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 皓 | 宣統(tǒng)三年的東三省總督更替

作者李皓為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原文載《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4期,注釋從略

讀史札記

宣統(tǒng)三年的東三省總督更替

李  皓



引言

 

對于清王朝而言,東北地位特殊,既為陪都所在,又系“龍興之地”與戰(zhàn)略后方,正所謂“朝廷根本,畿輔屏藩”。然而,因長期封禁造成地廣人稀、積貧積弱,咸同以后,轉為強鄰覬覦,日益成為日俄兩國爭奪的目標。至光宣之際,“東三省無內政不與外交有密切之關系”,局勢益危。為加強對“龍興之地”的管理,抵制強鄰侵蝕,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廷改三個將軍轄區(qū)為行省,分設巡撫,其上置總督一員。東三省總督加欽差大臣銜,系東北最高軍政長官,位高權重。

盡管如此,由于內外局勢日益惡化、地方政務推進艱難,大吏多不愿主政于此。首任東督徐世昌蒞任未及兩載,因謗議太多,奏請開缺。宣統(tǒng)元年(1909)正月十九日,清廷調云貴總督錫良接任。選擇這位屢任封疆、實心任事的大吏繼任東督,意在以其穩(wěn)慎糾偏救弊,收拾亂局。此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清理袁世凱影響、強化旗人權力的考慮。然而,東北政情極為復雜,內外事務繁重棘手。種種施政主張又因無法獲得朝廷支持加之日俄掣肘,難以付諸實施。面對“尸位素餐”的窘境,錫良不免自責于事無補,考慮讓賢,加之清廷在東事上的態(tài)度,使其大為不滿,乃屢次稱病請辭或薦賢自代,急于開缺。面對錫良日益堅決的請辭,清廷也在尋找更加適合的留守人選,以便有效維護主權,守護其戰(zhàn)略后方。然屬意之接替人選,紛紛敬謝不敏,力薦他人自保。可以說,宣統(tǒng)庚戌、辛亥之際東督更替,頗多周折。宣統(tǒng)三年(1911)三月二十二日,此事終于塵埃落定。清廷允準東督錫良開缺,以四川總督趙爾巽繼任。

筆者以為,此次東督更替,內情復雜,反映了辛亥革命前朝廷與地方大吏之間的微妙關系、東北地方敏感而復雜的內外局勢暨清廷之對策。然而,學界并無太多關注??疾齑艘贿^程,有利于厘清上述問題,更好地理解辛亥鼎革之際的政局變遷。

 

錫良之請辭

 

錫良留守陪都,本非其所愿。受命之初,即曾因東事棘手借口無法勝任請求收回成命,未獲允準,無奈北上陛見。在京商議東三省事宜期間,復因財政困難和外交棘手再作推辭,但終未如愿,只得領命東行。

錫良督東,盡管并非情愿,但以其性情,既已領命東來,便不愿敷衍了事,而頗想有一番作為。在出京前奏陳施政主張的密折中,錫良將充實內政與謀求外交抵制相結合,請求朝廷主持于上,各部統(tǒng)籌于下,共濟東事:

 

東省介于兩強,一切設施均非內陸行省可比?!劣谕饨恢F?,全在我無實力以為抵御,故相逼而來,幾無余地。然我急欲籌抵御之方,則必先擴充實力。而所謂實力者,如開銀行、修鐵路、開放商埠、興辦實業(yè)、廣開屯墾、籌邊馭蒙諸大政,均屬急不可緩之事。然非有大宗巨款,斷難集事。此非東省之力量所能辦而必須國家之全力以圖,亦非奴才之權力所能為而尤仗樞部之協謀以應。

 

其各項主張,既出于改革弊政,推動地方發(fā)展,又是應對日俄侵蝕、保衛(wèi)邊疆的當務之急與終極解決之道。揆諸其日后舉措,可見所言不虛。

正如前文所言,以錫良繼任東督,清廷自然期望甚殷。然而,錫良很快發(fā)現,自己的施政主張往往難以落地。除客觀條件限制或外交阻撓之外,還有內部的掣肘。很多主張——即便是借款、筑路等挽救危局的關鍵舉措,亦屢遭中樞否定。盡管錫良曾以開缺要挾、晉京面陳監(jiān)國等辦法力圖實現自己的主張,但終究無濟于事。無奈之下,乃堅請讓賢。因此,錫良歷次請辭的真正用意,不可一概以真心離任視之。前期更多的是以退為進的要挾,意在引起朝廷重視,爭取支持或抗議朝命,表達不滿。后期則是決意乞退。

