明顯細菌感染的表現(xiàn),也應適當給予抗生素治療。如紅霉素250mg,每日4次。 ③類固醇激素原則上不用于一般病例,但異位性哮喘例外。對嚴重病例,為盡快控制癥狀,可短期(2~3周)使用。 ④免疫抑制劑包括硫唑嘌呤、環(huán)孢素A(CYA)和干擾素等。對AD療效如何,目前尚無足夠資料證實。 (2)局部治療 ①類固醇激素用于炎癥較重但無明顯糜爛、滲液的皮損。在療程中適當更換品種,起初用強效的,以盡快控制癥狀,數(shù)日后逐漸換成中、低效的。對不同部位的皮損,在品種選擇方面也應注意。皮損面積廣泛,尤其嬰幼兒,宜選用作用較弱或低濃度的制劑 ②抗生素用于感染的皮損。常與類固醇激素并用。 ③焦油類煤焦油、糠餾油等對AD有效,常用糊劑,單獨外涂或與激素制劑并用。 中醫(yī)治療 ⑴辨證論治 ① 胎熱證 證候嬰兒期,皮疹常在兩頰發(fā)生紅斑,針尖大小密集丘疹、丘皰疹、水皰和滲處,滲液干涸則結橘黃色痂皮,痂剝脫后又顯露出潮紅的糜爛面。舌質(zhì)紅,苔少,指紋紫色。 治法清心導赤護陰止癢。 方藥方用三心導赤散加減。 ② 濕熱證 證候兒童期,皮疹以針頭大丘疹、丘皰疹和小水皰為多見,部分融合成片,輕度浸潤,并多集中在肘窩、腘窩等部位。自覺癢重,搔破滲血或滲液。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濡數(shù)。 治法清熱,祛濕,止癢。 方藥方用除濕胃苓湯加減。 皮炎藥膏 皮炎藥膏 ③血燥證 證候成人期,皮疹主要發(fā)生在肘、膝、頸等處,肥厚而呈苔蘚樣變,境界不清楚,搔抓或摩擦刺激后則有少量滲出或血痂,干燥,甚則干裂不適,夜間尤重。舌質(zhì)淡紅,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滋陰除濕,潤燥止癢。 方藥方用滋陰除濕湯加減。 ⑵針灸治療 宜選用曲池、足三里、血海、委中等穴位施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折疊編輯本段飲食保健 發(fā)病期間忌辛、辣、酒類等食物。對魚、蝦等易誘發(fā)本病的食物,應注意食用后及停用后的效果,但無須盲目地忌口。 預防護理 1、要搞好個人衛(wèi)生,經(jīng)常洗澡,同時水溫不宜過高,以30攝氏度至40攝氏度為宜。 2、要勤換衣服及床單,涼席、被褥等貼身物品要經(jīng)常清洗曝曬。 3、居室內(nèi)要保持空氣流通、環(huán)境整潔,避免潮濕。 4、要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shù)刈鲂┻\動以增強體質(zhì),外出旅游最好穿上長褲,以防下肢被蟲咬傷。[1] 折疊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皮炎的病因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機械性、化學性、真菌性、寄生蟲性、過敏性等因素: 1、機械性、項環(huán)擦傷、自體挫傷、搔抓引起外傷性皮炎、燙傷、凍傷、放射性損傷等。 2、化學性、化學洗浴劑涂擦刺激性藥物,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真菌性、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須發(fā)癬菌。 3、寄生蟲性、如蠕形螨、疥螨、蟬、虱,蚤、血吸蟲、鉤蟲等。另外食物過敏、藥物過敏均可導致皮炎的發(fā)生。[2] 4、不良生活習慣。如常用過熱的水洗臉,或過頻地使用香皂、洗面奶等皮膚清潔劑,平時不注意對紫外線的防護等,這些理化刺激都會改變或損傷皮膚的保護屏障和血管調(diào)節(jié)功能。疾病診斷 診斷依據(jù) 1.本病中青年多見,先有劇烈瘙癢,后有皮損; 2.皮疹為扁平丘疹,苔蘚樣變,無滲出; 3.皮疹多發(fā)于頸部、四肢伸側、腰氐部、腘窩、外陰; 4.病程慢性,常反復發(fā)作。 檢查方法 皮炎 皮炎 實驗室檢查 1、血液學和血清學檢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尤其是Ts)減少。血清IgE含量明顯增高。 2、皮膚試驗 對某些變應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發(fā)型過敏反應常呈陽性。用結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內(nèi)試驗(遲發(fā)型過敏反應),常為陰性或弱陽性。 3、皮膚白色劃痕試驗 用鈍器劃皮膚,皮膚出現(xiàn)白色劃痕(正常人呈紅色)。[4] 折疊編輯本段并發(fā)癥 本病癥狀時輕時重, 嚴重者可繼發(fā)毛囊炎及淋巴炎。持久性搔抓摩擦脛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質(zhì)沉積于真皮,進而分別發(fā)展為斑狀和苔蘚性淀粉樣病。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本品為復方制劑,每克含醋酸地塞米松0.75毫克,樟腦10毫克,薄荷腦10毫克。輔料為:羥苯乙脂、香精、十六醇、液狀石蠟、單、雙硬脂酸甘油脂、硬脂酸聚羥氧(40)酯、甘油、依地酸二鈉、卡波姆、純化水。 主要作用用于局限性搔癢癥、神經(jīng)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濕疹。復方曲安奈德乳膏,每克基質(zhì)中含制霉菌素100,000單位、硫酸新霉素2.5毫克、短桿菌肽0.25毫克和曲安縮松1.0毫克(0.1%)。曲安縮松為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類藥,局部應用有抗炎、抗瘙癢和收縮血管等作用;制霉菌素具有抗念珠菌活性;新霉素與短桿菌肽均具有抗細菌活性。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主要成份 0.05%丙酸氟替卡松。成人: 適用于各種皮質(zhì)激素可緩解的炎癥性和瘙癢性皮膚病,如:濕疹包括特異性濕疹和盤狀濕疹;結節(jié)性癢疹;銀屑?。ǚ喊l(fā)斑塊型除外);神經(jīng)性皮膚病包括單純性苔蘚;扁平苔蘚;脂溢性皮炎;接觸性過敏;盤形紅斑狼瘡;泛發(fā)性紅斑全身類固醇激素治療的輔助用藥,蟲咬皮炎;粟疹。 兒童: 低效皮質(zhì)激素無效的一歲以上(含一歲)兒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可用本品緩解特異性皮炎引起的炎癥和瘙癢?;加衅べ|(zhì)激素可緩解的其他皮膚病的兒童使用本品前應咨詢醫(yī)生。水毒芹歐洲民間用此植物作成軟膏或浸劑,外用治療某些皮膚病及痛風或風濕、神經(jīng)痛等的止痛劑。胡桃油,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榨取之脂肪油。<本草綱目拾遺>言其“補火?!?lt;現(xiàn)代實用中藥>言其為“緩下劑,能驅(qū)絳蟲;外用于皮膚病,疥癬,凍瘡,腋臭等。”辣椒可有效地治療帶狀疙疹后遺癥神經(jīng)痛、糖尿病神經(jīng)痛、面部神經(jīng)痛;風濕性關節(jié)類和骨關節(jié)炎、皮膚病、騷癢和牛皮癬、銀屑病;促進脂肪代謝,用于減肥食品;減輕嗎啡類藥物的戒斷綜合癥等。一般的使用方法是制成軟膏,其中辣椒堿類化合物,并可適當添加其他草藥成分,雞內(nèi)金功效與作用:消食積、止瀉痢遺溺。其原理為:1、健胃。實驗證明,口服雞內(nèi)金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均增高;胃運動加強,胃排空率加快。雞內(nèi)金的催泌作用甚至強于肉粉。作用途徑似科是雞內(nèi)金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內(nèi),通過體液因素而興奮胃壁的神經(jīng)肌肉裝置。2、強壯、滋養(yǎng)、收斂(前人有為雞內(nèi)金性澀)。功能:理脾胃,消食,去積。主治: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等癥。臨床應用:1、治消化不良,尤其適宜于因消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納不佳、積滯脹悶、反胃、嘔吐、大便稀爛等。雞內(nèi)金對消除各種消化不良的癥狀都有幫助,可減輕腹脹、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口臭、大便不成形等癥狀。常配麥芽、山楂、白術、陳皮等。2、治小兒遺尿,或成人之小便頻數(shù)、夜尿、配桑螵蛸、龍骨、牡蠣、浮小麥等,方如內(nèi)金湯。對腎結石引起的血尿,常在治療方劑內(nèi)加入雞內(nèi)金15~18g。3、治體虛遺精,尤其對肺結核患者之遺精有較好效果。用焙雞內(nèi)金粉18g,分為6包,每天服2次,每次一包,清晨和臨星前開水送服。4、試用于治療慢性肝炎,以焙雞內(nèi)金粉15g,為一日量,分三次用蜜糖水沖服,以后浙增至每日量為30g共服兩月,有一定療效。5、外用研未治皮膚病損。處方舉例:內(nèi)金湯:炙雞內(nèi)金9g(研末,沖)炙桑螵蛸4g,煅龍骨12g,煅牡蠣12g,浮小麥15g,炙甘草6g水煎服。