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又名桂荏、赤蘇、白蘇等,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中國。
[紫蘇的藥用價值]
紫蘇以嫩葉供食用,營養(yǎng)豐富,除含維生素和礦物鹽類較高外,還含有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等有機化學物質(zhì),據(jù)特異芳香,有殺菌防腐作用。根、莖、葉、花萼、及果實均可入藥,有散寒、理氣、解魚蟹毒的作用。用紫蘇業(yè)煮魚蟹,可增加香氣和美味。還有健胃、發(fā)汗、鎮(zhèn)咳去痰、利尿、凈血、鎮(zhèn)定作用,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疼、胸悶等癥。紫蘇汁液可供糕點、梅醬等食品染色之用,是天然色素原料。嫩葉還可生食、炒食、做湯、制醬,植株可腌漬,可以出口,是一種很有發(fā)展前景的外銷蔬菜。
[紫蘇大葉的營養(yǎng)成分]
紫蘇大葉中促蛋白含量高達22以上,脂肪5,粗纖維14.4,鈣1.1,磷0.27,氨基酸種類齊全,既含有成人必需的8種氨基酸,又含有兒童必需的10種氨基酸。
科學家對紫蘇的近百種化學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表明紫蘇籽中的à--亞麻酸是維持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所必需的因子,具有抗血栓、降低血壓、減肥、降血脂的作用,預防癌變和抑制腫瘤轉(zhuǎn)移的作用,提高學習記憶力和視力功能、改變過敏體質(zhì)等。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長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圓形,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輪傘花序2花,組成偏向一側(cè)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頂端急尖或呈尾狀;花萼鐘狀,外有柔毛及腺點;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筒內(nèi)有環(huán)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小堅果近球形,黃褐色,有網(wǎng)紋?;ㄆ?—8月,果期9-1O月。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地上部分。又名赤蘇、紅蘇、香蘇。全草名全蘇,具散寒解表,理氣寬胸之功能。紫蘇的果實,葉片和莖干燥后分別稱蘇子、蘇葉、和蘇梗,均作藥用。蘇子具潤肺、下氣、消痰的功能;蘇葉和蘇梗藥效同全蘇,但蘇梗還有安胎的作用。紫蘇既可入藥,生品亦是餐桌上的調(diào)味品。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時將種子拌上細沙,均勻地撒入穴內(nèi),覆薄土,稍加鎮(zhèn)壓,播后5-7天即可出苗。
排灌:幼苗和花期需要水較多,干旱時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水。
病蟲害防治
斑枯?。?月始發(fā),為害葉片。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70代森鋅膠懸劑干粉噴粉;或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防治。
采收與加工
采收期因用途不同而異,一般花穗抽出1.5-3厘米時,植株含揮發(fā)油最多,因此,8-9月花序初現(xiàn)時收割全草作全蘇用。枝葉繁茂時采葉陰干即得蘇葉。果實成熟時全株割下、曬干,打出果實即為蘇子;莖下半部除去側(cè)枝即為蘇梗。
留種技術(shù)
留種株宜稀植,以株行距50厘米×80厘米為宜。種株宜選健壯、產(chǎn)量高、葉片兩面都是紫色的植株,待種子充分成熟呈灰棕色時收割脫粒,曬干、去雜,置陰涼處干燥保存。
紫蘇的種植、種源供應以及出口問題
(一)
紫蘇別名赤蘇、紅蘇、黑蘇、紅紫蘇、皺紫蘇等。
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L.)Brltt.var.argutaBenth.Hand.-Mazz.」的帶葉嫩枝。以莖、葉及子實入藥。紫蘇屬于綜合交叉商品即可藥用,是臨床常用藥,又能食用,入藥形式以莖稱紫梗,葉又稱蘇葉,解表,子又稱蘇子、黑蘇子、赤蘇子,是蘇子降氣湯的重要成分。散寒解表,理氣寬中。主治感冒發(fā)熱,怕冷,無汗,胸悶,咳嗽,解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癥。全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省有野生,見于村邊或路旁。
