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有一位“怪醫(yī)”,以前他任吳江市中醫(yī)院院長時,就被很多同行私下里嘲笑為“豬頭院長”。
后來退休,在家義診26年,接診病人六萬多人,竟是分文不??!
街坊鄰居遇上他,都會衷心地祝福一句:“秦老,真希望您能活到兩百歲?!?/span>
到底是怎樣的傳奇人物,竟然受到不同人的不同對待?
平望溪港秦氏,是吳江著名的中醫(yī)世家,秦均天是這個家族的第四個傳人。
秦均天的父親秦東園醫(yī)術高明,是當地的一代名醫(yī),后來還成為吳江醫(yī)院的創(chuàng)始人,作為院長兒子的秦均天后來也成為了院長,傳承父親的衣缽,也算是當時的佳話。
但秦均天的榮譽確確實實是自己努力所得,實力與品行也都配得上這個位置。
從小在優(yōu)渥條件下長大的秦均天卻難得有著天生的菩薩心腸,他14歲就開始跟隨父親學醫(yī)。
年輕時候帥氣的秦均天
每天都會比同齡人早起幾個小時去背中藥的典籍,直到將那些晦澀難懂的草藥名字和功效背得滾瓜爛熟才肯罷休。
并且他常常跟在父親的身后,看他為病人施針救治,開藥寫方。
遇到困惑的問題便及時向父親提出,這對他的醫(yī)術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
16歲的時候,他開始獨立給病人施藥醫(yī)治,那是一位橫扇的病人,因為腿部發(fā)腫,疼痛難忍,而無法下地干活。
秦均天雇傭了船夫,劃了兩個多小時的船才到達橫扇。
根據父親所傳授的醫(yī)術,秦均天依靠中醫(yī)傳統(tǒng)的望、聞、問、切對病人進行了認真的檢查,并開了幾味藥方。
僅四天的時間,病人的腿部就已經消腫,病情康復可以正常勞作。
雖然一來一回,路途遙遠,但年少的秦均天心中有足樂者,便不覺奔波辛苦。
其實秦均天的性格與父親的教導是離不開的,秦東園為醫(yī)多年,樂善好施,常常對貧寒患病的百姓伸以援手,分文不取。
秦均天詢問病情
秦東園不止一次地教導秦均天,“醫(yī)者,仁術也?!?/span>
做醫(yī)生最為重要的不僅是醫(yī)術高明否,還要看這個醫(yī)生是否宅心仁厚,貪錢圖利的人便不適合做這個行業(yè)。
都說父母的言行便是孩子最大的老師,年少的秦均天經常目睹父親給貧困的人免費看診,還會囑咐藥工,患者的藥材錢算到自己的賬上。
秦均天看病人的病況
而這些也對秦均天有著很大的影響,后來秦均天行醫(yī)多年,始終牢記父親的教誨,不負所望。
1950年,秦均天憑借熟練高超的醫(yī)術進入父親創(chuàng)辦的醫(yī)院工作,也是在那段時間,他結識了自己一生的伴侶顧蘊珠。
或許正是志趣相投,顧蘊珠和秦均天一樣,是有著良善之心的人,她是醫(yī)院的助產士,性格溫柔大方,總是會在孕婦緊張害怕的時候,輕聲地安慰和鼓勵著她們。
秦東園的故居
有一次手術,那位病人十分危急,需要有人輸血,并且分量不少。
同事們有些猶豫,顧蘊珠看了一眼痛苦的病人,有些不忍心,便沒有再猶豫,主動站了出來捋起來袖子說:“抽我的吧!”