為獲取朝廷支持,宣統(tǒng)元年七月二十二日錫良以舊病復發(fā)奏請開缺。宣統(tǒng)二年(1910)十一月初八日,又以舊病增劇奏請休假半月調養(yǎng)。盡管此前錫良曾不止一次請假調理身體,但是以其后來的堅決請辭反觀此次調養(yǎng)之請,不能不令人懷疑是為其奏請開缺預埋伏筆。未及半月,錫良便以“假期屆滿,病仍未痊,懇恩開缺”;同時,自責蒞任以來一事無成,“辜恩溺職,罪無可逭”。對于國際關系波譎云詭的東北邊疆而言,大吏尤其不能輕易更動。因此,清廷再次給假半月調養(yǎng),強調毋庸開缺。二十五日的朱批頗具深意:

 

東三省地方重要,正當提前籌備憲政之時,該督自應力任其難,毋得諉卸。

 

顯然,清廷進一步看清了錫良托病開缺的心思,所以,除給假挽留之外,又有“自應力任其難,毋得諉卸”之語,但言辭尚屬平和。

半月假期屆滿,十二月初八日,錫良再請開缺,被拒。給假半月的同時,朱批重申“東三省關系重要,仍責成該督認真經理。毋得諉卸,不準開缺。凜遵旨行!” “凜遵旨行”四個字,已然頗具申斥味道。

然而,此時的錫良去意已決。在錫良請求開缺的同時,北京的家宅已然在著手準備其回家事宜。只是礙于當時東北日益嚴重的疫情,錫良不便繼續(xù)請辭,遂于十二月十九日致電軍機處,“力疾銷假”,全力投入到鼠疫的防控事務之中。據報道,待翌年春疫癘基本消除之后,錫良在繼續(xù)請辭的同時,還極力推薦袁世凱、趙爾巽、程德全等人接任。

其中,推薦趙爾巽自代之電文極為懇切:

 

竊謂外省官制,現正協商厘訂。論者僉謂邊省總督責大任重,必須加重事權。而東三省總督一缺,所處地位關系尤為重要,非有聲猷卓越、洞悉內政外交之大員不足以資鎮(zhèn)撫。查現任四川總督趙爾巽魄力雄厚,素著公忠。前任奉天將軍,日俄戰(zhàn)后收回主權、創(chuàng)辦要政,勛績昭著。其才望實勝錫良十倍,久荷朝廷洞鑒。錫良為東省地方重要起見,謹本以人事君之義,冒昧奏陳。伏乞朝廷特降恩命,俾令督東,該督必能勝任愉快。

 

錫良與趙爾巽頗為交好。薦其自代,是否曾有溝通,尚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趙爾巽無疑是繼任東督的不二之選,朝廷屬意(詳見后文)。此外,不排除尚有為其舊屬、趙爾巽之弟趙爾豐謀求進身之階的用意。趙爾豐追隨錫良輾轉山西、河南、四川等地,錫良對其青眼有加,幾度專折力保其堪當重任。二人合作既久,于公于私均頗為默契,相交密切。趙爾豐對這位有知遇之恩的老上司極為尊重,親筆致書多正楷書寫。所談內容又多推心置腹,極為私密,頗見真情。錫良也自視為趙爾豐之知己。嘗言與趙交誼最厚,知之最深。

由此說來,錫良推薦趙爾巽自代,可謂一舉兩得,不僅有助于自己迅速脫身,而且也為趙爾豐開辟了一條上升通道。更何況趙爾豐曾一度護理川督,以其繼任川督似乎也更加順理成章。事實也是如此。趙爾巽奉命陛見之際,川督一缺本由布政使王人文護理。趙爾巽調補東督公布翌日,即改由趙爾豐署理,以布政使王人文改充川滇邊務大臣。對于趙爾巽而言,繼任東督既可以成全錫良,又有助于乃弟升遷,自當樂見其成。正因為如此,在錫良薦其自代之時,趙爾巽已然受命繼任東督。錫良此電,大概意在催促朝廷盡快公布決定,以便自己早日開缺。

 

趙爾巽之推辭與接受

 

面對錫良日益頻繁的請辭,清廷在極力挽留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尋找適合的接替人選。鑒于東北地方內外局勢的特殊性以及危迫局面,是否熟悉地方政情以便迅速入手政務,成為甄選繼任者的一項重要指標。加之與日本的交涉愈益繁重、棘手,曾經主政東北地方尤其是奉天的大吏遂成熱門人選。庚子以來,曾主政奉天者主要有四人:盛京將軍增祺、盛京將軍趙爾巽、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奉天巡撫唐紹儀。此時,徐世昌已入中樞,協理內閣。唐紹儀繼徐世昌署郵傳部尚書。但任職期間,唐紹儀因反對載洵抵押鐵路籌借海軍部經費而與親貴不協。任職不久,又因被指奢侈無度而遭彈劾。加之作為“項城舊人”,亦不免遭忌于攝政王載灃。如此,則只剩下曾經擔任盛京將軍的兩位人選??紤]到強化“龍興之地”旗人權力的需要,此二人遂成熱門人選。

