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xù)說清代《螢窗異草》里的故事,這一篇叫《瓢下賊》。
此事三次轉(zhuǎn)折。小偷本來沒想殺人,最后為何殺了那個婦女呢?事情為何會失去控制呢?以下是正文。
某地有個小偷,本領(lǐng)很高,為人狡猾,算是小偷中的佼佼者。這小偷覬覦村里一個女人,覺得她家生活不錯,肯定有錢,就總想去偷竊。
這一日,女人的丈夫出去了,小偷遂等到天黑,到了女人的家里,希望能滿載而歸??赡苁恰八嚫呷四懘蟆?,也可能知道女人丈夫不在家,所以小偷也很直接,翻墻頭進(jìn)了院子,推開窗戶就進(jìn)了女人的臥室,然后就在女人床邊看著。(圖文可能不符,實在找不到合適的配圖)
當(dāng)時女人還沒睡,燈也還亮著,看到小偷在跟前,確實很震驚。這種事,別說一個弱女子,就是大男人估計也打怵。
于是,女人勉強(qiáng)壯著膽子問小偷:你要干什么?小偷回答:我要錢!女人估計在劫難逃,于是說:隨便你拿吧,我家也只是夠溫飽,沒啥錢財。小偷也不去撬箱子,覺得這女人好欺負(fù),于是開玩笑地說:我要在這睡覺。女人大怒,堅決不答應(yīng)。
小偷抽出自己帶的短刀匕首,刀上耀著白光,幾乎要把屋子照亮了。女人害怕了,她正渾身發(fā)抖的時候,碰巧小偷餓了,他對女人說:我餓了,想吃點東西,你給我做點飯,我吃飽了或許就走了。
女人不再害怕,反而大喜,此時她想到了一個好點子。
廚房在別處,于是她穿衣而起,笑著對小偷說:餓肚子的話可等不了那么久,我家藏著酒,原本打算需要的時候再用,既然你來了,就給你喝吧。你且喝著酒,我去做飯,一會兒就好了。隨后,她拿出了酒給小偷。
小偷一看,覺得有詐,于是他跟著女人一起,到了廚房,然后一邊看女人做飯,一邊喝酒。女人也知道小偷的心思,也沒發(fā)作出來,做好飯之后,她還主動給小偷拿出餐具。
等小偷剛準(zhǔn)備吃,女人忽然從大門出去,然后立馬把門給閂上,又加了一個很大的大鎖。這下,門牢牢被閂上了,小偷出不來了。
此時,鄰家有沒睡的人,聽到了動靜,紛紛起床。很快,十幾個人到了,都拿著短棍短棒,女人趕緊打開院子里大門,讓眾人進(jìn)來。
眾人問:來賊了嗎?賊在哪里?女人指著廚房說:他就在里面,我趁他吃飯時逃出來,還把他鎖在里面了,這下可以守住他,不怕他跑了。女人說到這里,頗有點得意,再加上身邊來了這么多幫手,她更自信了,還開始數(shù)落小偷的罪狀了。
眾人看著屋里,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兩個人守著門,女人取來鑰匙開了門,眾人推門進(jìn)去,居然沒看到小偷。
小偷確實沒跑出去,他藏在哪里了呢?
原來,這個小偷還真是夠雞賊。他被關(guān)在屋里,明知道出不去,聽到女人開門迎人進(jìn)來時,毫無懼色,也不在里面亂竄,急著撞墻,而是把食物藏在灶底下,熄了燈火,然后找到藏身之地,安穩(wěn)藏好了。
眾人進(jìn)屋之后,發(fā)現(xiàn)屋里完全沒有做飯吃飯的痕跡,跟女人描述的一點不一樣。屋里甚至沒有一點動靜,只有大缸里有一個水瓢,在水面上漂著。
屋里就那么大,也沒有黑暗角落,一眼就看了個遍。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得出結(jié)論:這個女人恐怕是“烽火戲諸侯”呢,于是大家都散去了。
女人也不知道該說啥了,因為無法證明自己說的話。她自言自語道:難不成是我在做夢?可是炊具還熱著呢,剛才小偷還吃飯呢,一轉(zhuǎn)眼他去哪了呢?
話還沒說完,只聽大缸中發(fā)出聲響,一個人濕淋淋的就出來了,一邊出來一邊罵女人:我沒殺你,你倒是想殺我,真是豬狗不如的東西。
眾人離去時屋里重新點了燈,所以此時小偷能看到女人,他出了大缸就奔女人走過來。女人見狀大驚,剛想開口,小偷的匕首早已經(jīng)扎入女人的胸口,女人就此倒下死了。
然后,小偷居然割了女人的頭,把女人家里東西能帶走的都帶走,還找到女人丈夫的衣服,換下了自己身上的濕衣服,從容離開。
第二天,大家發(fā)現(xiàn)女人被殺,又看到屋里大缸爛了,才知道昨晚小偷藏在大缸下面了,漂著的水瓢就是痕跡,只是大家都沒發(fā)現(xiàn)。
最后大家報了官,官府幾年也沒抓到人。后來,這個小偷因為犯了其他事被抓,衙門要拷問他時,他恍惚之間說出了當(dāng)年殺女人的事。
仔細(xì)看看,這件事,可謂一波三折,小偷殺人固然殘忍,但是女人和眾人也都犯了錯,不然完全可以避免這出悲劇。
女人鎖住小偷后,或許不該去罵他,她的話刺激到了小偷,使得小偷后來惱羞成怒,偷竊變成了殺人。鄰居們走時,其實女人應(yīng)該讓他們鎖住大門再走,因為別人雖然不信,她應(yīng)該知道小偷確實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