溫柔的人遇上溫柔的人,這樣的婚姻又羨慕了多少人。
秦均天和妻子顧蘊珠在一起度過幾十年風雨,他們的愛情詮釋了什么叫做“執(zhí)手看白頭,恩愛兩不疑?!?/span>
后來,秦均天成為了吳江中醫(yī)院的院長,在職期間,他接待了很多病患,并將他們多年沉疴治愈,收到很多病愈之人的擁護和愛戴。
被醫(yī)治的市民對秦均天贊不絕口
但秦均天并不滿足于自己的醫(yī)術,他將醫(yī)院的各個科室都跑了個遍,和不同的醫(yī)生探討病癥,讓自己更有把握面對各種患有疑難雜癥的病人。
這么多年,他一直致力于讓自己的醫(yī)術得到發(fā)展,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間,這樣才能夠救治更多的病人。
作為醫(yī)生,其實最讓他們難過的就是在患者家人飽含期待的眼神下,束手無策,遺憾地宣布自己無能為力。
而看著患者家人痛苦的求助,秦均天會覺得是自己的本事不濟的過錯,這些也讓他跟著感到愧疚和難過。
于是他總想著自己能夠更多的學習,提升醫(yī)術,反而對生錢之道并不關注。
在他任院長的那段時間,秦均天從不給病人開大處方藥,拒絕紅包禮物,抵制回扣,盡可能開一些藥效好而且便宜的處方,就連平時招待客人用的茶葉也都是自己掏錢買的。
秦均天給病人把脈
而秦均天的行為自然也遭至很多同行的不喜和打壓,大家同樣都是當醫(yī)生,拿錢治病救人,秦均天的善行讓其他人就會覺得心里不適,認為這損害了他們應有的利益。
因此很多同事會在背后嘲諷秦均天的行為,認為他放著高明的醫(yī)術不去生財掙錢,反而有時還自掏腰包貼補病人,便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豬頭院長”。
對于這件事情,秦均天是知道的,但他聽后一笑置之:“凡治病救人的大夫,必須要自己先神安,無欲無求,才能心安施針救人,否則欲壑難填,醫(yī)術再高明,扎針的時候也會手抖,變成庸醫(yī)。”
秦均天獲得好人獎
1994年,60歲的秦均天從吳江市中醫(yī)院黨委書記、院長的崗位上退休回到家里。
本想著和老伴安享晚年,沒事出去游山玩水,飽覽祖國河山,好好地休息休息。
卻沒想到很多病人慕名而來,有的病人甚至從別的省份趕來,希望秦老可以救治自己病癥。
面對病人的請求,他又怎么可能無動于衷,因此便抱歉地沖妻子說:看來我是沒辦法歇業(yè)了,只好重操舊業(yè)。
而作為老伴的顧蘊珠怎么可能會生氣呢,治病救人本來就是醫(yī)生的天職,她又怎么會不了解丈夫。
嘴上說著遺憾,但心里還是會因為治好病人而感到開心滿足。
秦均天的腿一粗一細
于是他們決定把家里當門診,將客廳當做診室,秦均天給人治病開藥方,顧蘊珠就端茶倒水,招待病人,協(xié)助丈夫的工作。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怪醫(yī)”,他們醫(yī)術高明,卻喜歡給病人立各種奇怪的規(guī)矩。
秦均天的問診書
有趣的是秦均天也效仿古人立了一個規(guī)矩,不過這個規(guī)矩他是給自己立的:凡是來看病的人,他來者不拒,分文不??!
不僅如此,秦均天的義診可謂是全年全天候,每天早上六點起就開始接診,有時深夜十二點還會有病人來敲門,甚至在春節(jié)除夕這樣的節(jié)日也依然正常開門“營業(yè)”。
很多次有半夜急病的人被送到秦老的家中,但只要敲門沒多久,秦老就會打開燈,披著一件外衣,小跑地趕來開門。
然后耐心的一通檢查之后,開起了藥方,并再三囑咐病人用藥的劑量,確認沒有什么問題之后,再將病人送走,回屋休息。
秦均天凍爛的手
秦老給人看病嚴格遵循中醫(yī)“望聞問切”的傳統(tǒng),常常只輔用血壓計、聽診器、和體溫表這些簡單的器械。
“一般情況下,一搭脈就知道病情病因了。”他雖自信地這樣說,但是面對三次接診都沒有明顯效果的病人,便會堅決要求對方轉診。
除此之外,秦均天給病人開藥方也有著自己的原則,能開中藥的絕不開西藥,能開便宜藥的絕不開貴藥,所開的處方上,病人所需要的藥物加一起一般不會超過100元。
秦老醫(yī)術精湛,有不少被大醫(yī)院“判了死刑”的患者,來到他這也有可能妙手回春,不少砸鍋賣鐵買不起大醫(yī)院的昂貴藥物的貧困病人被他沉疴治愈。
平望本地就有一位年輕的男子,患有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蘇州、上海,有名的醫(yī)院都跑遍了,沒有一家醫(yī)院能治好。
他的母親最后不堪絕望服毒自盡,后來經人介紹,才找到了秦均天,堅持吃了一年多他開的藥后,竟奇跡地痊愈了。
痊愈的病人常常對秦老的醫(yī)術醫(yī)德很是感激,會送上昂貴的禮物作為答謝,但秦均天堅持分文不取。
遇到病人硬塞禮物的情況,秦均天倔強地擺手,一概不接,誰看病給他錢,他就跟誰急。
有時實在盛情難卻,秦均天會收下一些青菜、母雞之類的農產品。
有很多醫(yī)院藥店都來找過秦均天,高薪邀請他“出山”,但秦均天總是毫不猶豫地拒絕。
秦均天研究查找醫(yī)癥
他在醫(yī)院待了幾十年,心里清楚,如果對方給他一萬元的薪水,那么對方肯定至少賺一半利潤,到頭來,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錢還是由病人來承擔。
“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秦均天說,“我只負責看病,不賣藥,也不推薦病人去哪里買藥,清清白白,病人心里清清楚楚。我自己也只是遵照父親的教誨去做罷了?!?/span>