附:鴨內(nèi)金因不易與胃壁分離,剝離時全部成碎片狀,棱溝皺紋較稀,暗綠色或褐色,表面較粗糙或有反油現(xiàn)象,一般認為內(nèi)金也有消食去積作用,但效用不及雞內(nèi)金。相思子治皮膚病疥瘡、頑癬等,為浸劑或糊劑。(《現(xiàn)代實用中藥》)先取紫皮蒜搗爛,再加入細胡椒粉(2:1)共搗成糊狀備用。治療時先用三棱針在雙側耳背靜脈點刺放血;并在一側耳輪腳凹陷處劃破表皮(1~2厘米長的豎切口),雙耳交替劃割。按無菌操作進行。然后取椒蒜泥約米粒大放于膠布上,貼在切口處固定。每4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休息10天。觀察各種皮膚?。?/span>神經(jīng)性皮炎、牛皮癬、濕疹、痤瘡、神經(jīng)瘙癢癥、過敏性皮炎)共219例,治愈156例(71.2%),進步56例(25.1%)。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觀察。一般無不良反應,僅極個別病人治療后訴心慌,煩躁。胸腺五肽注射液,適應癥為(1)用于18歲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18歲以后胸腺開始萎縮細胞免疫功能減退。(2)各種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T細胞缺陷病(如兒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4)各種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5)腫瘤的輔助治療。【適應癥】 本品適用于:惡性腫瘤病人因放療、化療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臨床應用: 肝病 腫瘤 皮膚病 類風濕。復方吲哚美辛酊,本品為復方制劑,其組分為吲哚美辛、馬來酸氯苯那敏 、度米芬 、鞣酸苦參堿、甘草、適量乙醇。適應癥為用于日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皮膚瘙癢癥、痤瘡、蚊蟲叮咬等。冰黃膚樂軟膏,化學成分 大黃、姜黃、硫黃、黃芩、甘草、冰片、薄荷腦。主要功效 清熱燥濕,活血祛風,止癢消炎。用于濕熱蘊結或血熱風燥引起的皮膚瘙癢;神經(jīng)性皮炎,濕疹、足癬及銀屑病等瘙癢性皮膚病見上述證候者。曲安奈德新霉素貼膏,商品名稱:膚疾寧。本品為復方制劑,其組份每片(貼)含醋酸曲安奈德不少于16μg,硫酸新霉素不少于90單位。用于局部性神經(jīng)性皮炎,慢性濕疹。也可用于小面積的銀屑病。芙美松是一種外用膏藥,【藥品成分】糠酸莫米松。用于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異位性皮炎及皮膚瘙癢癥。鹵米松乳膏,鹵米松是強效,含鹵素的外用糖皮質(zhì)類固醇。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收縮血管、減低血管通透性和抗增生的作用。外用皮質(zhì)類固醇透皮吸收后,需與胞漿中的糖皮質(zhì)激素受體蛋白結合才能發(fā)揮作用,鹵美松的化學結構式中,于C1和C2位間有雙鍵,于C2、C6和C9位有一個氯原子,二個氟原子均決定了該制劑抗炎作用較強。對皮質(zhì)類固醇治療有效的非感染性炎癥性皮膚病。如皮炎、錢幣狀皮炎和尋常型脂溢性皮炎、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局限性神經(jīng)性銀屑病。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劑,復方制劑,每毫升含鹽酸克林霉素(以克林霉素計)10毫克,甲硝唑8毫克輔料為:甘油乙醇。用于尋常痤瘡,也可用于脂溢性皮炎及酒渣鼻、毛囊炎。本品用于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2缺乏癥,如口角炎、唇干裂、舌炎、陰囊炎、結膜炎、脂溢性皮炎等。鐵莧菜治療皮炎。用于預防和治療維生素B6缺乏癥,如脂溢性皮炎、唇干裂。也可用于減輕妊娠嘔吐。八寶五膽藥墨,中成藥名。由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麝香蕉、冰片、珍珠、蟾酥、牛黃、朱砂、牛膽、熊膽、蛇膽、豬膽、川芎、青魚膽、藕片、紅花、小薊、大薊、白茅根、夏枯草、牡丹皮、丁香組成。具有消炎解毒,活血止痛,涼血止血,消腫軟堅,防腐收斂的功效。用于吐血,咳血,鼻衄,便血,赤白痢下,癰疽瘡瘍,無名腫毒,頑癬、皮炎、濕疹等。明礬用于治療皮膚濕疹、皮炎(亞急性期)??捎妹鞯\配五月艾、百部等煎水外洗,方如五百明洗劑。散熱解表。百部潤而不燥,能開泄降氣,清肺熱而解表,用于皮膚疥癬、濕疹、牛皮癬、遍身黃腫、皮炎、濕疹等癥。榕樹須味苦、性平。歸肺、脾、腎經(jīng)。治神經(jīng)性皮炎: 鮮榕樹須,搗爛外敷。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維生素B族缺乏臨床表現(xiàn) 第一,鹽酸硫胺(維生素B1)缺乏時,病犬可發(fā)生不可修復的神經(jīng)癥狀?;既?、厭食,全身無力、視力減退或喪失,有時步態(tài)不穩(wěn),顫抖,隨后輕癱、抽搐。第二,核黃素(維生索B2)缺乏時,患犬出現(xiàn)痙攣、貧血、心搏徐緩和虛脫以及干性落屬性皮炎、肥厚脂肪性皮炎等。第三,煙酰胺與煙酸(維生素PP)缺乏時,黑舌病是其特征。復方魚肝油氧化鋅軟膏,本品為復方制劑,每克含氧化鋅200毫克、魚肝油80毫克、呋喃西林1毫克。適應癥為用于急慢性皮炎、濕疹、凍瘡、輕度燒傷、燙傷等。安神定志。桂圓含有大量的鐵、鉀等元素,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以治療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圓中含尼克酸高達2.5毫克(每100克),可用于治療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瀉、癡呆,甚至精神失常等。長波葉山螞蝗根:苦、澀,平。潤肺止咳,驅(qū)蟲。 用于肺癆咳嗽,盜汗,咳嗽痰喘,蛔蟲病。 果實:微苦,澀,溫。止血。用于內(nèi)傷出血。 全草:用于目赤腫痛。【白藥】佛居:全株外用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皮炎,燙火傷;根用于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結炎,肺結核,腹瀉,痢疾,小兒疳積,蛔蟲病;果實用于外傷出血《滇省志》。?;簶淦ぶ委熕[,內(nèi)傷出血,咳嗽《滇藥錄》。【拉祜藥】得若耐:根用于肺炎高熱,肺結核久喘,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滇省志》。德糯耐:根、全株用于閉經(jīng),肝炎,心臟病,體虛,消瘦,貧血,內(nèi)傷出血《滇藥錄》。【壯藥】哇北倉:全株治療腹痛,腹瀉《桂藥編》。【苗藥】秀:功用同壯族《桂藥編》。【傣藥】細米油珠,哈芽派(德傣):根配伍治尿道炎《德傣藥》。【侗藥】求幫,Piudt bangh,尚美咪岑(Sangp meix miingc jenc):全草治白寸榜(寸白蟲)《侗醫(yī)學》。烏桕根皮外用治疔濕疹,皮炎。白千層味淡,性平。安神鎮(zhèn)靜,芳香解表,祛風止痛。安神鎮(zhèn)靜,芳香解表,祛風止痛。主治感冒發(fā)熱,風濕關節(jié)痛,神經(jīng)痛,腸炎腹瀉,外用治過敏性皮炎,濕疹。治過敏性皮炎,濕疹:白千層鮮葉煎水洗。方酮康唑發(fā)用洗劑,主要原料本品為復方制劑,每克含酮康唑15毫克,丙酸氯倍他索0.25毫克。 主要作用用于治療和預防多種真菌引起的感染,如頭皮糠疹(頭皮屑)、脂溢性皮炎和花斑癬。能迅速緩解由脂溢性皮炎和頭皮糠疹引起的脫屑和瘙癢。維生素H是禿頭一族的救星,不但防止落發(fā)及頭頂見光頗見功效,還能預防現(xiàn)代人常見的少年白發(fā)。它對維護皮膚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至于安定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的功效至今尚未獲得證實,但對憂郁、失眠確有一定助益。健康。缺乏癥: 脫發(fā)、抑郁、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脂肪代謝障礙等。 功效: ● 幫助脂肪代謝; ● 協(xié)助代謝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 ● 促進汗腺、神經(jīng)組織,骨髓、男性性腺、皮膚及毛發(fā)的正常運作和生長,減輕濕疹、皮炎癥狀; ● 預防白發(fā)及脫發(fā),有助于治療禿頂; ● 緩和肌肉疼痛。治慢性濕疹,神經(jīng)性皮炎:硫黃一兩,銀珠一錢,陳醋半斤。將硫黃放在鐵勺內(nèi)熔化后,放入銀珠拌勻,在地上挖個二至三寸深的坑,將醋和溶化的硫黃液先后倒在坑內(nèi),等凝固后取出再熔化,如此處理三次,搗細粉,用植物油調(diào)勻,以布包藥搽患處,一日兩次。(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臨床應用1.硫黃軟膏:沉降硫黃100g, 凡士林適量。取硫黃過80-100目篩后,緩緩加入已熔化的60℃的凡士林中,隨加隨攪拌,直至混勻,再加凡士林制成1000g,攪勻,即得。