?。ǘ┲参锾匦?br> 紫蘇高60~180厘米,有特異芳香。莖四棱形,紫色、綠紫色或綠色,有長柔毛,以莖節(jié)部較密。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或圓卵形,長7~21厘米,寬4.5~16厘米,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先端漸尖或尾狀尖,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或兩面綠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脈上被貼生柔毛;葉輛長2.5~12厘米,密被長柔毛。輪傘花序2花,組成項生和腋生的假總狀花序;每花有1苞片,苞片卵圓形,先端漸尖;花萼鐘狀,2唇形,具5裂,下部被長柔毛,果時等膨大和加長,內(nèi)面喉部具疏柔毛;花冠紫紅色成粉紅色至白色,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雄蕊4枚,2強;子房4裂,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棕褐色或灰白色。
(三)生長特性
紫蘇適應性很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排水良好,沙質(zhì)壤上、壤土、黏壤土,房前屋后、溝邊地邊,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長良好。前茬作物以蔬菜為好。果樹幼林下均能栽種。
(四)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紫蘇對氣候、土壤適應性都很強,最好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壤土,重黏土生長較差。整地把土壤耕翻15厘米深,耙平。整細、作畦,畦和溝寬200厘米,溝深15~20厘米。
2.繁殖方法
紫蘇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
?。?)直播
春播,南北方播種時間差一個月,南方3月,北方4月中下旬。直播在畦內(nèi)進行條播,按行距60厘米開溝深2~3厘米,把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播后覆薄士。穴播:行距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播,淺覆土。播后立刻澆水,保持濕潤,播種量每公頃15-18.75千克,直播省工,生長快,采收早,產(chǎn)量高。
?。?)育苗移栽
在種子不足,水利條件不好,干旱地區(qū)采用此法。苗床應選擇光照充足暖和的地方,施農(nóng)家肥料,加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者草木灰。4月上旬畦內(nèi)澆透水,待水滲下后播種,覆淺土2~3厘米,保持床面濕潤,一周左右即出苗。苗齊后間過密的苗子,經(jīng)常澆水除草,苗高3~4厘米,長出4對葉子時,麥收后選陰天或傍晚,栽在麥地里,栽植頭一天,育苗地澆透水。做移栽時,根完全的易成活,隨拔隨栽。株距30厘米,開溝深15厘米,把苗排好,覆土,澆水或稀薄人畜糞尿,1~2天后松土保墑。每公頃栽苗15萬株左右,天氣干旱2~3天澆一次水,以后減少澆水,進行蹲苗,使根部生長。
3.田間管理
(1)松土除苗
植株生長封壟前要勤除草,直播地區(qū)要注意間苗和除草,條播地苗高15厘米時,按30厘米定苗,多余的苗用來移栽。直播地的植株生長快,如果密度高,造成植株徒長,不分枝或分枝的很少。雖然植株高度能達到,但植株下邊的葉片較少,通光和空氣不好都脫落了,影響葉子產(chǎn)量和紫蘇油的產(chǎn)量。同時,莖多葉少,也影響全草的規(guī)格,故不早間苗。育苗田從定植至封壟,松土除草2次。
(2)追肥
紫蘇生長時間比較短,定植后2個半月即可收獲全草,又以全草入藥,故以氮肥為主。在封壟前集中施肥。
直播和育苗地,苗高30厘米時追肥,在行間開溝每公頃施人糞尿15000~22500千克或硫酸銨112.5千克,過磷酸鈣150千克,松土培土把肥料埋好。第二次在封壟前再施一次肥,方法同上。但此次施肥注意不要碰到葉子。
?。?)灌溉排水
播種或移栽后,數(shù)天不下雨,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疏通作業(yè)道,防止積水亂根和脫葉。
4.病蟲害防治
?。?)斑枯病