然而,具體繼任者的確定,卻頗費一番功夫。鑒于增祺此前留守陪都的糟糕表現,朝廷令其再度主政東北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增祺輿情亦不洽,奉天民眾極力反對,甚至“擬聯合團體拒絕增祺到東”。地方民眾的態(tài)度自然不可能左右清廷的決策。但是通過他們的反應,或許可以更好地理解朝廷的選擇。而增祺本人亦向樞臣申明“以東三省大局不可收拾,且己之資望亦不足以震懾之,不欲前往”。于是,盡管樞臣各執(zhí)己見,但趙爾巽無疑成為接替錫良的不二人選。

在清廷的催促之下,趙爾巽趲程北上。抵京后,攝政王多次召見。當被問及整頓東北政策時,趙爾巽答以東三省今非昔比,“蓋中日戰(zhàn)爭以后,俄人之勢力范圍未廣。日俄戰(zhàn)爭以后,俄人又以元氣未復且與日本互相猜忌,故尚易著手。今則日俄協約既定,無事不稱棘手”,要求假以事權,深信不疑;遇事不加掣肘,尤應在財政上全力支持,或可補救于萬一。“監(jiān)國聞之,頗韙其議。”趙之應對,頗具深意。若攝政王載灃采納其主張,則可能以此留住錫良。更主要的是,即便錫良開缺,也能夠為繼任者——很可能是他自己,謀求更大的自主權力與轉圜空間。

對于清廷以其繼任東督的意向,趙爾巽或力言錫良心細才長、公忠體國,所辦外交內政均能力持大體,不可輕易更動,“否則,多一番更動,必多一番棘手。不但啟外人輕視之心,且恐為邊陲之患”;或自稱才力不足,請以岑春煊、袁世凱、端方或程德全自代。

鑒于其離川督東,川督一缺可能由其弟趙爾豐繼任,愈見趙爾巽大概并非絕然拒絕東行。趙爾巽之所以推讓,應與錫良之堅辭大體相當,既有畏難情緒和對朝廷的不滿,又意在以退為進,博取更多的特權與支持,尤以后者為主。正是這種“矜持”,迫使“攝政王面許種種特權,遇事隨時電商,不任獨自為難”。趙爾巽得到清廷在東北地方人事、行政、外交等方面的特權承諾之后,亦即欣然領命東行。

 

結論

 

宣統(tǒng)年間,清廷內外交困。內部,革命與改良風起云涌,南方革命形勢持續(xù)發(fā)展。北方,尤其是迫于內外壓力的東北,在轟轟烈烈的國會請愿運動中表現異常激進。外部,邊疆危機益亟,東北尤為嚴重。在東北,除中韓界務交涉之外,日俄兩國的侵略態(tài)勢咄咄逼人。面對東北日益嚴峻的外部局勢,兩任東督的應對又多以失敗告終,清廷需要一位既能控制地方,又極具外交經驗的大吏留守“龍興之地”。宣統(tǒng)庚戌、辛亥之際,東三省總督錫良與趙爾巽的更替,即反映了這一情形。

以后見之明來看,趙爾巽接替錫良頗合時地之宜。有學者認為:“趙爾巽在當時所有漢滿封疆大吏之中,最適合東三省的特殊情況;清廷在當時,也只能作這一人事安排?!鼻逋⑦x擇趙爾巽接任東督,亦與其履歷不無關系。從知府到總督,趙氏曾主政多地,對于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以及推動地方發(fā)展轉型貢獻良多,在清季督撫中頗負盛名。尤其是日俄戰(zhàn)爭后趙爾巽出任盛京將軍,主持戰(zhàn)爭善后,頗孚人望。在清廷致力于旗人集權以及面對日俄咄咄進逼,尤其是在日本侵略之下東北日益危迫的大背景下,旗人身份、執(zhí)政能力以及當時迅速改變內政外交危局的現實需要,使趙爾巽成為繼任東督的不二人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給清王朝最后一擊的彭家珍
清朝滅亡后九位末代總督去了何處?他們最后的結局又如何?
大清滅亡前夕,全國九位總督都在干什么?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
清朝最后九位封疆大吏,在任期間都做了什么,清朝滅亡后命運如何
清朝末年的九大總督
此人曾收復西藏,功績可比左宗棠,可因此事,落得斬首示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