也可加適量液狀石蠟,用加液研磨法配制;尚可配成5%、20%濃度。密閉,涼處貯存。本品為黃色軟膏;有硫黃的特臭。本品用乙醚溶解除盡凡士林,揮盡乙醚,燃燒時火焰顯藍色,并發(fā)生二氧化硫刺激性臭。本品經(jīng)處理后可用碘量法定量,含硫量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功能溶解角質(zhì),抗真菌及抗寄生蟲,并可制止皮脂溢出。用于治療疥癬,體癬,花斑癬,皮脂溢出性皮炎等。外涂患處。(新疆《醫(yī)院制劑》1981年;南京市衛(wèi)生局《醫(yī)院制劑規(guī)范》1989年)2.硫黃霜:硫黃100g,硬脂酸135g,凡士林(白)40g,氫氧化鉀6.50g,甘油50g,尼泊金乙酯1g,蒸餾水適量。硬脂酸、凡士林、尼泊金乙酯置水浴上溶化,80℃保溫;另取氫氧化鉀溶于適量水中,使總量為1000g,加熱至80℃,在不斷攪拌下加入上述油液,待霜劑生成后,將硫黃(100目篩細粉)與甘油調(diào)成糊狀后加入,繼續(xù)攪至冷凝,即得。也可增減硫黃用量,配成5%和20%硫黃霜。用于疥癬。外涂患處。[《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4,(8):39]摘錄《中華本草》三叉苦苦,寒。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咽喉腫痛、風濕骨痛、瘧疾、黃疸、濕疹、皮炎、跌打損傷及蟲蛇咬傷等癥。用于溫病初起之發(fā)熱、頭痛、項強、驚搐。更多用于濕熱火毒所致的咽喉腫痛、感冒發(fā)熱、瘧疾、濕瘡濕疹、肺熱咳嗽、蛇蟲咬傷,以及風濕痹阻、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等。扁桃體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或慢性肝炎、瘧疾、真菌感染、蕁麻瘆等可辨證用之。大楓子功能:祛風燥濕,攻毒殺蟲。主治:麻風。外用治毒瘡,疥癬,手背皺裂等癥。藥理作用:1、抗真菌。實驗證明,大楓子對多種皮膚癬菌有抑制作用。2、抗麻風菌。大楓子油治療麻風,臨床有一定療效。服藥前后對比,病理組織片可見細菌減少、菌體變形、破碎。臨床應用:1、治療麻風。可用大楓子煅末加輕粉,以麻油調(diào)制后外涂患處,同時可配合內(nèi)服掃風丸(以大楓子為首味藥),治療瘤型和結核型麻風,根據(jù)短期觀察,可使癥狀減輕,又可采用其制大楓子酸乙酯,作肌肉注射。2、治神經(jīng)性皮炎??捎么髼髯?0g,白蘚皮30g,五倍子15g,松香12g,鶴虱草12g,苦參、黃柏、蒼術、防風各9g,混合研末,作煙熏,并配合外用止癢藥膏和內(nèi)服溴劑、維生素等,有一定療效。3、治療手癬。可用大楓子油配以核桃仁,豬脂等制成藥丸,外搓患部,有一定療效。處方舉例:掃風丸:大楓子1500g,蒼術、白附子、桂枝、當歸、西秦艽、白芷、鉤藤、木瓜、川芎、肉桂、菟絲子、天麻、礞石、川牛膝、首烏、千年健、知母、梔子、川烏、草烏、威靈仙、鉆地風各60g,苦參、蒺藜、小胡麻、蒼耳子、防風各120g,玉米、荊芥各240g,白花蛇30g,共為末,水調(diào)為丸,成人初用0.6g,一日二次,三天后如無惡心、嘔吐等反應,可每次加1.5g,至8天后,日服三次。注:1、種子有毒。內(nèi)服可致惡心嘔吐、胸腹痛,嚴重者出現(xiàn)溶血、腎炎、肝脂肪性變。見《廣西本草選編》。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本品為復方制劑,每克含醋酸地塞米松0.75毫克,樟腦10毫克,薄荷腦10毫克。輔料為:羥苯乙脂、香精、十六醇、液狀石蠟、單、雙硬脂酸甘油脂、硬脂酸聚羥氧(40)酯、甘油、依地酸二鈉、卡波姆、純化水。 主要作用用于局限性搔癢癥、神經(jīng)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濕疹。生滑石主要成分:為含水硅酸鎂,而含粘土、石灰等。藥理作用:利尿滲濕、清熱,作用較和緩;所含的硅酸鎂有吸附和收斂作用,能保護腸管,止瀉而不引起鼓腸,對治療水瀉尤為適宜。又體外試驗其煎劑對傷寒桿菌、腦膜炎球菌和金黃色葡萄菌有抑制作用。功能:利水通淋,清解暑熱。主治:種熱燥渴,中暑吐瀉,淋病水腫,吐衄血等癥。臨床應用:為去濕清熱常用藥,凡小便不利而屬于熱證者,常用滑石。 1、用于治療熱淋(例如急性尿道炎、膀胱炎等)、石淋(泌尿系結石)。取其有利尿清熱作用,在治療泌尿系結石和急性尿路感染的方劑中,滑石廣泛應用。 2、用于治療暑熱。夏季受暑,發(fā)高熱,小便不暢,煩躁口渴,或有水瀉,可用滑石配甘草,方如六一散,再加辰砂,即為益元散,對治療小兒夏季感冒腹瀉,效果更好。 3、作為輔助藥,用于溫熱病熱在氣分而夾濕者(感染性疾病中期和極期,持續(xù)發(fā)熱、身重、口渴、舌苔黃),配合其他清利濕藥,使?jié)駸犭S小便解除,放入黃芩滑石湯。此外,在溫熱病恢復期,津少陰虧,余熱未退盡,也可在滋陰藥中稍加滑石,促使余熱隨小便解除。 4、外用治療皮膚濕疹、皮炎,常配黃柏末等。 用量:內(nèi)服10~15g,治療泌尿系結石可重用至24~30g。外用適量。 處方舉例:1、六一散《傷寒標本》:(成藥、生滑石末六份,甘草末一份),成分服6~9g(小兒量為2.4g~3g),每日2~3次,冷開水或溫開水送服,用其它湯藥送服。如與其他藥同煎,則需要9~15g(大劑可達24g)包煎。 2、益元散。六一散18g,辰砂1.5g,分2~3次溫開水送服。用于中暑腹瀉者,以藿香或香薷9g,輕煎送服更好。如與其它藥同煎,益元散可用至9~15g。 3、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黃芩9g、滑石9g、通草3g、茯苓15g、豬苓9g、大腹皮9g、白蔻仁3g,水煎服。治療鉤蚴皮炎:每次用尋骨風0.5~1兩,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 尋骨風 尋骨風 稍涼后用紗布蘸洗患處。一般初起者洗搽1次即退,較重者經(jīng)治1~2次亦可退腫止癢。煙酸也稱作維生素B3,煙酸有較強的擴張周圍血管作用臨床用于治療:偏頭痛、耳鳴、內(nèi)耳眩暈癥等。若其缺乏時可產(chǎn)生糙皮病表現(xiàn)為皮炎、舌炎、口咽、腹瀉及煩躁、失眠感覺異常等癥狀。煙酸是少數(shù)存在于食物中相對穩(wěn)定的維生素即使經(jīng)烹調(diào)及儲存亦不會大量流失而影響其效力。效用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健康減輕胃腸障礙使皮膚更健康預防和緩解嚴重的偏頭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血壓下降減輕腹瀉現(xiàn)象。煙酸缺乏可以起癩皮病。 常見食物煙酸含量 常見食物煙酸含量 前驅(qū)癥狀體重減輕疲勞乏力記憶力差、失眠等如不及時治療 則可出現(xiàn)皮炎、腹瀉和癡呆。 皮膚癥狀典型癥狀常見在肢體暴露部位如手背、腕、前臂、面部、頸部、足背、踝部出現(xiàn)對稱性皮炎。 消化系統(tǒng)癥狀主要有口角炎、舌炎、腹瀉等腹瀉是本病的典型癥狀早期多患便秘其后由于消化腺體的萎縮及腸炎的發(fā)生常有腹瀉次數(shù)不等。 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初期很少出現(xiàn)至皮膚和消化系統(tǒng)癥狀明顯時出現(xiàn)。輕癥患者可有全身乏力、煩躁、抑郁、健忘及失眠等。重癥則有狂躁、幻聽、神志不清、木僵、甚至癡呆。 食物來源煙酸廣泛存在于動植物食物中良好的來源為動物肝、腎、瘦肉、全谷、豆類等乳類、綠葉蔬菜也有相當含量。煙酸除了直接從食物中攝取外也可以在體內(nèi)有色氨酸轉化而來平均約60mg色氨酸轉化1mg煙酸。成人推薦攝入量12mg/d。患者在早期表現(xiàn)可不明顯往往有食欲減退、倦怠乏力、體重下降、腹痛不適、消化不良、容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非特異性病癥。當病情進展時可以出現(xiàn)較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夏秋季日光照射時發(fā)作有時也可因輻射及皮膚物理性損傷而誘發(fā)。 1.皮膚 皮炎為本病最典型癥狀常在肢體暴露部位對稱出現(xiàn)以手背、足背、腕、前臂、手指、踝部等最多其次則為肢體受摩擦處。急性者皮損初起時顏色緋紅發(fā)癢甚似曬斑但與周圍皮膚有一清晰界線邊緣略高起中心部病損較著其后膚色迅速轉變?yōu)榧t褐色有明顯水腫可伴有皰疹及表皮破裂形成滲出創(chuàng)面易誘發(fā)繼發(fā)性感染。病情好轉時水腫及紅色可漸退痊愈時有大塊脫皮其后出現(xiàn)新生的粉紅色皮膚增厚也可變薄呈萎縮狀邊緣有色素沉著。 慢性病例水腫較輕或不顯著但色素沉著更深在易受磨損處如肘、指節(jié)、膝等部位的皮膚往往增厚呈角化過度膚色棕黑與其周圍不同并有干燥、脫屑現(xiàn)象。另一表現(xiàn)為小腿前部及外側有魚鱗樣皮膚變化病變部位常有色素沉著。 2.消化系統(tǒng) 以舌炎及腹瀉最為顯著。 1舌炎早期舌尖及邊緣充血發(fā)紅并有蕈狀乳頭增大。其后全舌、口腔黏膜、咽部及食管均可呈紅腫上皮脫落并有表淺潰瘍引起舌痛及進食下咽困難唾液分泌增多?;疾≥^久時舌乳頭萎縮、全舌光滑干燥常伴維生素b2缺乏的口角炎。 2腹瀉早期多患便秘其后因腸壁、消化腺體、腸壁及黏膜、絨毛的萎縮和腸炎的發(fā)生常有腹瀉大便呈水樣或糊狀量多而有惡臭也可帶血如病變接近肛門可出現(xiàn)里急后重。