從6月到收獲都有發(fā)生,危害葉子。發(fā)病初期在葉面出現(xiàn)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往后發(fā)展成近圓形或多角形的大病斑,直徑0.2~2.5厘米。病斑在紫色葉面上外觀不明顯,在綠色葉面上較鮮明。病斑干枯后常形成孔洞,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脫落。在高溫高濕、陽光不足以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的條件下,比較容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①從無病植株上采種。②注意田間排水,及時清理溝道。③避免種植過密。④藥劑防治:在發(fā)病初期開始,用80%可濕性代森鋅80O倍液,或者1:1:200波爾多液噴霧。每隔7天1次,連噴2~3次。但是,在收獲前半個月就應停止噴藥,以保證藥材不帶農(nóng)藥。
?。?)紅蜘蛛
危害紫蘇葉子。6-8月天氣干旱、高溫低濕時發(fā)生最盛。紅蜘蛛成蟲細小,一般為橘紅色,有時黃色。紅蜘蛛聚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被害處最初出現(xiàn)黃白色小斑,后來在葉面可見較大的黃褐色焦斑,擴展后,全葉黃化失綠,常見葉子脫落。
防治方法:①收獲時收集田間落葉,集中燒掉;早春清除田埂、溝邊和路旁雜草。②發(fā)生期及早用40%樂果乳劑2000倍液噴殺。但要求在收獲前半個月停止噴藥,以保證藥材上不留殘毒。
(3)銀紋夜蛾
7~9月幼蟲危害紫蘇,葉子被咬成孔洞或缺刻,老熟幼蟲在植株上作薄絲繭化蛹。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
?。ㄎ澹┎墒占庸?br> 采收紫蘇要選擇晴天收割,香氣足,方便干燥,收紫蘇葉用藥應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蘇未開花時進行。
蘇子梗:9月上旬開花前,花序剛長出時采收,用鐮刀從根部割下,把植株倒掛在通風背陰的地方晾干,干后把葉子打下藥用。
蘇子: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割下果穗或全株,扎成小把,曬數(shù)天后,脫下種子曬干,每公頃產(chǎn)1125-1500千克。
在采種的同時注意選留良種。選擇生長健壯的、產(chǎn)量高的植株,等到種子充分成熟后再收割,曬干脫粒,作為種用。
種子的購買、成品的出售,建議您在本網(wǎng)“市場信息”的“供求熱線”欄目里發(fā)布您的求購、出售信息。
以上內(nèi)容和建議,僅供參考。
紫蘇,別名荏、赤蘇、白蘇、香蘇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原產(chǎn)中國,如今主要分布于印度、緬甸、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我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臺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
紫蘇再我國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于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生食、作湯,莖葉可腌漬。近些年來,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zhì)及營養(yǎng)成分,成為一種倍受世界關(guān)注的多用途植物,經(jīng)濟價值很高。俄羅斯、日本、韓國3、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yè)性栽種,開發(fā)除了食用油、藥品、腌漬品、化妝幾十種紫蘇產(chǎn)品。
一、 植物學特征
紫蘇屬植物包括紫蘇一種及兩個變種,變種皺葉紫蘇,又名雞冠紫蘇、回回蘇;另一變種尖葉紫蘇,又名野生紫蘇。紫蘇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芳香,莖直立斷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細柔毛,綠色或紫色。葉對生,卵形或闊卵形,邊緣具鋸齒,頂端銳尖,葉兩面全綠或全紫,或葉面綠色,葉背紫色。葉柄長3-5厘米,密被長柔毛;輪傘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 ,組成頂生及腋生偏向一側(cè)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全緣。花萼鐘狀,上唇3裂,寬大,下唇2裂?;ü诠軤?,先端2唇形,上唇2裂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子房4裂,花柱著生于子房基部,小尖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0.8-1.8克。
