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相傳一個詛咒“挖掘者不得善終”,郭沫若不信,報應來了沒?
定陵是明朝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陵寢,也是整個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萬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而他的陵寢便是在萬歷十二年開始動工,用時六年,共消耗近千萬兩白銀,人力不計其數(shù)。
對于定陵地宮,相傳的也是有些邪乎,自古以來也都有一個口口相傳的詛咒:“挖掘者不得善終!”這也就是許多盜墓賊不敢隨意動其土的原因之一,不過也總有藝高人膽大的人,起了心思。民國年間,孫連仲曾帶領著麾下挖過定陵,只不過很可惜,因為在挖掘過程中,有士兵挖著挖著就吐血而亡,而這一段“盜墓”事件也隨之停止。
而到了1956年,郭沫若對于定陵的那些傳聞詛咒并不信,于是遞交了一份《關于發(fā)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力主發(fā)掘明十三陵,而這份報告一出,就遭到了許多民主人士的強烈反對,其認為帝王陵寢還是不能夠隨便發(fā)掘的,這也是考慮到當時我國的考古技術有限,如果強行發(fā)掘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可逾越的損失。不過最后卻很意外,郭沫若的申請得到了批準,于是就開始先試定陵。
定陵的發(fā)掘工作過于龐大,于是郭沫若就雇請了明十三陵周圍村莊的農(nóng)民60余人幫忙,于1956年5月17日開始定陵的發(fā)掘工作。
起初考古工作非常順利,很快的在定陵的外圍寶城一處的墻壁上看到了石條,石頭上面刻著“隧道口”的字眼,這也令眾人都非常相信這就是通往定陵地宮的入口,但是萬萬沒想到的就是,接下來的考古工作做了一個多月,結果依舊沒有進入到地宮,而那個所謂的“石條”就像一個煙霧彈一樣,將眾人忽悠了!最后沒有辦法,只能從一些古籍文獻上去尋找線索,而這個發(fā)掘工作也戰(zhàn)時的停了下來。
直到過了4個月,也就是9月的時候,發(fā)掘工作有了轉機。這一天,在探溝的深處,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有“此石至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小石碑,這一下子,考古隊有些欣喜若狂,因為根據(jù)相關古籍記載,明朝人吧地宮的墓墻就稱為金剛墻,而這塊石碑也無疑是稱為了打開定陵下玄宮的一把鑰匙。
當金剛墻被打開了一個缺口之后,令眾人虛驚,因為定陵長年密不透風,里面有些東西發(fā)霉,于是就有一股黑氣帶著發(fā)霉的味道從缺口處涌出,還發(fā)出了“嘖嘖”聲響。之后考古隊進入地宮,一片死一般的寂靜,緊得讓他們發(fā)麻。
之后一些事情也接踵而來!
也不知道萬歷皇帝的棺槨是被誰扔進了深山,而被附近的村民撿到,之后將其打造成自己棺槨,可惜的是,這一對老夫婦后面不知為何都會發(fā)病而亡。再者還有一些村民撿到了被考古隊丟棄的金絲楠木,于是有些精神異常。
面對定陵發(fā)掘沒多久,就出現(xiàn)了這些事情,于是發(fā)掘帝陵的事情也被禁止了。其實對于這些事情還是有跡可循的,因為棺槨長期處于一個封閉潮濕的環(huán)境中,會滋生一些病毒,所以容易導致疾病,老夫婦上了年紀,也經(jīng)不起大病的折騰,至于金絲楠木也很有可能是因為村民對于那些以訛傳訛的詛咒,致使他們心生恐懼,最后出于害怕的心理導致有些精神異常。
不過對于發(fā)掘定陵,其出土了4000多件文物,對于研究明代陵寢制度、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實證,但對于郭沫若而言,或許并不是件好事,這事也讓他背上了歷史的黑鍋。而對于那個詛咒最后有沒有應在郭沫若身上,有人覺得有,有人覺得沒有,覺得有的是,在發(fā)掘定陵后的十年間,郭沫若的夫人和兩個兒子都自殺身亡。對此你覺得這個又算不算報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