腹瀉往往嚴重和難治可合并吸收障礙。 3.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 早期癥狀較輕可有頭昏、眼花、煩躁、焦慮、抑郁、健忘、失眠及感覺異常等表現(xiàn)。但本病與腳氣病有所不同本病多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后者以周圍神經(jīng)為主。 其他癥狀女性可有陰道炎及月經(jīng)失調(diào)、閉經(jīng)男性排尿時有燒灼感有時性欲減退。本病常與腳氣病、2缺乏癥 target=_blank>維生素b2缺乏癥及其他營養(yǎng)缺乏癥同時存在。煙酸缺乏的臨床表現(xiàn)可用4個英文字母d來描述即皮炎dermatitis、腹瀉diarrhea、癡呆dementia和死亡death。 并發(fā)癥 煙酸缺乏可進展到精神錯亂、定向障礙、癲癇發(fā)作、緊張性精神分裂癥、幻覺、意識模糊、譫妄甚至導致死亡。周圍神經(jīng)炎的癥狀如四肢麻木、燒灼感、腓腸肌壓痛及反射異常等均可出現(xiàn)。有時有亞急性脊髓后側柱聯(lián)合變性癥狀可能與其他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月桂葉辛;微溫用于脘脹腹痛;外治跌撲損傷,疥癬。健胃理氣。《臺灣藥用植物志》:“月桂油為(制成)軟膏,涂腫毒,治腸疝痛,脫臼,挫傷,痛風及皮膚病等。泥炭蘚味淡、甘,性涼。清熱明目,止癢。用于目生云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治目赤腫痛:?;ú葸m量,水煎熏洗。治角膜白斑:海花草、地錢各10g,牛毛氈20g,水煎內(nèi)服又外洗。指甲病會通過傳染、皮膚病、良性或惡性腫瘤和某些影響范圍大的疾病而引起。它們也可能因為自身原因而誘發(fā)。以下是最有可能引發(fā)指甲病的成因:1.基因的取向 2.過分暴露于水、高溫和濕氣中 3.鞋子過緊 4.化學作用影響 5.糖尿病 6.皮膚病 7.腫瘤 8.過分修剪指甲 9.經(jīng)常抓挖指甲旁邊的皮膚的習慣 10.土壤污染 11.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HIV),能引起艾滋病的病毒。所需營養(yǎng)編輯 1.硅是頭發(fā)、骨骼及指甲所需之物。 2. 維生素B添加核黃素(B2)、Bl2、葉酸缺乏維生素B,易使指甲脆弱。 3.啤酒酵母富含蛋白質(zhì)。 4.鈣及鎂及維生素D;它們是指甲生長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 5.維生素C;倒刺及指甲四周的組織發(fā)炎與缺乏維生素c有關。 6.蛋白質(zhì)氨基酸是指甲的組成物,使用氨基酸較快被吸收及利用。 7.維生素A 8.鐵質(zhì);缺鐵會造成湯匙指甲和縱向突脊。紫芝也稱“中國靈芝”,味甘,性平。性淡、溫,味稍苦。抗過敏作用:當機體受某種抗原侵襲導致免疫功能亢進,產(chǎn)生各種變態(tài)反應或免疫性病理損害時,紫芝能抑制亢進的免疫水平,保持機體自身的穩(wěn)定。實驗證明:紫芝可阻斷過敏反應介質(zhì)的釋放,防止過敏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對于目前治療較困難的變態(tài)反應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紅斑狼瘡、甲亢、過敏性鼻炎、多種頑固性皮膚病等都可起到較好的效果,并可部分對抗某些疾病患者因長期使用激素而出現(xiàn)的毒副作用。寶石花,一類多肉植物的統(tǒng)稱。正名:石花,別名:石蓮花、石膽草、粉蓮、朧月、初霜,民間泛指蓮花座造型的多肉植物。例如冬美人、玉蝶、朧月、黑王子、桃美人等等。甘;性平肝;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腎益腎;明目;止血,利濕解毒。主視物模糊;腰膝疼痛;吐血;崩漏黃疸,瘡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撒敷。 【各家論述】1.《草木便方》:明目,益精,化痰,解熱毒,生津止渴。潤咽喉,涂凍瘡、湯火傷。 2.《山西中藥志》:清膈熱,利小便,化痰消癭,補血明目,益神增髓。 3.《重慶草藥》:治刀傷。 4.《山東中草藥手冊》:補腎,壯筋骨。 [6] 石蓮花可以治肝病、尿酸、痛風。早期民眾生活較清苦,較少肉類食物,所以沒聽過什么尿酸痛風癥,而當今不少人經(jīng)常應酬,美酒加上大魚大肉,尿酸病患暴增。治尿酸的藥草不多,“石蓮花”是其中之一。 石蓮花狀似蓮花而有其名,另又形似風車,故又名"風車草",也因蓮花為佛教界之蓮臺佛座,還有“神明草”之稱。為多肉植物,早已被園藝界當作盆栽觀葉植物。將葉片置于土表即能存活,且必須用排水良好的砂土種植,栽培環(huán)境不可過于潮濕,為極佳盆栽藥物。 石蓮花味甘淡、性涼,主入肝腎二經(jīng),有平肝、涼血功效,故可治肝病、肝硬化、高血壓。治療尿酸和痛風為其特殊之處,另外對于赤白帶等婦女癥,黑斑、肝斑也都有顯著療效。治肝病、肝硬化:用石蓮花、貓須草、山茼蒿、白鳳菜、赤查某、白鶴靈芝、紅竹葉、六角英、河蓮豆草,加西瓜、蕃茄、桑椹、柚子、葡萄柚、檸檬、柳丁等柑桔類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 治尿酸:以石蓮花、山楊桃,加西瓜、菠蘿、芭樂、葡萄柚等水果,并用香林投、車前草、含羞草等所煎湯汁一起作精力湯,三餐飯前服用,并節(jié)制飲食酒肉。 治痛風:除前述尿酸藥草外,可加地膽頭、土煙頭、牛膝、防風、五爪金英、白花菜等,嫩葉作精力湯,硬枝煮水服。 治赤白帶:用石蓮花、冷飯?zhí)?、野莧、馬鞭草、紅鳳菜、鳳仙花、九層塔、羊母乳等,加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 石蓮花更是治療高血壓最方便的生鮮食物,直接摘下葉片洗凈即可嚼食,肝病、尿酸、痛風、高血壓等患者,可在家中陽臺上盆栽觀賞,并經(jīng)常摘食,可保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石蓮花富含膳食纖維、磷、鈣、鉀、鈉、鎂、鐵等礦物質(zhì),以及維生素C、B1、B2、B6、葉酸、煙堿酸、β-胡蘿葡素,醫(yī)學臨床證實石蓮花可治療濕熱型肝炎、肝硬化、痛風、牙周病、皮膚病、高血壓、便秘等疾病,可直接沾梅子粉、果糖或蜂蜜食用,味道如蓮霧,具有清熱解毒、降血糖、排尿酸、去尿毒,亦可促進新陳代謝、養(yǎng)顏美容。 [7] 石蓮花還對控制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的惡化具有很好的療效。延緩衰老,有效減少皺紋的產(chǎn)生,保持青春的容貌。 減少細胞耗氧量,使人更有耐久力,有助減輕腿抽筋和手足僵硬的狀況。 抗氧化保護機體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 改善脂質(zhì)代謝,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后來2000年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就有文章用超過9000人的嚴格隨機實驗證明維生素E根本不能降低冠心病風險,這一結論從此之后再也沒被推翻過。 預防癌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預防多處慢性疾病;預防炎癥性皮膚病、脫發(fā)癥;預防溶血性貧血、保護紅血球使之不容易破裂;預防治療甲狀腺疾病;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保護組織、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 維生素E是一種很重要的血管擴張劑和抗凝血劑;預防與治療靜脈曲張;防止血液的凝固,減少斑紋組織的產(chǎn)生。 強化肝細胞膜、保護肺泡細胞,降低肺部及呼吸系統(tǒng)遭受感染的幾率。 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和污染的傷害,減少疤痕與色素的沉積;加速傷口的愈合。 促進性激素分泌,使男子精子活力和數(shù)量增加;使女子雌性激素濃度增高,提高生育能力,預防流產(chǎn)。 還發(fā)現(xiàn)維生素E可抑制眼睛晶狀體內(nèi)的過氧化脂反應,使末稍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預防近視發(fā)生和發(fā)展。 [4] 使用方法編輯 需要人群 1、飲用以氯消毒的自來水的人必須多攝取維生素E 2、服用避孕藥、酒精、激素的人要補充維生素E 3、心血管病、帕金森癥患者、孕婦和中老年人要補充維生素E。 4、兒童發(fā)育中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維生素E缺乏很敏感,維生素E缺乏的時候如不及時使用維生素E補充治療,可迅速發(fā)生神經(jīng)方面的癥狀。 5、性欲低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人群。 6、需要保養(yǎng)的人士。 外用方法 秋冬保濕。