二、 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fā),適宜發(fā)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干旱,尤其是在產(chǎn)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于干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zhì)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三、 栽培技術(shù)
1.栽培方式及栽培栽培季節(jié) 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qū)可于3月末至4月初露地播種,也可育苗移栽,6-9月可陸續(xù)采收,保護地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種或育苗栽種,11月至次年6月收獲。
2.種子處理及催芽 紫蘇種子屬深休眠類型,采種后4-5個月才能逐步完全發(fā)芽,如果要進行反季節(jié)生長,進行低溫及赤霉素處理并置于低溫3℃及光照條件下5-10天,后置于15-20℃光照條件下催芽12天,種子發(fā)芽可達80%以上。
3.播種育苗 江南地區(qū)育苗以3月中旬用小拱棚播種育苗的方法最佳。每公頃用種量3千克。按種植面積的8%-10%準備苗床,苗床播種量為10-14克/米2 。播前苗床要澆足底水,種子均勻撒播于床面,蓋一層見不到種子顆粒的薄土,再均勻撒些稻草,覆蓋地膜,然后加小拱棚,以保溫保濕,經(jīng)7-10天即發(fā)芽出苗。注意及時揭除地膜,及時間苗,一般間苗3次,以達到不擁擠為標準,苗距約3厘米見方。為防止秧苗瘋長成高腳苗,應注意及時通風、透氣。進入4月份即可揭除小棚薄膜,促使植株粗壯,增強定植后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
4.整地定植 土壤在定植前10-15天進行深耕曬垡,每公頃施復合肥1500千克,人糞尿45000千克,垃圾肥75000千克作為基肥。整地做成1.2米毛壟,凈壟面0.9米,要求壟面平整。在定植前噴灑除草劑都爾,用量1500克/公頃,噴藥后除定植穴外,盡量做到不破壞土表除草劑液膜。2天后進行定植,這樣可使整個生長季節(jié)沒有草害發(fā)生。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秧苗有2-3對真葉時進行。每壟定植6行,株行距均為0.15米。
除露地栽培,紫蘇可根據(jù)不同食用目的,利用保護地進行栽培,如:
⑴芽紫蘇:將種子播于用3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濕潤過的苗床或一些簡易的育苗盤,當紫蘇長至具有4片真葉時,齊地面剪斷,收獲芽紫蘇。
⑵穗紫蘇:北方冬季利用溫室生產(chǎn),由于日照短,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南方地區(qū)可用黑膜覆蓋,使日照縮短至6-7小時,當長至6-7片真葉時抽穗,穗長至6-8厘米時可以收獲穗紫蘇。
5.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看長勢及時追施尿素7-8次。在整個生長期,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利于植株快速生長。定植后20-15天要摘除初茬葉,第四節(jié)以下的老葉要完全摘除。第五節(jié)以上達到12厘米寬的葉片摘下腌制。有效節(jié)位一般可達20-23節(jié),可采摘達出口標準的葉40-46張。紫蘇分枝力強。對所生分枝應及時摘除。
在管理上,要特別注意及時打杈。由于紫蘇的分枝力強,如果不摘除分杈枝,既消耗了養(yǎng)分,拖延了正品葉的生長,又減少了葉片總量而減產(chǎn)。打杈可與摘葉采收同時進行。對不留種田塊的紫蘇,可在9月初植株開始生長花序前,留3對葉進行打杈摘心,此3對葉片也能達到成品的標準。
6.病蟲防治 病蟲害很少出現(xiàn),如出現(xiàn)銹病,可用50%托布津1500倍進行防治,連續(xù)噴藥兩次,每周一次。
為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是蚱蜢和小青蟲,使葉片穿孔失去商品價值。在防治上,可采用敵敵畏、速滅殺丁等殘效期短的強力殺蟲劑噴治。噴藥一定要在葉片采摘后立即進行,為降低農(nóng)藥殘留量,可延后下一次采葉時間,2對葉片同時采摘。
7.葉片的采收 菜用嫩莖葉,可隨時采摘。作出口商品的紫蘇,需按標準采收,其采收標準是:葉片中間最寬處達到12厘米以上,無缺損、無洞穴、無病斑。一般于5月下旬或6月初,若秧苗壯健,從第四對至第五對真葉開始即能達到采摘標準。6月中、下旬及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葉片生長迅速,是采收高峰期,平均3-4天可以采摘一對葉片。從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可采收20-23對合格的商品葉,腌制后可達株產(chǎn)120克左右。