就這樣秦老的名氣越來越大,慢慢地百姓都知道,吳江平望鎮(zhèn)的弄堂里住著一位老人家,不僅醫(yī)術精湛,妙手回春,更是醫(yī)德高尚,兩袖清風。
看到這些,會有很多人覺得秦均天是一個德高望重,活得仙風道骨的人物,但事實上,很多見過秦老的人都會驚訝。
秦均天和妻子顧蘊珠的合照
因為這人實在不像一個老中醫(yī),倒像是有點潦倒的老病人,住在破舊的老房子里,穿著衣物連普通人都不如,倒顯得有些寒酸。
夏天的桌子底下,你會看到秦老的兩條腿,一條腿細,一條腿粗,有時候連起身都很困難。
而到了冬天給病人開藥方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他手上長滿了凍瘡。
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笑起來的時候,總是慈眉善目,不同于那些高坐大醫(yī)院問診的高冷老大夫,秦老會對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問診人平和一笑,驅散他們心頭的擔憂與霧靄。
秦老家的柜子里,存放著一捆捆學生練習冊,這是他退休以來所有的義診記錄,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寫上了序號,最新一本是345,也已經寫了一大半,每冊記錄上至少有180頁。
秦均天的問診書
每頁都清楚記錄每一位病人的病情,根據這些練習冊,粗略地計算得出,秦均天退休以來的二十多年里,一共接診超過6萬余人。
有人曾幫他算了一筆帳,接診6萬余人,相當于開出處方6萬余張,以秦均天這樣的專家資質,按照每例病患50元門診費算,二十多個年頭,至少能賺300萬元。
然而,面對這樣一筆賬目,秦均天笑得很慈目和藹,他說:“做醫(yī)生本來就是要懸壺,若是專門撈錢,這個醫(yī)生是不行的。我和老伴兩個人,醫(yī)院的退休金加起來每個月4000元左右,夠吃夠用了?!?/span>
除了日常行醫(yī),秦均天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練書法,他開的藥方上,字跡飄逸好看,工作臺的玻璃板下還壓著一張他自己寫的詩:“醫(yī)德是執(zhí)玉,積善勝遺金”。
有人會不解地問他:“你這一輩子免費給人看病,也不收錢,虧不虧呀?”
秦均天說:“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錢?!?/span>
秦均天展示自己的書法
2011年9月,平望鎮(zhèn)成立了一個老年大學,開設了一門中醫(yī)藥保健知識課程,校長沈錦清親自上門邀請秦均天出山授課。
這一次秦老欣然應允,他覺得能將中醫(yī)藥保健知識傳授給更多老年人,讓他們從中得到借鑒,并合理調整膳食、適當進補是一件好事,要是能夠健康長壽,也是對于他最好的回報。
但當時對著沈錦清,他還是提出了一個要求,說:“講課可以,決不收講課費。”
秦均天無私的善舉讓很多人都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yī)由衷的感激,每次秦均天晚飯后出門散步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人笑著朝秦老打招呼。
還有很多街坊鄰居對著秦均天,衷誠地祝福:“秦老,真希望您能活到200歲!”
但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安貧樂道,懸壺救人的老中醫(yī)卻終是未能如大家所愿那般長命百歲。
2021年3月10日,也就是不久前的兩個月,秦均天因病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人間,享年87歲。
秦均天看問診本
年少14歲從醫(yī),87歲離世,72載漫漫行醫(yī)路,26年問診家中,全年無假無休,治愈無數沉疴疾病,救濟無數貧寒百姓。
就是這樣一個宅心仁厚,笑起來慈眉善目的老中醫(yī),最終還是沒能逃過醫(yī)難自醫(yī)的宿命。
可是我們卻更愿意相信,他化為人間的春雨,滋潤萬物,普度眾生。
相信遠在天國的秦老,看著人間無災無病,笑得依舊春風和睦。
操勞一生,他終于可以好好地休息。
他的故事感動著無數的人們,懸壺濟世的老中醫(yī),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樣和信仰。
而回望秦老的一生,最為讓人難忘的還是他那一句自創(chuàng)的詩,行醫(yī)七十二年,始終將它奉為自己的信仰。
當被同行在背后暗戳脊梁骨,取笑為“豬頭院長”,嘲笑他不懂變通,不知生財之道時,秦均天大大方方地承認了,或許他就是這樣的迂腐和呆板,這樣的愚笨與守舊。
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醫(yī)生。
沒有忘記自己14歲學醫(yī)時,父親的那一句“醫(yī)者,仁心也!”
沒有忘記自己16歲那年施針救人成功,遙遠奔波的回家路上,心中怡然自得的那份快樂。
沒有忘記自己在宣紙上一次次揮灑的書法。
他寫:“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錢?!?/span>
他說:“我只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身體健康,我就是少掙一些錢財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