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店事件:青少年世界中的殘酷隱秘法則
文 | 霧滿攔江
(01)
上海,一位媽媽帶著5歲的女兒,去書店的兒童讀書區(qū)。
就在5歲的女孩兒讀書時,一個10左右的男孩湊了過來,拉著女孩兒,要把她帶去洗手間。小女孩兒雖然才5歲,但多少懂點自我保護,拒絕了對方的要求。
于是男孩兒就借著桌子的遮掩,對女孩兒進行騷擾。
據(jù)網(wǎng)上披露的資訊稱,男孩兒不僅撫摸女孩兒,讓女孩兒撫摸自己的下體,還要讓女孩兒舔自己。5歲的小女孩兒根本不知道對方在做什么,但知道這不是好事,回頭就告訴了媽媽。
孩子的媽媽立即找對方家長理論,并要求看監(jiān)控。
監(jiān)控證實了上述事件。
可萬萬沒想到,男孩兒的家長非但死不認賬,還氣焰特別囂張——相關(guān)法律人士說了,這個男孩兒才10歲,你就算是打官司,告贏他,最多是一聲道歉。男孩兒不會因此遭受任何責罰。
(02)
許多人非常的震驚。
10歲的男孩子,卻顯示出成年人都不具有的狡黠陰詐。
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
(03)
人之初,性本善,確實是有的。
國外有部電影,一個黑老大,剛剛殺害一個無辜者,帶著一身殺氣回家,進門就遇到糟心事兒:
——他的兒子,在校園里被同學們毆打,遭遇校園暴力。
當時黑老大就震驚了,我黑老大耶,我殺人不眨眼耶,我剛剛殺了人耶……于是黑老大就給兒子灌輸勵志雞湯:兒子耶,你要勇敢,要無畏,哪個狗日的敢碰你,你就立即打回去!
黑老大的兒子搖頭:不,爸爸,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不能跟別人打架,因為我們不是這樣的人。
嘿,我們咋就不是這樣的人呢?黑老大當時就抓狂了: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兒子?怎么跟他爹的秉性完全相反呢?
(04)
黑老大的故事再加上海書店事件,差不多就構(gòu)成世界的全部。
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有兩個要素:
——一是本性,二是環(huán)境。
本性,是指一個生物從基因帶來的東西。
環(huán)境,就是指教育的力量。
比如一只獅子,捕獵是它的天性。稍加訓練,立即得心應手——獅子媽對小獅子的捕獵訓練,這是環(huán)境。
但如果一只食草動物,你非要訓練它捕獵,這對它來說是個折磨,對你也是。
所以說本性大于環(huán)境。
現(xiàn)代社會,堪可稱為一臺行為矯正儀。
對好的一面,給予鼓勵,地位,榮耀,財富,和美的家庭,只要你學好,你努力,你上進,所有好東西都給你。
矯正的一面,有警察,有軍隊,有監(jiān)獄,有法律,如果你不走正道,冰冷的國家機器分分鐘教你做人。
——然而你去監(jiān)獄里瞧瞧,里邊天天客滿,一鋪難求。萬語千言,勸不住那顆非要往監(jiān)獄里鉆的心。就比如上海書店事件,那男孩兒才10歲,就干出這種事兒來,除了家庭教育不良,可知所有學好的鼓勵,學壞的懲罰,對他都是失效的。就是因為有些人本性邪惡,神仙都救不得他。
環(huán)境可以暫時壓制本性,但不會改變本性。
(05)
有人說,孩子都是善良的,天真的,是長大后跟成年人學壞了。
然而,孩子只是弱小。而弱小與善良無關(guān)。
先入為主的認為孩子都是善良的,那只是智力障礙,智障而已。
我們認為食肉動物,如豺狼虎豹秉性殘暴,食草動物天性善良。但科學家在非洲的河邊,親睹成年的雄性斑馬,要把一只幼年斑馬溺死在河中。小斑馬死了,斑馬媽媽就會恢復發(fā)情狀態(tài),雄斑馬就有機會,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這種殘暴,要讓豺狼虎豹聽到,一定會震驚之余,多吃幾只斑馬壓壓驚。