天然維生素E +乳液,原液或面霜,秋冬干燥時節(jié),只需用針刺破天然維生素E軟膠囊外衣,滴一滴混在乳液或原液在面霜中,將其涂于需要保養(yǎng)的部位;在特別干燥的季節(jié),沐浴后,將維生素E混合護膚乳液一起使用,能避免干燥起皮;長久堅持,能令肌膚滋潤、白皙。此法特別適合長期在空調(diào)室內(nèi)工作的女性。 用維生素E和珍珠粉調(diào)和,當眼霜擦。然后多點時間仔細按摩后,雙手指互相快速摩擦,令手指發(fā)熱后,捂在眼睛上,停留幾秒,輕輕移至眼角,重復三至五次,加快眼霜的吸收,感覺不錯,眼睛一點都不油。 天然維生素E+酸奶+蜂蜜+檸檬汁,取酸奶二匙、蜂蜜半匙、檸檬汁半匙,與三粒天然維生素E調(diào)成糊狀,敷面15分鐘后,用溫水洗凈,注意最好不要用過燙或過冷的水,此法能將毛細孔里的污垢徹底清除,滋養(yǎng)美白,令肌膚光彩照人。 美發(fā)護發(fā),天然維生素E + 洗發(fā)水+護發(fā)素,洗發(fā)時,將一粒天然維生素E油滴在洗發(fā)水中混合使用;使用護發(fā)素的時候,也將天然維生素E混合在一起輕輕按摩,三分鐘后沖洗干凈,此法能令頭發(fā)滋潤、順滑。 口服用量 維生素E攝入量: 年齡 需求量 0-6月 4 mg (6 IU) 7-12月 5 mg (7.5 IU) 1-3歲 6 mg (9 IU) 4-8歲 7 mg (10.4 IU) 9-13歲 11 mg (16.4 IU) 14-18歲 15 mg (22.4 IU) 成年人 15 mg (22.4 IU) 孕婦 15 mg (22.4 IU) 母乳喂養(yǎng)的青少年和女人 19 mg (28.4 IU) 藥物區(qū)別編輯 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卜素都有阻抑自由基活動、保護人體細胞的作用,但是它們的功效各有不同: 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能在細胞內(nèi)部的血液里和液體里循環(huán)流動 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能保護人體內(nèi)不飽和脂肪酸免受自由基的破壞,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保護內(nèi)臟的功能 β-胡蘿卜素則監(jiān)管低氧部位,例如肌肉里的微細血管,因此對于眼球、肺等微細血管較多的部位最具保護功效。每一種抗氧化劑發(fā)揮最佳功效的部位不同,三種一起補充,才能達到全面保護身體的作用。多數(shù)疣患者在發(fā)病1~2年內(nèi)自行消退,不少患者即使采用深度破壞性方法,有1/3疣仍復發(fā),因此需慎重選擇,對一些能造成永久性瘢痕的療法,不宜使用。 1.藥物治療 (1)氟尿嘧啶軟膏; (2)博萊霉素皮損內(nèi)注射; (3)0.7%斑蟊素; (4)0.1%~0.3%維A酸酒精溶液; (5)3%酞乙胺軟膏或3%酞乙胺二甲基亞砜搽劑; (6)0.5%鬼臼毒素; (7)5%咪喹莫特霜; (8)抗病毒藥; (9)其他,水楊酸,普魯卡因等均有報道。干擾素、轉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增強劑,全身或疣體注射。 2.光動力學療法 系統(tǒng)或局部外用光敏劑,光照后引起局部細胞死亡,可治療部分尋常疣、尖銳濕疣。 3.物理療法 冷凍療法、電灼療法、激光治療、紅外凝固治療適用于數(shù)目少的尋常疣和跖疣。 4.手術切除 個別巨大疣體可行手術切除術。本病與中醫(yī)之“蛇身”、“蛇皮”相似。 1、內(nèi)服藥可分兩型辨證論治。 ①腎陰虧損型:多自幼發(fā)病,有家族史,鱗屑色較黑或深褐。治宜滋陰補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②血虛風燥型:發(fā)病較晚,可無家族史,鱗屑淡褐或灰褐。治宜養(yǎng)血活血、祛風潤燥。方用潤膚丸加減。 2、中醫(yī)治療 ①內(nèi)服法:血虛風燥證無家族史,幼年發(fā)病,皮膚干燥,體質(zhì)素虛者,服十全大補丸配蒼術膏;瘀血阻滯證有家族史,自幼發(fā)病,皮膚干燥、粗糙,皸裂,兩目黯黑者,服血府逐瘀口服液。 ②外治法:血虛風燥證可用杏仁60g,研碎煎湯外洗,然后將胡桃90g,乳汁10g,搗爛和成膏外用;瘀血阻滯證可用大黃15g,桂枝20g,桃仁30g,煎湯外洗,然后外搽當歸膏(當歸20g,香油50g,黃蠟6g,先將香油熬開,入當歸煎至焦枯,去渣令溫,加入黃蠟成膏)。 3、外用藥可用參歸潤燥搽劑涂擦,后用甘油保濕。紫云堂康膚霜,成分:產(chǎn)品由蒼術、地伏子、苦參、薄荷、丁香油等上等天然草藥,以古法配方制煉而成,不含激素,安全有效。 功能主治:用于,各種濕疹、成人濕疹、兒童濕疹等;各種皮炎、神經(jīng)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各種皮膚癬,牛皮癬、體股癬等皮膚問題的治療。效果統(tǒng)計 此方 近十年略統(tǒng)計用藥100000余例,總有效率可達99%??商詫毦W(wǎng)購。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涂抹于患處,每天三次。小建中湯出自《傷寒論》,方劑組成為: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藥(18克) 生姜(9克) 大棗(6枚) 炙甘草(6克)。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神疲乏力,虛怯少氣;或心中悸動,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脈細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經(jīng)衰弱、再生障礙性貧血、功能性發(fā)熱等屬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者。特應性皮炎廣瀨認為,特應性皮炎雖表現(xiàn)為皮膚疾病,但根本性的問題是胃腸功能紊亂,如過食甘味、生冷、油膩,經(jīng)常便秘等損傷腸胃所致而使皮炎加重。治療時不僅要觀察皮膚的變化,而且要注意腸胃的虛實。小兒患有特應性皮炎,并伴有脾胃虛弱者應給予補中益氣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等。尤其是乳兒期脾胃功能未發(fā)育成熟時,應以小建中湯、補中益氣湯為基本方。幼兒、學齡期兒童應考慮其是否有過敏反應,處方加以變化。吉田政己則把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列為治療特應性皮炎改善體質(zhì)以治本的首選方劑,用于脾胃虛弱者。大黃,《本經(jīng)》:"味苦,寒。" 《吳普本草》:"神農(nóng)、雷公:苦,有毒。扁鵲:苦,無毒。李氏:小寒。" 《別錄》:"大寒,無毒。"《湯液本草》:"入手、足陽明經(jīng)。" 《綱目》:"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jīng)血分藥。"《本草經(jīng)解》:"入手太陽小腸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兼入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 神經(jīng)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大黃、梔子、白芷各2錢,黃連、滑石、蒼術、青黛、石膏各1斤,甘草3.5斤,姜黃2.5斤,骨碎補1.5斤。上藥除青黛外,共研細粉與青黛混勻備用。取藥粉適量,調(diào)麻油攤于紗布上敷患處,每日2~3次。茶葉,①《千金·食治》:"味苦咸酸,冷,無毒。" ②《唐本草》:"味甘苦,微寒,無毒。"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脾、肺、腎五經(jīng)。" ③《本草求真》:"入胃、腎。" 防治稻田皮炎 取老茶葉2兩,明礬2兩,加水500毫升浸泡煎煮。在下水田前后將手腳各浸泡1次,聽其自行干燥,忌用肥皂洗滌。既能預防,亦可治療。菘藍葉【別名】大青(《本草經(jīng)集莊》)?!境鎏帯俊短票静荨?《別錄》:"味苦,大寒,無毒。"【歸經(jīng)】入肝、心、胃經(jīng)。.《得配本草》:"入足陽明,手少陰經(jīng)。" 2.《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jīng)。" 3.《本草撮要》:"入足蹶陰、少陰經(jīng)。"《江西草藥》:"治急性肝炎,肺結核,矽肺,牙痛,蛇傷,過敏性皮炎。"肺炎鏈球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及痢疾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青葉對乙型腦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大青葉有殺滅鉤端螺旋體的作用. 2??箖?nèi)毒素作用:體內(nèi)外實驗表明大青葉有抗大腸桿菌O111B4內(nèi)毒素作用. 3. 靛玉紅對小鼠白血病L7212的抑制率較高.