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十年(1881年),才子沈從簡接任鹽城知縣,即刻走馬上任,趕赴鹽城而去。在路途之中,走到一處林蔭茂盛之地,行人落轎休息,沈叢簡走出轎子吹著山間涼風,心中好不愜意。此時,沈從簡隱約聽到有人在哭,起初沈從簡以為聽錯了,于是便問前來接他的文師爺,可曾聽到有人哭泣?
一、沈大人山中遇村婦,瘋癲婦說出瘋癲語
文師爺仔細一聽,告訴沈從簡的確有哭聲。二人循聲走去,發(fā)現(xiàn)在前面不遠處一灌木叢下,一婦人正在一座孤墳前祭拜,婦人一邊哭一邊幽幽地說:“兒呀,都是為娘害了你,為什么為娘就死不了呢?兒呀,你等著,為娘這就回去吃鼠藥!”哭泣的婦人衣衫襤樓,披頭散發(fā),神志似乎有些問題。
沈從簡大人聽得心中不忍,于是便輕聲問那婦人是如何害了兒子。那村婦突然抬起頭來,仰天哈哈大笑,一邊笑一邊用手狠狠地抽打自己的臉頰:“是用鼠藥把兒子毒死的,我錯把鼠藥當成了鹽,哈哈哈哈……”瘋癲的村婦瘋笑著,一跌一撞地跑開了。
沈大人看著村婦遠去的背影,只得長嘆一聲?;仡^看那墳墓,發(fā)現(xiàn)那并非是座墳墓,分明是一個大土包。沈從簡重新走回樹林,坐上轎子繼續(xù)趕路。
二、沈縣令又見瘋女人,卷宗里發(fā)現(xiàn)弒子案
一到一刻鐘時間,沈從簡一行到了縣衙。一切手續(xù)交待辦妥后,沈從簡一邊開始整理縣里留下來的各種卷宗,一邊微服出訪,明察暗訪調查民情。這一天,他正在田邊向老農打聽這幾年的收成,突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我兒死得好,我兒死得妙,黑白一顛倒,兒子變土包?!?/p>
沈從簡抬頭一看,果然是那位披頭散發(fā)的瘋婦,唱完之后她又哈哈大笑起來。沈從簡于是問老農認不認識這個女人。老農告訴沈從簡,這個女人縣里很多人都知道她,她的身世凄慘,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被一包老鼠藥給毀了。兒子死后,她被丈夫休了,一天到晚瘋瘋癲癲,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天中午,沈從簡從老人嘴里聽到了一件離奇的弒子案。
沈從簡從田里回到縣衙,立刻找到了弒子案的卷宗。原來這名瘋女人名為王張氏,人們習慣將她稱為張氏。張氏原本是縣里鹽販商人王大膽的發(fā)妻,3年前冬月初,王大膽從廣東賣鹽歸來,在家待了兩天又去西北販鹽。剛走兩天,即冬月初八日傍晚,張氏5歲的兒子王小膽吃了張氏做的炒飯后,就被毒死了。
據張氏交待,當天傍晚她做飯時,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于是匆忙炒好飯去找,回來時發(fā)現(xiàn)兒子睡在床上,已經死去。張氏的哭聲驚動了左鄰右舍,里長馬上報官,衙差在灶臺上發(fā)現(xiàn)有鼠藥,并有手指痕跡。仵作驗尸時,在王小膽腹中發(fā)現(xiàn)有炒飯和蘋果殘物,又在飯碗里發(fā)現(xiàn)剩飯,用銀針測出有毒。
