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漢陽、都城、京都是首爾古代稱呼,曾是朝鮮李氏王朝的都城,現(xiàn)為韓國首都所在地。圖為韓國國寶光化門
首爾最早的稱呼是南京,是在高麗文宗23年(即1068年)時進行命名,1356年,正式遷都往南京,其后中斷。圖為景福宮
14世紀末,高麗政權更迭,李成桂為首的豪族勢力取代了王氏高麗,建立了新興的王朝。圖為韓國首爾南大門
根據(jù)新王朝的要求和中原明朝皇帝的認可,新興的王朝使用了古代半島上第一個成型國家的名字一朝鮮,意思是“朝日鮮明之地”。圖為韓國街頭一景
1392年李氏朝鮮王朝建立,1394年即遷都至揚州。為了表示對于中原漢王朝(不是漢朝的仰慕和自己的"一心向漢”的決心李成桂上書朱元璋,請求將揚州改名為“漢城”,即英語的" hansung"
由于漢城位于漢江北岸,根據(jù)“河北為陽"的風水道理,這座城市又被成為“漢陽"
韓國有個大學叫"漢陽大學”起名也源于此
因漢城一詞深受中國文化影響,2005年1月19日,時任市長的李明博正式宣布“??”的中文譯名改為首爾,并通知中國政府
游客參觀首爾最著名的地標,最大的宮殿-景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