五倍子藥理作用:前人已認識到本品有止血、止汗作用,現(xiàn)代證實其原理為:(1)收斂。有效成分為鞣酸,能使皮膚、粘膜和潰瘍的組織蛋白凝固。(2)止血。促進血液凝固。(3)抗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炭疽桿菌、綠濃桿菌有顯著抗菌作用,其原理為所含鞣質(zhì)能凝固蛋白,影響細菌的營養(yǎng)和代謝。(4)抗病菌。對甲型和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可能為鞣酸。(5)抗真菌。對羊毛樣小孢子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功能:斂肺、止血、斂汗、澀腸,解毒。主治:肺虛咳嗽,久瀉脫肛、自汗、盜汗、吐衄崩漏;外敷金瘡出血,癰疽瘡毒,香油調(diào)敷治燙傷。臨床應用:(1)用于保護胃腸粘膜,內(nèi)服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有收斂和鎮(zhèn)痛作用,常配煅瓦楞子,白芨、煨訶子、雞骨香、兩面針等,方如五倍子湯,效果較好,有止痛、制酸、收斂等作用。(2)用于止血,尤多用于婦科子宮功能性出血或月經(jīng)過多,來勢急猛者。在治療方劑內(nèi)加入五倍子,能加強止血作用。血崩后虛脫而汗出不止者,用五倍子既能止血,又能斂汗,常配龍骨、牡蠣等。臨床經(jīng)驗表明,對崩漏的治療,五倍子的止血作用比血余炭好。(3)用于治療脫肛,取其有收斂作用。常用五倍子9g,配黃芪15g,升麻6g,水煎服,配合外用熏洗(五倍子、明礬石各15g,水煎、乘熱熏洗20分鐘左右)。治久痢便血,可配訶子、五倍子、地榆。(4)外用方面如治瘢痕疙瘩,可配黑醋、蜈蚣、蜂蜜等制成軟膏敷,有一定效果五倍子煎湯外用局部熏洗,對皮炎、瘡癬等有一定療效。又用于治療癰瘡,取其有抗菌消炎作用。動物試驗證實,五倍子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部膿瘡有療效。臨床報道用五倍子散外敷治“搭背”“背癰”,療效較好。處方舉例:1、如五倍子湯:五倍子4.5g,煅瓦楞子12g,白芨6g,煨訶子6g,雞骨香12g,雞內(nèi)金15g,兩面針9g,水煎服。2、五倍子散:用五倍子以蜂蜜炙至深黃,研成細粉,取適量用米醋調(diào)成軟膏敷患處,每日換藥一次,至膿凈時為止。注:成分:主要含鞣質(zhì)70%~80%。五倍子粉末,加三氯化鐵溶液則顯藍黑色(鞣質(zhì)反應)。天王補心丹,中醫(yī)方劑名。為安神劑, 具有滋陰清熱,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臨床常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癥、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復發(fā)性口瘡等屬于心腎陰虛血少者。組成:酸棗仁12 柏子仁10 當歸10 天冬9 麥冬10 生地15 人參10 丹參9 玄參 天王補心丹10 云苓12 五味子8 遠志肉9 桔梗8 天王補心丹 歌訣:歸地二冬酸柏遠,三參苓桔味為丸 歌訣: 天王補心柏棗仁,二冬生地當歸身, 三參桔梗朱砂味,遠志茯苓共養(yǎng)神。本方重用生地,一滋腎水以補陰,水盛則能制火,一入血分以養(yǎng)血,血不燥則津自潤,是為主藥。玄參、天冬、麥冬有甘寒滋潤以清虛火之效,丹參、當歸用作補血、養(yǎng)血之助。以上皆為滋陰、補血而設。方中人參、茯苓益氣寧心,酸棗仁、五味子酸以收斂心氣而安心神,柏子仁、遠志、朱砂養(yǎng)心安神。以上皆為補心氣,寧心安神而設。兩相配伍,一補陰血不足之本,一治虛煩少寐之標,標本并圖,陰血不虛,則所生諸癥,乃可自愈。方中桔便,一般為載藥上行。 臨床應用 天王補心丹是常用中成藥。其方劑來源于元朝的《世醫(yī)得效方》一書。此方由生地、人參、元參、天冬、麥冬 、丹參、當歸、黨參 、茯苓、石菖蒲、遠志、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朱砂及桔梗共16味中藥組成。1 .可用于治療陽痿 陽痿又稱“陰痿”,“陰器不用”,是男性性功能障礙中發(fā)病率最高的一種疾病。用天王補心丹治療陽痿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2丸(18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下。20天為1個療程,連續(xù)服至癥狀消失后停藥。經(jīng)臨床觀察 ,用藥1-3個療程后的總有效率為96.6%。 2.可用于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神經(jīng)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膚瘙癢癥都是有皮膚瘙癢感而無原發(fā)性皮膚損害的疾病。因皮膚瘙癢會使患者搔抓皮膚,使皮膚出現(xiàn)抓痕、血痂、苔蘚化、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等繼發(fā)性皮膚損害。用天王補心丹治療神經(jīng)性皮炎的服藥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經(jīng)臨床觀察,連續(xù)服藥10-15天后的總有效率可達96.4%。用天王補心丹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3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至癥狀消失后停藥。經(jīng)臨床觀察用藥1-4個療程后的總有效率為100%。 3.可用于治療頑固性咳嗽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頑固性咳嗽的服藥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后病癥即可好轉或痊愈。本方適用于陰虛火旺型咳嗽。而陰寒內(nèi)盛型咳嗽者應禁用。 4.可用于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慢性遷延性肝炎的服藥方法是: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送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后病情即可好轉或痊愈。 5. 可用于治療更年期綜合癥 用天王補心丹治療更年期綜合癥的服藥方法是 :每次服1丸(9克),早晚各服1次,半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后病情即可好轉或痊愈。 折疊編輯本段現(xiàn)代應用 現(xiàn)代?;眠\用于治療神經(jīng)衰弱、精神分裂癥、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及復發(fā)性口腔炎、蕁麻疹等屬上述證候者?!?nbsp; 新用法 天王補心丹天王補心丹是一種常用的著名中成藥,傳統(tǒng)應用于心腎不足、陰血虧少所致的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干燥等。近年來發(fā)現(xiàn),天王補心丹經(jīng)中醫(yī)辨證后使用,對下列幾種疾病也有較好療效。1.高血壓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補心丹,每次1丸,每日3次,30天為1個療程。其治療機理是配方中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的作用,麥冬能提高機體耐氧能力,玄參的降壓作用較為明顯,丹參、當歸亦有一定降壓效能,故對高血壓病的治療有效。 2.冠心病方法是口服天王補心丹合劑,每次15毫升,每日2次。經(jīng)用藥15~20天后,心慌、氣短、胸悶等自覺癥狀消失,心電圖顯著改善。實驗證明,該方對由異丙腎上腺素所致的實驗性心肌梗塞具有滿意的對抗作用,不僅能防止由藥物所致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和心肌損害,而且對缺血性心肌的生化代謝也有良好的影響。說明補心丹“補心氣、養(yǎng)心血”的作用確有其特定的藥理學依據(jù)。 3.陽痿內(nèi)服天王補心丹,每次2丸,早、晚各服1次,20天為1個療程。經(jīng)用藥1~3個療程可獲良效。 補脾益氣 由于本藥方中加有成分甘草,使其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甘草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屬于補益藥(亦稱補虛藥)中的補氣藥。 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臨床應用分“生用”與“蜜炙”之別。生用主治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減退,大便溏薄,乏力發(fā)熱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后者,常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百合清腦靜神劑、四君子湯、理中丸等。 