張氏之夫王大膽趕回家中,證實張氏平日里性格暴躁,而且鄰居反映,案發(fā)當天張氏曾罵兒子王小膽去死。城中藥鋪的老板證實,老鼠藥是他賣給張氏的,當時張氏說家中老鼠太多,經常爬到灶臺上偷食剩飯剩菜。張氏也承認鼠藥是自己放在灶臺上毒鼠的,可能是自己錯把鼠藥當做鹽放進了鍋里,以致毒死了兒子。
按照大清律例,用毒藥害人命,其罪當誅。但不能直接證明張氏是有意為之,算是無心之過,而且張氏是王小膽的母親,最終縣令將張氏杖責100大板,隨后收監(jiān)。張氏身體痊愈后,再判勞役二十年。丈夫王大膽認為最毒婦人心,于是當場懇請縣令寫下休書一封,將張氏休了。由于張氏被休,又被杖責100,隨后大腦受到刺激瘋了,勞役之刑只得作罷。
沈從簡縣令反復閱讀卷宗,覺得此事很有蹊蹺。首先,鹽巴和老鼠藥,兩者一黑一白,顏色差距很大;其次,鹽巴罐子讓在灶臺上,老鼠藥雖然和鹽巴罐子放在一起,但距離相差很遠,一般不會誤取。所以,張氏誤將老鼠藥當成鹽巴給兒子吃,這個情況很值得懷疑。
當天下午,沈從簡在集市上走訪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本地天氣潮濕,境內蘋果一般在秋天就賣完了,沒有賣掉的也會爛掉,冬月是不可能有蘋果的。既然冬季沒有蘋果,那張小膽肚子里的蘋果是從何處來的?當時仵作驗尸,也沒有說蘋果有毒沒毒,這個蘋果到底是誰給張小膽吃的?
三、沈縣令發(fā)現(xiàn)蹊蹺事,瘋癲女開口道實情
沈從簡決定從張氏身上尋找突破口,他叫人將張氏找來,命令女仆給她洗澡、更衣,再送她去吃飯。張氏一直靜悄悄地,并無絲毫瘋癲跡象。當張氏吃飯完被領著前來問話時,張氏撲通一下跪倒在地上,大聲哭喊:“民婦冤枉,請大人為我做主!”沈從簡心中驚訝不已,原來她一直在裝瘋賣傻。
張氏告訴沈從簡,她沒有殺害兒子。當時自己處在喪子之痛中,于是什么也想不起來,最后被屈打成招。當時的情況她記得真真切切,那天傍晚她在家里做飯,突然聽到屋外有人喊兒子去玩,等她出來后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沒了人影。張氏匆匆做好飯去找兒子,找了一個時辰也沒有找到。后來聽有人看到她兒子與楊小虎一起從柳氏家中出來,她便去楊家找,楊小虎說王小膽已經回家,她便又回到家中,竟發(fā)現(xiàn)兒子已經死在了床上。
案發(fā)之后,前任知縣用了重刑,張氏受刑不住,只得承認。她現(xiàn)在才想起來,由于當時忙亂,自己根本就沒有放鹽,所以根本不可能將鼠藥誤用為鹽巴。一年多的時間,張氏為什么不申冤?張氏說,她曾想申冤,但有人提醒她,如果她想申冤,便有人會加害于她。張氏便只好裝瘋賣傻,含屈吞辱。
沈從簡問張氏,王小膽吃的那個蘋果是從哪里來的?張氏回道:“當時民婦家中并無蘋果,不過,聽說東城柳寡婦有胃病,常年吃蘋果熬湯。柳氏曾謠傳民婦與柳氏亡夫有奸情,現(xiàn)又與王大膽成為夫妻,前任縣太爺又是她娘家親戚,一定是那毒婦毒死小兒的,求大人為民婦做主!”柳寡婦所吃的蘋果,又是張氏的丈夫從南方帶回來的。沈從簡問張氏如何知道這個事情,張氏說是無意中從丈夫王大膽嘴里聽到的,丈夫說柳寡婦花錢請他幫忙帶的。沈從簡聽到這里,心中有了數。
