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部編版7~9年級古詩解讀(第一期)
觀 滄 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本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蒼涼中又有慷慨,展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
詩詞呈現(xiàn)
官渡之戰(zhàn),曹操大敗袁紹。帶著侍從便興致沖沖地來到碣石山,他來干嘛呢,不是挖山藥,也不是采仙草,原來啊,他是來觀滄海來了。所以,曹操在這首詩中,首句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告訴曹粉,“東臨碣石,以觀滄?!?。其中,“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是詩歌的線索,后面就會寫到曹操所“觀”之景。
那么,曹操都看到了什么?“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只見海面浩渺,水波微漾,再往前一看,一座小島映入眼簾。是蓬萊仙島嗎?會不會有仙人?曹操心里暗喜,便細細看去。也虧曹操沒有接觸電子產(chǎn)品,視力還那么好。小島是那么遠,但是,島上的小花小草居然清晰可見,都要感謝曹操的老師太仁慈,作業(yè)太少。所以啊,曹操一句“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不僅寫盡小島美景,更是好好地表揚了一番自己:望遠鏡何用?我的雙眼就是望遠鏡。
僅僅把目光停留在小島上,曹操還覺得不過癮,再往遠方望去,只見大海在蕭瑟的秋風之中,洶涌起伏著波瀾,“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此時,小島宛若一葉扁舟,在大海里漂浮不定。
在這里,曹操運用動靜結(jié)合,把動態(tài)的海水和靜態(tài)的小島以及小島上的草木一一相映,顯示了大海驚人的力量和宏偉的氣象。
看到這么恢弘大氣之景,作為一個大文學家,顯然,曹操還是想顯擺一下的,于是,就對著隨從說:“喲呵,你們看,這海啊,真大??!”不好意思,說錯了。曹操應該這樣說:“喲呵,你們看啊,這大海,包羅萬象,吞吐日月,夠?qū)拸V?!?/strong>
他一邊說,一邊瞇著眼,想象著太陽啊,月亮啊,銀河啊,星光啊,全都出生于大海廣闊的胸襟,不禁高聲吟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strong>
曹操也真了不得,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居然還能夠想象出這么浪漫大氣的詩句。你看,這個大海,真宏偉啊,太陽月亮,全部從它里面浮出;銀河星光,似乎也是大海的的小寶寶。夠氣派,也足夠恢弘了。
當然,我們說,言為心聲,要是我們來到滄海,或許也會說:“我靠,這滄海,真大!”而老人家們,早就裹緊衣服,回酒店睡覺了。由此觀之,讀曹操的這首詩,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我們似乎不僅僅能看出大海的氣概,更能感受到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宏偉的政治抱負。
——大海能夠吞吐日月,我老曹也一樣能夠胸載乾坤。
詩歌本來已經(jīng)寫完了,但是,曹操是一個好學生,每次寫詩都不會忘了語文老師的諄諄教導:“寫作文,要點題,要升華。”于是,曹操又詩歌末尾加上一句話:“幸甚至哉,歌以詠志?!?/strong>啊,回想過往,戰(zhàn)爭是那么殘酷,那么激烈,死傷是那么嚴重,想不到,我老曹居然還能活著回來看看大海,真是幸運啊,就讓我大聲高歌,傾吐宏偉心愿吧。
趣味解讀
趣味解讀
1.《觀滄海》中,最能表達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觀滄海》一詩中,描寫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3.《觀滄海》一詩中寫大海水波動蕩,山島高聳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4.《觀滄海》一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5.《觀滄?!芬辉娭性敿殞懺娙艘姷降木跋蟮木渥邮牵?strong>樹木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6.《觀滄?!芬辉娭忻鑼懺娙讼胂笾械木跋蟮木渥邮牵?strong>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7.《觀滄海》一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1.(2019 徐州)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交代了觀海的地點,起得平穩(wěn)而質(zhì)樸。“臨”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幾句皆由此展開,具體寫登山之所見所思。
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是從俯視的角度總寫看到的景象,接下來四句則由遠及近動靜結(jié)合地描繪了山島的蓬勃生機和大海的蒼茫遼闊。
C.詩中的兩個“若”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以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表達了詩人闊大的胸懷。
D.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臨碣石山,詩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歷史興衰之感、憂國憂民之情巧妙地融會在一起。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技法、內(nèi)容、意境、思想感情等的判斷。
A.有誤,應是“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有誤,不是“由遠及近”應是“由近及遠”;
C.正確;
D.有誤,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臨碣石山,詩人心潮澎湃,抒發(fā)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yè)的豪邁情懷而不是抒發(fā)歷史興衰之感、憂國憂民之情;
故選:C。
2.(2017 新疆)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及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水何澹?!泵鑼懥舜蠛5慕埃谷烁械胶_吘吧膲邀惗嘧?。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答案】B
【解析】B項中“描寫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錯誤,應為“描寫了大海的遠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钡暮I希钕扔橙胙酆煹氖悄峭回B柫⒌纳綅u,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磉_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表達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或表達了詩人宏偉的政治抱負、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虮磉_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開闊胸襟、宏大的抱負。)
4. 請用自己的話描述“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答案】在這水波蕩漾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他們點綴在廣闊的海面上,是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5. (2011 昆明)請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作簡要賞析。
【答案】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羅星漢的壯闊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宏大的抱負。
真題演練
真題演練
真題演練
真題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