2.用于癰疽瘡瘍、咽喉腫痛等??蓡斡?,內(nèi)服或外敷,或配伍應用。癰疽瘡瘍,常與金銀花、連翹等同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飲。咽喉腫痛,常與桔梗同用,如桔梗湯。若農(nóng)藥、食物中毒,常配綠豆或與防風水煎服。 3.用于氣喘咳嗽??蓡斡?,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甘草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 5.用于調(diào)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diào)味承氣湯用該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另外,在許多處方中也常用該品調(diào)和諸藥。漆瘡即對油漆過敏而致的過敏性皮炎?!妒備洝份d:干燥荷葉500克,用水5000毫升,煮至2500毫升,擦洗患處,并用貫眾末和油涂患部,每日2次,數(shù)次即愈。治神經(jīng)性皮炎:鮮澤漆白漿敷癬上或用椿樹葉搗碎同敷。(《兄弟省市中草藥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白芷,《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甘。" ④《藥物圖考》:"有小毒,臭香,味辛。"①《珍珠囊》:"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經(jīng)。"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三經(jīng)。"光敏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內(nèi)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乙等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zhì),當它們進入機體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則可使受照射處皮膚發(fā)生日光性皮炎,發(fā)生紅腫、色素增加、素皮增厚等。光敏活性以花椒毒素為最強,香柑內(nèi)酯次之,異歐前胡素乙較弱。光敏活性物質(zhì)可用來治療白癜風。異歐前胡素為治療銀屑病的有效成分,臨床用紅斑量測定證明有效。雄黃功能: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主治:癰腫瘡毒,疥癬,蟲毒蛇傷,蟲積腹痛,驚癇久瘧等癥。臨床應用:(1)治神經(jīng)性皮炎。用雄黃、斑蝥等制成雄黃合劑,外搽患處,有一定效果。(2)治瘡瘍、疥癬。用雄黃、白礬各等份為末,水調(diào)或醋調(diào)外敷,有止痛除癢,消腫解毒作用。(3)治瘙癢。如屬于寄生蟲,如蟯蟲所引起的肛門瘙癢,可用雄黃、銅綠等分為末,外撒肛門處,有止癢驅(qū)蟲作用;如為一般皮膚瘙癢,可配百部、苦參等,方如雄黃外洗方。(4)治蛇咬傷。蛇咬傷后可用雄黃、五靈脂為末作患部外敷。另用雄黃1.5g、五靈脂4.5g研末,用酒調(diào)服,或配合其他蛇咬傷藥物治療。用量:外用適量,內(nèi)服0.15-0.3g,入丸散劑服,但不宜持續(xù)服。孕婦忌服。使用注意:硫化砷遇熱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故雄黃忌火煅。雄黃合劑:雄黃1.8g(研細末)斑蝥(不去頭足)6g,鮮山楂30g,浸入95%酒精260毫升,放置七天后開始使用,局部外搽患處。雄黃外洗劑:雄黃6g,百部15g,川椒9g,硼砂6g,苦參9g,水煎外洗。治神經(jīng)性皮炎:松香、豬油各適量,煮成糊狀,涂患處,日數(shù)次。(廣西《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化石草性微寒,味甘微苦,清熱去濕,消炎解毒的功效,具有利尿,因為有治療各種結石的功效, 化石草 化石草(4張) 所以被稱作化石草,大多被用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也有降血壓的功效,主治各種結石癥、腎炎、肝炎、膀胱炎、高血壓,外用治腫瘡及皮膚炎,因藥性較強,須由醫(yī)生處方,小心使用,禁忌孕婦及膀胱無力者,務須小心使用?;莼Y石人體中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水質(zh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身體的健康,其利水通淋,消腫化石,因為有治療各種結石的功效,對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輸尿管結石人群都適用,大多用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化石草性微寒,味甘微苦,清熱去濕,消炎解毒的功效,具有利尿,因為有治療各種結石的功效, 化石草 化石草(4張) 所以被稱作化石草,大多被用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也有降血壓的功效,主治各種結石癥、腎炎、肝炎、膀胱炎、高血壓,外用治腫瘡及皮膚炎,因藥性較強,須由醫(yī)生處方,小心使用,禁忌孕婦及膀胱無力者,務須小心使用。藥用植物,供藥用部位為葉、莖或全草。化石草化結石人體中百分之七十是水分,水質(zhì)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身體的健康,其利水通淋,消腫化石,因為有治療各種結石的功效,對腎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輸尿管結石人群都適用,大多用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維生素B2:(核黃素)促進發(fā)育和細胞的再生; 促使皮膚、指甲、毛發(fā)的正常生長;幫助消除口腔內(nèi)、唇、舌的炎癥;增進視力,減輕眼睛的疲勞。洋甘菊的作用及功效:味微苦、甘香,明目、退肝火,治療失眠,降低血壓, 可增強活力、提神。增強記憶力、降低膽固醇。 祛痰止咳,可有效緩解支氣管炎及氣喘,可舒緩頭痛、偏頭痛或感冒引起的肌肉痛,對中和胃酸、舒緩神經(jīng)有幫助。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能鎮(zhèn)定精神、紓緩情緒,提升睡眠質(zhì)量,還可改善過敏的皮膚。有幫助睡眠、潤澤肌膚、可治長期便秘、能消除緊張、眼睛疲勞、潤肺、養(yǎng)生,并可治療焦慮和緊張造成的消化不良,且對失眠、神經(jīng)痛及月經(jīng)痛、腸胃炎都有所助益、減輕頭痛。洋甘菊茶熱飲對感冒亦有不錯的功效喔!當漱口水可緩解牙痛;加入洗發(fā)精內(nèi)可為頭發(fā)增加亮麗光澤;放松不安的身心,在失眠或常發(fā)惡夢的晚上飲用,可有意想不到的幫助﹗它還可以舒解眼睛疲勞,將沖泡過的冷茶包敷眼睛,更可以幫助去除黑眼圈。洋甘菊可治減輕燙傷,水皰、發(fā)炎的傷口,潰瘍和愈。幫助改善濕疹、面皰、皰疹、干癬、超敏感皮膚,及一般的過敏現(xiàn)象。平復破裂的微血管,增進彈性,對干燥易癢的皮膚極佳。消除浮腫,強化組織,是非常優(yōu)良的皮膚凈化保養(yǎng)品。生姜,《本經(jīng)》:"味辛,溫。" 《別錄》:"大熱,無毒。" 《藥性論》:"味苦辛。"《本草經(jīng)解》:"入肝、肺、腎經(jīng)。" 《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陰、足太陰經(jīng)氣分;炮姜,入足太陰經(jīng)血分。" 《別錄》:"治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洗澡頻率過高,皮膚老化。洗澡時間均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每個人在洗澡的時候,都可能會由于冷熱環(huán)境突變、浴室內(nèi)溫度過高、缺氧等原因而感到頭昏、心悸、氣短,甚至暈倒。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老年人體力較弱,皮膚變薄,皮脂腺逐漸萎縮,洗澡過勤,皮膚容易變得干燥,引起瘙癢。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nèi)熱量不易散發(fā),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fā)生頭暈,甚至暈倒。櫻桃甘;溫;無毒。脾;胃;入脾、肝經(jīng);補血益腎。主脾虛泄瀉,腎虛遺精,腰腿疼痛,四肢不仁,癱瘓。腎經(jīng)。櫻桃具有解表透疹、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祛風除濕的功效; 用于病后體虛、倦怠少食、風濕腰痛、貧血等,外用可治凍瘡、色斑。核:辛,平。 葉:甘,平。