小孩子的世界,無異于一個修羅場,沒有規(guī)則也沒有界限,發(fā)達國家為避免孩子們之間的隱秘沖突,學校專門開設(shè)小班,隔開人際距離。而我們教育資源的匱乏,注定了孩子們之間的競爭遠比成年人更激烈,而且有些成年人會把自己的社會壓力,轉(zhuǎn)嫁給孩子:孩子,你爹我就這德性了,咱們家全靠你了……導致了孩子之間的爭競益劇。
好多人還記得孩子時期受過的心理創(chuàng)傷,還記得小時傷害你的人言容表情。所以你知道孩子們只是在父母面前裝得很乖,其實他們的智力,絲毫也不差于你。只是因為他們還很弱小,極易受到社會傷害,所以國家法律才會保護他們。
(06)
對孩子的性教育越早越好,你嫌時間早,壞人可不嫌你家孩子小。
有些人稀哩糊涂出生,稀哩糊涂成長,稀哩糊涂就做了父母,不懂得什么叫性教育。
性教育,并不是單純說兩性關(guān)系,至少對孩子來說,不過五點:
一是性別意識。
告訴男孩要有男子漢氣概,要懂得保護女孩。告訴女孩要有靜氣,要懂得保護自己。
二是孩子與父母不要有隔閡。
壞人控制孩子,第一個威脅就是不許告訴父母。如果父母再傻了巴嘰,孩子是真不敢說的。所以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定要達成相互信任,不嘲笑孩子,不吼斥孩子,這樣才能避免出現(xiàn)孩子被欺凌或被傷害,父母傻傻不知的情形。
三是要有成就意識。
鼓勵孩子成為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強大的人,而后從小細節(jié)上一點點的夯實自己。這樣的孩子不會淪為校園暴力的欺凌目標,前提是父母懂得社會規(guī)則,而不是認知閉鎖恐懼如鼠。
四是與孩子大方討論性事件。
諸如上海書店事件,家里有孩子的父母,都應該轉(zhuǎn)發(fā)個朋友圈,跟孩子聊一聊。當然孩子會表示出不屑的模樣,對很重要的事情表示出不屑,這是人性自然表現(xiàn),不必介懷。只要孩子曾聽聞此類事件,多少就有點心理準備,就會萌生自保意識。
五是父母知是非,懂教育。
上海書店事件,女孩兒的媽媽如此處理,非常正確。接下來就是回家告訴寶寶,這世上是有壞人的,但我們不怕壞人,任何時候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再有就是告訴寶寶,不要因為壞人的行為而羞愧,應該羞愧的是壞人,我們堂堂正正,只有不懼壞人和日后更聰明的保護與防范。
至于男孩兒家庭,應該更是個機會。
10歲的兒子干出邪惡事情。正常父母都會大吃一驚,會在第一時間痛責反省,會立即向?qū)Ψ綃寢屨J錯。
之所以做出這種姿態(tài),只是為了教育家中壞孩子,你對他人做出的壞事兒,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孩子能夠幡然醒悟,得到一個懂事明理守規(guī)矩的孩子,而不是他成年后你還得蹣跚著老腿去監(jiān)獄探監(jiān),這豈是錢能換來的?
可惜,男孩家長竟然不明白這么簡單的道理。
可惜
人的本性作用,比環(huán)境作用更大。如果不是這樣,那監(jiān)獄應該早就關(guān)門了。一個人壞一點沒關(guān)系,太老實的孩子,容易受到欺負,壞一點更懂保護自己。但你壞可以,千萬不能臟。壞的人還可以搶救一下。但臟的人是無可救藥的,如對一個5歲小女孩兒下手的人,這種人無論年齡多大,都是極骯臟的畜生。對這種人實施社會保護,純屬腦子進水,所以我支持降低犯罪責任年齡,把那些骯臟的東西早一點關(guān)起來,對每個人都是件好事。
(*本文圖片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