第二天,沈從簡帶著一個衙役便衣到了楊家,找到楊小虎。沈從簡問可還曾記得和王小膽在家中玩耍時的經過,楊小虎一時想不起來了。沈從簡于是命人畫了一只蘋果,問小虎可曾吃過這種東西。楊小虎突然想了起來,他說柳氏曾讓他叫王小虎一起去她家里玩,還給了王小膽一個蘋果,回家的路上,他們二人一人一口把蘋果啃完了。
楊小虎的話讓沈從簡始料未及,既然楊小虎和王小膽一人一口吃掉了蘋果,為何王小膽死了,楊小虎沒事?這么說來柳氏的嫌疑也被排除了。那真兇到底是誰呢?究竟是誰殺死了王小膽?沈從簡再次陷入沉思,案件進入死胡同了。
四、沈從簡尋找小膽墳,一句孽種勘破謎中謎
沈從簡只得回去再問張氏,王小膽被埋在了何處?當初樹林里那個土包是不是王小膽的墳墓?張氏告訴沈從簡,那個土包不是王小膽的墓。當時她被關在牢里,兒子是王大膽埋的,當初張氏曾問兒子到底埋在哪里了?張大膽咬牙切齒地告訴她,永遠也別想找到那個孽種的墳。
沈從簡聽到王大膽竟然說自己的兒子是孽種,這讓他感到非常吃驚。張氏告訴沈從簡,王大膽一直認為她與寡婦柳氏的前夫有染,認為王小膽不是他的親骨肉,王小膽是張氏與柳氏已死的前夫的兒子。沈從簡聽到這里,心中的疑團漸漸消散,但他還有一個疑問無法解答,于是他心生一計,讓張氏繼續(xù)裝瘋配合他完成。
第三天,沈從簡將王大膽傳到公堂,沈從簡告訴王大膽,他遇到一個瘋瘋癲癲的女人在一個土包前跪拜,據說里面還埋著她的兒子。這個女人王大膽是否認識?王大膽當即承認,那個女人是她已經休掉的妻子。沈從簡于是告訴王大膽,他想看看王小膽的墳墓在哪里,請王大膽帶他去。王大膽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帶沈從簡去找墳墓。
在山中轉了半天,王大膽也沒有找到,沈從簡怒斥王大膽,王大膽嚇得跪下磕頭,連連喊道:“大人冤枉啊,草民實在記不得小兒的墳墓了!”沈從簡對王大膽說道:“你連自己的兒子的墳墓都不知道在哪里,這個兒子是你親生的嗎?你從來不祭拜的嗎?”沈從簡說罷將王大膽帶回縣衙繼續(xù)審理。
五、王小膽究竟是誰之子?沈縣令解開弒子謎
在縣衙大堂,沈從簡一拍驚堂木,當即喝問道:“大膽刁民,你為何要加害柳氏之子?”王大膽一聽,當即就愣住了:“小人不知柳氏之子是誰?”沈從簡說:“王小膽就是柳氏與柳氏亡夫所生之子!”
王大膽更加糊涂了,于是脫口而出:“王小膽不是柳氏亡夫與張氏所生嗎?”沈從簡當即抓住話柄追問道:“大膽王大膽,你竟然敢污蔑柳氏亡夫,你到底是聽誰說的王小膽是柳氏亡夫與張氏所生?”王大膽此時才知道說漏了嘴,上了沈縣令的套。但是已經無可挽回,他只得承認這句話是柳氏告訴他的。
沈從簡又找來柳氏對質,柳氏來后發(fā)現(xiàn)王大膽在場,以為沈從簡沒有搞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于是便說王小膽是她和她的丈夫所生,不而是她的亡夫與張氏所生。沈從簡問正色道:“既然你說王小膽是你生的,那你為何要告訴王大膽兒子是張氏與你丈夫所生,你這是在造謠!到底王小膽是誰所生?”
