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5月,承德避暑山莊景致。1909年,英國植物探險家威廉·珀道姆(William Purdom)受哈佛大學派遣,來到清朝北部進行植物考察,當年夏天,進入承德,呆了3個月之久。他在收集各種植物標本的同時,也拍攝下了沿途的風土民情。
承德避暑山莊的城墻。珀道姆并非職業(yè)攝影師,所以他的作品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瑕疵。不過,在清廷尚未倒臺時,一個外國人能進入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時已荒廢)拍照,已經(jīng)很難得了,畢竟那里是皇家宮苑。
承德避暑山莊的景致。承德避暑山莊又名熱河行宮,周圍群山環(huán)抱,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特色。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這里不僅是風景名勝,也是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康熙、乾隆皇帝時期,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要在承德度過。
承德避暑山莊城墻外景觀。承德避暑山莊發(fā)生過很多載入史冊的政治事件,比如乾隆帝接見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嘉慶、咸豐兩帝都在此病逝;改變晚清歷史走向的“辛酉政變”,也是由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在此策劃發(fā)動的。
1909年7月,承德圍場的村民在吃午飯。
1909年6月,承德圍場的村民。清朝初期,皇帝還在承德開辟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后宮妃嬪、皇族子孫等數(shù)萬人在此行圍狩獵,發(fā)揚尚武精神,以達到訓練軍隊、鞏固邊防之目的。
1909年7月,承德圍場的行人與馬車。清朝的木蘭圍場,根據(jù)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合圍成一個包圍圈,并逐漸縮小。等到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后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后是大規(guī)模的圍射。
1909年8月,承德圍場的蒙古壯漢。清朝前半葉,皇帝很重視“秋狝”,康熙到嘉慶的140多年里,這里舉行木蘭秋狝105次。道光帝繼位后,秋狝之禮廢止,木蘭圍場逐漸衰落下去,其內(nèi)的森林也被砍伐殆盡。
1909年7月,承德圍場,低矮小屋里的婦女(脖子患有疾?。?。
1909年5月,承德灤河中的小船??赡苁怯捎谏实木壒?,這些照片沒能體現(xiàn)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的美,反倒給人一種破敗之感。也許這就是宣統(tǒng)年間大清命運的一個縮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