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社會學昨天12:54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在《生物進化論》里邊提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物種的棲息環(huán)境和自身的進化繁衍,生物的某些功能會退化掉,但大多數(shù)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將不需要的功能逐代遺棄,不過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一動物,可能算是例外,鳥類界的蠢貨:鸮鸚鵡!

鸮鸚鵡,有一對相對短的翅膀,并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不能飛。新西蘭人叫“kakapo”,這是當?shù)氐拿Z,kaka即“鸚鵡”,po的意思是“夜”。中文翻譯成鸮鸚鵡頗為神似,因為鸮鸚鵡的臉盤的確酷似夜間活動的貓頭鷹。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新西蘭的特有種。

一只成年的鸮鸚鵡體長是59到65之間,體重是400到900克。雖然臉面長得像貓頭鷹,但其實是一只鸚鵡。鸮鸚鵡身上有一種果香的味道,想要在森林里找到同伴,就要靠這種百香果的味道。雖然不會飛,但是它還是會爬樹的,這是滿足自己的覓食需要,而它們的翅膀也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了,那就是用來幫它們爬樹,需要依靠翅膀來保持平衡。

有時候它們也會爬上大樹來躲避一下它的天敵,但是它們更多時候是站著不動,這并不是想假裝別人看不到它們,而是他們一旦受到驚嚇就會全身僵硬,一動不動,匆忙逃離的時候,拍動翅膀反而失去平衡,仰面摔倒在地,只能束手就擒。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危險面前及時爬到樹上,也經(jīng)常忘記自己不會飛行,直接從樹上飛下來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關于求偶,它們也有其特殊之處,通常它們會自行在一個地方聚集,然后大合唱,但是歌聲往往不堪入耳,路過它們身旁的負鼠往往被無辜地當做對象,遭到它們的生撲,簡直是動物界的蠢萌擔當。讓人感嘆這樣蠢萌的它們是怎樣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存活下來的呢?對此小伙伴們有什么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