此時王大膽坐不住,這前后不一致的回答讓他逼著問柳氏真相到底為何。柳氏無法只得交待,她說王小膽其實是她的亡夫與張氏所生,王小膽并不是自己所生。沈從簡一聽,當即呵斥道:“你前后說話不一致,且問你既然知道王小膽是你亡夫與張氏所生,你還給他蘋果吃,你到底是何居心?”
柳氏說毒死王小膽的是張氏,根本與她沒有關系。張氏被叫到堂上對質,張氏說當天自己因為匆忙根本沒有放鹽,所以不可能誤用鼠藥毒死王小膽。沈從簡于是決定對柳氏動刑,以讓她說出實話。柳氏見衙役搬來夾手指的夾棍,嚇得連連大喊:“蘋果是王大膽從南方帶來的,我并不知道蘋果有毒!”
王大膽一聽,當時嚇得癱軟在地。沈從簡要王大膽交待實情,王大膽見瞞不住了,這才道出了事情前后的真相。原來王大膽與柳氏有奸情,為了給柳氏治病,他每次從南方回來都會給柳氏帶蘋果。這原本是很隱秘的事情,卻被他無意中說漏了嘴,被妻子張氏知曉,于是又以張氏花錢請他買蘋果治病為由搪塞。王大膽一直懷疑兒子王小膽是柳氏的亡夫與張氏所生,于是罵張小膽為孽種。
為了殺掉妻子張氏和王小膽,與柳寡婦順利結合。王大膽與柳寡婦布局謀害王小膽,嫁禍給張氏,來個一石二鳥之計。柳寡婦將王小膽騙到家中,并給了王小膽一個毒蘋果吃,王小膽吃了毒蘋果后回到家中死去。于是柳寡婦從中作梗,請前任知縣做成假案,意圖害死張氏。張氏發(fā)現(xiàn)之后,故意裝瘋賣傻,躲過一劫。
這里有一個漏洞,那就是楊小虎說當時他和王小膽從柳寡婦家出來,一人一口吃掉了蘋果。如果蘋果有毒,為何王小膽被毒死了,楊小虎卻沒有死?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楊小虎記錯所致,當時不是給了一個蘋果,而是一個小孩給了一個。王小膽的蘋果有毒,而楊小虎的沒有毒。
在回家的路上,王小膽說蘋果是他父親從南方帶來的,所以要多吃幾口,于是在迅速吃完了自己手里的蘋果后,他咬了楊小虎的蘋果幾口。楊小虎把這個細節(jié)記錯,成了只有一個蘋果,并且一人一口咬著蘋果回家。王小膽吃了毒蘋果,回到家后正巧張氏出去找他未回,此時王小膽毒發(fā)身亡,死在了床上。而躲在暗中,一路尾隨而至的王大膽悄悄進了家門,發(fā)現(xiàn)王小膽已經死后,便將灶臺上的老鼠藥弄進炒飯里去,以此嫁禍張氏是她在炒飯里放老鼠藥毒死了王小膽。所以柳寡婦在堂上喊不知道蘋果有毒,這完全是她的開脫之詞。
最后在公堂之上,柳寡婦說出了一個隱瞞已久的秘密。柳寡婦告訴王大膽,她的前夫在幫人做工時壞了主人家閨女的身子,被當場逮住讓人毀了下身,因此一直無法生育,一輩子沒有子嗣。所以,王大膽處心積慮毒死的孽種王小膽,其實就是他的親生兒子!王大膽聽罷,當場氣得昏死過去。不久之后,柳寡婦、王大膽被凌遲處死。
王大膽真是糊涂透頂,算來算去最終害死了親兒子、害死了自己。不知道王大膽得知真相時,是否有一絲悔恨?人心最大的敵人就是猜疑,比毒藥更可怕的就是人心、是不信任,王大膽因為猜疑害死了三條命,毀了兩個家庭。他與柳寡婦咎由自取,卻害死了無辜的王小膽,害得張氏家破人亡。
光緒朝毒蘋果案,自此結案。
參考文獻:《清朝奇案》、《光緒毒蘋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