作藥用的蘇葉,于秋季種子成熟時,即割下果穗,留下的葉和梗另放陰涼處陰干后收藏。
8.采收 以收獲種子為目的時,應適當進行摘心處理,即摘除部分莖尖和葉片,以減少莖葉的養(yǎng)分消耗并能增加通透性。在花蕾形成前需追施速效氮肥一次,10千克,過磷酸鈣一次,10千克。由于紫蘇種子極易自然脫落和被鳥類采食,所以種子40%-50%成熟時割下,在準備好的場地上涼曬數(shù)日,脫粒,曬干。如不及時采收,種子極易自然脫落和被鳥食。
四、 營養(yǎng)價值
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卜素、高礦質(zhì)元素等。在嫩葉中每100克含有原糖0.68-1.26克,蛋白質(zhì)3.84克,纖維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蘿卜素7.94-9.09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維生素C55-68毫克,鉀522毫克,鈉4.24毫克,鈣217毫克,鎂70.4毫克,磷65.6毫克,銅0.34毫克,鐵20.7毫克,鋅70.4毫克,錳1.25毫克,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揮發(fā)油中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等??顾ダ纤豐OD在每毫克蘇葉中含量高達106.2微克。
紫蘇種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含亞麻酸62.73%、亞油酸15.43%、油酸12.01%。種子中蛋白質(zhì)含量占25%,內(nèi)含18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莧。此外還有谷維素、維生素E、維生素B1、甾醇、磷脂等。
紫蘇栽培技術(shù)
紫蘇別名赤蘇、香蘇,葉片具有特異芳香,有殺菌、防腐、解毒的作用。在做海產(chǎn)品時用量較大。目前產(chǎn)品主要供應賓館、飯店和出口。有皺葉和尖葉兩種類型,以皺葉品種較好。有葉紫蘇、芽紫蘇和穗紫蘇三種栽培方式。其抗逆性強,很少發(fā)生病蟲害,一般不需施用農(nóng)藥。
一、對環(huán)境的要求喜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發(fā)芽適溫18-23攝氏度,莖葉生長適溫20-26攝氏度,開花期適溫26-28攝氏度,屬典型的短日照作物。
二、種植季節(jié)葉紫蘇多采用露地種植,3月中旬在保護地內(nèi)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也可4月中下旬露地直接播種,6-8月陸續(xù)采收;保護地于8-9月播種或育苗,11月至來年春季采收。穗紫蘇和芽紫蘇多在保護地冬春季種植。
三、種子處理和育苗將種子用100ppm濃度的赤霉素浸5-10分鐘,再放在3攝氏度有光照的條件下處理5-10天,然后放在18-23攝氏度環(huán)境下催芽,發(fā)芽率可達80%以上。宜采用塑料穴盤育苗,以草碳和蛭石作基質(zhì)。條播或撒播,每平方米用種1克左右,覆土要淺些。2片真葉時分苗或間苗,間距6-8厘米,4-6片時定植。
(一)葉紫蘇的栽培每畝施用3000公斤腐熟有機肥做基肥,整成1.3米寬、6-8米長的平畦,行距30-4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畝5000-6000株。
5-8片真葉時掐除頂尖,以促分枝生長。冬季保護地栽培在3-10片真葉時,進行夜間補光,將光照時間延長至14小時,可延遲抽苔,增加葉片數(shù)量。生長期間及時澆水,但不要大水漫灌。10片葉以后每隔15天左右追肥一次,每畝穴施"一特"蔬菜專用肥15公斤。株高40厘米,有20片葉以上可陸續(xù)采收下部葉片,直至抽苔,但每次不要采收過多,以免影響植株繼續(xù)生長。
(二)芽紫蘇的栽培種子經(jīng)以上方法處理后,在塑料苗盤或苗床上生產(chǎn),適宜室內(nèi)溫度20攝氏度左右。用60×24×5厘米的塑料苗盤,每盤用種40克左右,盤底鋪兩層白棉布或珍珠巖,每天及時噴水,2-3天調(diào)換一次方向和位置。在苗床生產(chǎn)冬季要用電熱線來提高地溫,一般在15-20攝氏度為宜。播種后18-20天,有3-4片真葉,苗高10厘米以上即可采收。
(三)穗紫蘇的栽培育苗期間用黑色農(nóng)膜早晚覆蓋,使每天日照時數(shù)在8小時以內(nèi)。每3-4株定植一叢,行株距10-12厘米,每畝5-6萬叢。除施足腐熟有機肥作基肥外,緩苗后穴施一次"一特"蔬菜專用肥,每畝20公斤左右。穗長至6-8厘米時即可采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