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兩周,孩子們似乎已經(jīng)開始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但還有個別孩子沒跟上進度,學習時還出在游離狀態(tài),上課期間你會發(fā)現(xiàn)眼神空洞,不知老師所云。這種現(xiàn)象在班級的后進生身上尤其明顯,這時就需要老師家長認真配合監(jiān)督。
今早早讀時候,在孩子們讀書的時候,我就開始檢查個別孩子的訂正和預習讀書情況。忽然,到了一個小女孩面前,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孩子預習任務上簽字了,但是孩子的書上沒有任何預習的痕跡。尋問情況后,孩子說:“老師,對不起,我下次一定完成”,其實,這種情況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家長沒經(jīng)過任何查閱,就直接揮筆簽字,是對孩子的一種敷衍和不負責任。此刻,也會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顆種子,就算我不做作業(yè),也不會受到任何批評,做得不好家長也不會管我,也就覺得無所謂了。果然,在我檢查練習本時,昨天要求訂正的地方,還是沒訂正,而且還空了不少題。此時,我更多再想的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態(tài)度。所以,家長您對于孩子的學習都不上心,孩子也會和您一樣,對于學習只是走馬觀花,不求深解。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孩子只要擁有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成績自然有所提高。低年級的孩子受家長的影響尤其深刻。家長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學習的深度。
教育如水,本無固定的形態(tài),站在不同的角度你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形狀。盡管教育方式不一樣,但是初衷都是希望能達成教育的目的。作為一名教育者,我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一定會做到不忘初心,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育經(jīng)驗,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把最優(yōu)的教育資源拿出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