核:清熱透疹。用于麻疹不透。 葉:透疹、解毒。用于麻疹不透;外用治毒蛇咬傷?!?/span>滇南本草》:治一切虛癥,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浸酒服之,治左癱右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疼痛。櫻桃營養(yǎng)豐富,所含蛋白質(zhì)、糖、磷、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均比蘋果、梨高,尤其含鐵量高,常用櫻桃榨汁涂擦面部及皺紋處,能使面部皮膚紅潤嫩白,去皺消斑(臉上的頑固性斑或雀斑可以起淡化作用)。用后放至冰箱貯藏即可,一般不超過兩天存放期。千屈菜,(水枝柳、水柳、對葉蓮)《湖南藥物志》:"苦,寒,無毒。"全草入藥,治腸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傷出血。用千屈菜與其它原料配合制成的化妝品,有減少充血,避免皮膚干燥,防止外來刺激等美容之功。魚子醬的保健作用明顯體現(xiàn)在: 1、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2、 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增強人體體質(zhì)。 3、 可滋陰增強體力,對于肥胖、腰膝時常酸軟者很有幫助。 4、 增加皮膚營養(yǎng),保持皮膚光滑潤潔。 5、 安神補腦,緩解焦躁不安,平定情緒。低聚果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因為正常人的體內(nèi)沒有一種酶可以水解低聚果糖這種碳水化合物!所以它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六大功效 1. 低熱能值,由于低聚果糖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吸收,只能被腸道細菌吸收利用,故其熱值低,不會導致肥胖,間接也有減肥作用。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一種良好的甜味劑。 2. 由于其不能被口腔細菌(指突變鏈球菌Smutans)利用,因而具有防齲齒作用。 3. 對腸道益菌的增殖作用。低聚果糖對腸道中有益菌群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等有選擇性增殖作用,使有益菌群在腸道中占有優(yōu)勢,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減少有毒物質(zhì)(如內(nèi)毒素、氨類等)的形成,對腸粘膜細胞和肝具有保護作用,從而防止病變腸癌的發(fā)生,增強機體免疫力。 4. 可降低血清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5. 促進營養(yǎng)的吸收,尤其是鈣的吸收。 6. 防治腹瀉和便秘。 作用機理 低聚果糖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長期服用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脂質(zhì)代謝,經(jīng)動物和人體實驗證實。低聚果糖具有如下生理功能:為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所利用,即只增殖10~100倍,時雙歧桿菌(致病菌),具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之功效。人體攝入低聚果糖后,體內(nèi)有益菌群雙歧桿菌數(shù)量可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腸內(nèi)固有腐敗細菌如沙門氏菌等生長繁殖,減少腸內(nèi)腐敗物質(zhì)的生長和積累,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和腹瀉。低聚果糖是一種優(yōu)良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有效降低血清膽固醇、甘油三脂、游離脂肪酸的數(shù)量,對于因血脂高而引起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低聚果糖在大腸內(nèi)被細菌發(fā)酵生成L-乳酸,可以溶解鈣、鎂、鐵等礦物質(zhì),促進 人體對礦物質(zhì)的吸收。 實驗證實,低聚果糖促進鈣的吸收率達70.8%。因此,低聚果糖可以促進生長發(fā)育和防止骨質(zhì)疏松癥。同時還可促進維生素B1、B2、B3、B6、B12及葉酸的自然形成,從而提高人體新陳代謝水平,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預防及改善由于體內(nèi)毒而引起的皮膚性疾病,可防止面瘡、黑斑、雀斑,青春痘、老人斑,使皮膚亮麗、老化減緩。雙歧桿菌吸收低聚果糖后,迅速增殖,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梭狀芽胞桿菌等腐敗菌發(fā)生作用,減少毒性代謝物(如吲哚、亞硝基氨)的生成,同時迅速將毒性代謝物排出體外,減輕肝臟負擔,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預防各種慢性病、癌癥等作用明顯,低聚果糖極少會被消化道中的胃酸和酶分解,極難被人體吸收。據(jù)測定,低聚果糖的熱值為1.5Kcal/g以下,而蔗糖熱值為4.6Kcal/g,因此攝入低聚果糖后,不會引起肥胖,是理想的,低熱值的功能性甜味劑.低聚果糖不能被突變鏈球菌利用生成不溶性葡聚糖而提供口腔微生物沉積\產(chǎn)酸和腐蝕的場所(牙垢),因此可以防止齲齒.應用領域 折疊主要應用 1,低聚果糖不易被人體吸收,熱量值很低,不會導致肥胖,可以生產(chǎn)減肥食品、低卡路里食品;低聚果糖甜度低,可生產(chǎn)無糖或低糖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2.低聚果糖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生產(chǎn)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可降血壓、健腸助消化、改善胃腸道功能。 3,低聚果糖具有明顯的抑制淀粉回生的作用,這一特點用于食品時非常突出,利用低聚果糖生產(chǎn)的餅干、烘焙食品色澤美觀、松軟可口、組織均勻、保存性佳,可大大延長存放期。 4.利用低聚果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性質(zhì),可開發(fā)新型功能保健酒,易消化吸收,具有滋補營養(yǎng)性,強化體質(zhì)耐力,明顯有益人體健康。 5.低聚果糖在一25~5攝氏度的低溫下貯存仍很穩(wěn)定,可以應用在冰淇淋之類的冷食中。 6.低聚果糖應用于奶粉,對排毒潔腸、雙向調(diào)節(jié)微生態(tài)平衡很有作用。 7.低聚果糖用于乳酸菌飲料,解決人們?nèi)樘悄褪苄詥栴},增加水溶性可吸收鈣的含量,使乳制品更易消化吸收。 8.低聚果糖作為益生素,用于動物飼料生產(chǎn),只消滅有害菌,不殺死有益菌,對動物安全無毒性。 9.低聚果糖添加于化妝品,可以抑制臉部皮膚表面有害菌的生長,并能有效減緩色素沉淀,淡化并消除色斑,對皮膚保健有良好的作用。 l0.低聚果糖可與各地特產(chǎn)植物(如絞股藍、蘆薈等)搭配開發(fā)生產(chǎn)國際流行的第三代保健品。皮膚過敏,香港腳,濕疹,富貴手,皮膚莫名癢等。辣木籽可含殼一起吃。早上 中午空腹吃2~3粒,依輕、重情況增減用量)。增強免疫力:白菜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皮膚干燥、是天然的護膚品,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等多方面功能。香附:《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辛。" 《綱目》:"氣平,味辛微苦微甘。" 入肝、三焦經(jīng)。 《綱目》:"手足默陰、手少陽,兼行十二經(jīng)、八脈氣分。"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經(jīng)。" 《別錄》:"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須眉。"椰子肉 異名椰子瓤,為棕櫚科植物椰子的胚乳,色白,嚼之似肉質(zhì)。味甘性平。能補益脾胃,驅(qū)絳蟲。用于"消疳積,白蟲,小兒青瘦,合蜜食。"(《本草求原》)亦可單用本品嚼食,每次1個,每日早晨空腹一次服。亦可先飲椰子漿,后服本品。“益氣,去風,食之不饑,令人面澤”(《本草綱目》)。【尿素霜主要成份】:尿素(不是農(nóng)用尿素)8%、凡士林10%、醋酸洗必泰0.03%~0.06%等。 【尿素霜作用】:保溫護膚,防凍愈裂,并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